编剧如果遇到大的制片人,他只需要听制片人的就行了
【本文由“齐民要术”推荐,来自《我们编剧是个工具人,制片人导演干涉剧本,好莱坞编剧曾说故事别学他们》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yezen
编剧本来就是设计师。
设计师也是有甲方的,设计水平固然重要,但是与甲方不断沟通,探知需求,调整方案,本就是重中之重。
这里最大的问题是,房产商可能会说自己不懂设计图,但没有制片人会说自己不懂剧本。
好莱坞有大量的美剧,甚至是优秀的美剧,往往都是showrunner制度。也就是总制片人是编剧。
这在国内的确比较困难。
而编剧的团队协作这事,也的确是一点办法也没有。能分开的只有故事架构和落本。在日本是有专门的职位叫“系列构成”,就是做故事架构的。而早年tvb是编审比编剧更重要。现在国内也出现更多类似“总编剧”,“编剧统筹”之类的岗位,但因为各种复杂的原因,实际上都很难很好的地贯彻。
剧本在过程中受到的干扰太多了,但反过来说,大多数项目不可能不根据制作条件来调整剧本。
这里就存在一个导演和编剧的博弈问题。但问题是,导演和编剧的博弈,大多数时候是良性的,(SB导演除外)毕竟导演考虑的是如何拍出来。但制片人对编剧的博弈,就容易有无效成分(因为制片人也不知道什么样的剧本更好卖,他很慌的)。
所以,行业还是不成熟。实际上,越是大的制片人,对剧本干涉越少,往往只提出原则问题。就算真的想搞“微操”,也会找专业的剧本医生。因为编剧还会被平台,主演等再各种折腾,多出的内耗一点意义都没有。
编剧如果遇到大的制片人,他只需要听制片人的就行了。平台什么的制片人去搞定,一般很多编剧都没见过导演。最好的方法是,自己说导演编剧制片人监制,这样可以保证出来的效果就是自己想要的效果。从李小龙到周星驰,他们都是一把抓的,这样才能保证效果和质量,好坏都是自己的。在中国,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