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觉得自己有优势的时候,选择淡化亲情,等自己有需要的时候才会想起亲情?
【本文来自《现在的亲戚为何不亲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还是拿我的情况来说吧!
我小时候其实挺希望发扬亲情往来的,但我妈不是很想(我81年,我妈51年),要亲情就需要付出成本和操劳时间,那时我妈是独身女,对亲情的怀疑不光是她的想法,也包括我外婆(不是独生)。那时我外婆也在想:亲情来往,就可能要付出成本和操劳,最终除了换回来几句好话,还有很么意思?那时我持反对态度。
我20岁时,我哥哥(我小爷叔的儿子)已经结婚,本来我想去多找他玩玩的,他也乐意,但他妈就说“你弟弟来玩,你正经事不做,陪他玩?那还是不要来的好”,这话我知道了,我也就少去了。等他结婚生子后,我婶婶就更不希望我们来往了,起初我觉得还有点遗憾,等我再大一点的时候,我也想通了“别人不想来往也蛮好,我是一个不会无聊的人,就算没人陪,我也可以自得其乐,看看书、看看纪录片、自学、编程都可以给我带来快乐;你们不想来往,我一个也挺好”。
现在我婶婶在那里叫“没亲情了”,因为我哥哥的儿子从生下来到现在,因为这种隔阂我看到他的时间不超过24小时。然后你们来品品这个场景:我父辈那帮人在那里说“我们这辈人因为财产分割都不来不去了,现在我们的下一辈也是不来不去的,这可怎么办?”,这个情况我早就预计到了,早在我婶婶不想我来往的时候,我就跟父母说“虽然不来往表示遗憾,但看开了,我也不想来往了,但等你们(主要指父辈,因为母辈那里这个情况缓和很多)要是再想来往,我恐怕也没兴趣了”,那时我爸说“他们想不想来往是他们的事(他这么说是因为那时他中年)”,等到现在,老爸70多岁了,他来跟我谈“父系亲戚要走动”,我就不理他,且我背后跟我妈说“哥哥的儿子还小的时候,如果我们来往,我可以影响到他;而现在来往,除了去帮他们收拾摊子,还能有什么好事?”,老娘是更干脆:“父母在,兄弟之间是兄弟;父母不在,兄弟之间是亲戚”,这句话是外婆留给我妈的。老实说,我挺钦佩外婆的,她很多事情看得比我妈透彻。
所以我得出的结论:父辈觉得自己有优势的时候,选择淡化亲情,等自己有需要的时候开始想起亲情了。
我跟我姑妈(父亲的姐姐)也说过:“你们这辈的隔阂,不要指望我们这辈来弥补”——我没说的是:怎么弥补隔阂?请客、联络来弥补,来来往往不可能不送礼、不送红包,但这种花钱来往有什么意思呢?如果大家聊得来,那来往还有意思,我跟父辈那些人也聊不来,碰上他们还在自己能强势的时候主动隔阂。那等他们弱势想修补的时候,我已经不想弥补了。
此外,亲情缺失还和无聊时间被各种娱乐填充有关;如果能和聊的来的人聊,那还会有兴趣去跟聊不来的亲戚尬聊一下午吗?农村由于一村的孩子都是亲戚,从小玩到大,这个亲情问题还算好,母系家族就这个情况。但父系全在上海,小时候彼此就不太来往,我想来往那时,我自己骑自行车或坐公交去找。但等我孤单的时候,我就会想办法使自己不无聊,而一旦我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亲情的问题就真的不是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