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断案基本靠阴,9案为证...

作者|  冰扬波

来源|  历史教师王汉周

500

  01

  三国时,东吴句章县(今浙江余姚)发生一起凶杀案。

  “我儿子死的冤枉,这娘们太狠了…请青天大老爷为小民做主!”

  接到报案,县令张举大人火速赶赴案发现场。

  卧槽,这小妇人跟潘金莲有一拼,不,比小潘还狠。

  这妇人把丈夫弄死,还不够。

  为毁尸灭迹,索性一把火将自家房子点了,对外宣称丈夫是烧死的。

  最毒妇人心,说的就是她吧。

  不过,夫家人“疑之,诉于官”。

  然鹅,死者已烧得糊不烂啃,面目全非,其伤痕死迹已销毁殆尽…

  “有能耐,你让这死鬼张嘴说话!”

  甭说,啥女人头发长见识短。

  瞧,这小娘们如意算盘打的啪啪响。

  不过,县令张举绝非平庸之辈,懒得和她嘚啵,只用两头猪便将她摆平。

  张举还原火场,让人弄来两头猪,把一头杀死,另一头让它活着,然后把它们放到火里烧…

  结果,“活者口中有灰,杀者口中无灰。”

  烧死的那头猪,在火中挣扎、嚎叫,自然有灰进入口中;而事先杀死的那头猪口中无灰。

  依此验尸,死者口中果然无灰。

  “大胆刁妇,还不从实招来!”

  小娘们看得真切,谎言不攻自破,遂伏法认罪。

  《疑狱集》:张举,吴人也,为句章令。有妻杀夫,因放火烧舍,称火烧夫死。夫家疑之,诉于官。妻不服。举乃取猪二口,一杀之,一活之,而积薪烧之。活者口中有灰,杀者口中无灰。因验尸口,果无灰也。鞫之,服罪。

  02

  北朝后魏,杨津做岐州(今河南南召)刺史时,曾断过一奇案。

  是时,武功县有一商人采购了三十匹绢欲到岐州城去贩卖,虽说有些辛苦,可心情忒爽。

  能不爽吗?

  绢可是抢手货,两地这么一倒腾,那差价,银子哗哗的。

  何况,再有半日之程,他便可赶到岐州城。

  离城十里处,时逢一山高林密处,商人不免有些心颤胆突突。

  怕啥,来啥。

  “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此路过,留下买路财!”

  突然,林中蹿出一蒙面贼,横刀立马,拦住了去路。

  放屁蹦到脚后跟,也太特么点背了。

  商人立时麻了爪,货物被遭抢劫一空。

  商人正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时,恰好有一驿使骑马路过,他忙说遭劫之事。

  不想,这快递小哥只看了那马贼背影一眼,朝马屁股狠抽一鞭,驾,便驰马绝尘而去。

  乖乖,跑的比兔子还快。

  唉,人心不古哇。

  此时,商人心里拔凉拔凉的。

  只是他还不知,这快递小哥一路快马加鞭,赶到了岐州府将此抢劫案上报官府。

  刺史杨津大人惊闻此案,行动倒是很迅速。

  第一时间,便派人张贴一纸告示,立时引来无数围观者。

  告示如下:

  “有人着某色衣,乘某色马,在城东十里被杀,不知姓名,若有家人,可速收尸。”

  不抓贼,咋还收尸啦,难道快递小哥汇报有误?

  至此,瓜众不免质疑,这帮玩意还能不能干点正事?

  嘿嘿,此中有玄机,请往下看。

  众人正七嘴八舌之际,忽有一老太太呼天抢地、扯着嗓子一声惊呼:“我的儿啊,你咋这么命苦?”

  于是,杨大人立派官兵顺藤摸瓜,适时追捕缉拿。

  结果,人赃俱获。

  《北史·杨播传》:杨津为岐州刺史,有武功人赍绢三匹,去城十里为贼所劫。时有使者驰驿而至,被劫人因以告之。使者到州以状白津,津乃下教云:“有人着某色衣,乘某色马,在城东十里被杀,不知姓名,若有家人,可速收尸。”有一老母行哭而出,云是己子。于是遣骑追收,并绢俱获,自是合境畏服。

  03

  唐垂拱年间(685-688年),罗织之事兴起。

  罗织者,即无中生有,虚构罪名,以陷害无辜者也。

  其中,来俊臣最为臭名昭著。

  《旧唐书·来俊臣传》如是载:“招集无赖数百人,令其告事,共为罗织,千里响应。欲诬陷一人,即数处别告,皆是事状不异,以惑上下。”

  不止于此,酷吏来俊臣还写了一本《罗织经》,集整人之大成。

  据载,另一整人专家周兴临死之际,看过《罗织经》自叹弗如,甘愿受死;

  一代人杰宰相狄仁杰阅罢《罗织经》,冷汗迭出,却不敢喊冤;

  连女皇武则天面对《罗织经》,亦大发慨叹:“如此机心,朕未必过也。”

  扯远了,拽回。

  但说湖州佐史江琛,另创一套整人歪点子。

  不知,顶头上司刺史裴光咋得罪他了。

  这不,江琛收罗裴光所写的公文批示文字,把字挖割下来,拼凑成一封写给徐敬业的谋反信。

  谋反,历朝历代都是重罪。

  乖乖,江琛这货有多狠。

  女皇武则天知道了,很重视,急派御史前去审查,可裴光供称:

  “书是光书,语非光语。”

  说,这字是我写的字,可这封信却不是我写的…

  嘿嘿,没开玩笑吧?

  女皇先后共派去了三御史,裴刺史都是那句话,死也不承认。

  掉脑袋的事儿,谁敢轻易承认。

  此案,便悬而未决。

  “陛下,张楚金是一断案高手,何不派他前往。”

  女皇正束手无策之际,有官员便向她推荐了断案高手。

  于是,张大人即刻奉旨前往湖州再次彻查此案。

  裴光裴刺史还是那套嗑儿,此案再陷僵局之中。

  这日,张大人闹心巴拉的,仰卧在窗边发呆想辙,正不知该如何是好。

  时值午后,阳光正炽烈,穿窗而入的光线赫然刺目,张楚金便拿起那封谋反信来遮光。

  不想,竟有惊人发现。

  啥情况?

  “乃见书字补葺而成,平看则不觉,向日则皆见。”

  原来,这信上的字都是修补粘贴而成,对着日光看,一目了然。

  卧槽,这造假手段也太高了。

  于是张大人把湖州官吏皆召集在一起,来看一场好戏。

  大堂上摆着一盆清水,张大人命令江琛把封谋反信扔到水中。

  几分钟过后,那封谋反信上字字解散,飘荡于水面之上,如朵朵莲花…

  哇塞,原来如此,江琛这货也太刁了。

  至此,江琛已无话可说,叩头认罪。

  女皇武则天听了汇报,大为恼火:“敕决一百,然后斩之。”

  于是,张大人清了清嗓子,开始宣判:

  兄弟们,听好了,千万别客气,女皇陛下有命:江琛在砍头之前,先狠揍他一百板子,啪啪…

  《旧唐书·张道源传》:唐垂拱年,罗织事起。湖州佐史江琛,取刺史裴光判书,割取其字,辏合成文,以为与徐敬业反书,告之。则天差御史往推。光疑云:“书是光书,语非光语。”前后三使,皆不能决。或荐张楚金能推事,乃令再劾,又不移前疑。楚金忧闷,偃卧窗边,日光穿透,因取反书向日看之,乃见书字补葺而成,平看则不觉,向日则皆见。遂集州县官吏,索水一盆,令琛以书投于水中,字字解散。琛叩头服罪。敕决一百,然后斩之。

  04

  武周(690—705年)时,御史张竹岌接手过一桩奇案。

  是时,有一人诬告崔宣谋反,对张竹岌说:“崔宣的小妾本想揭露他的阴谋,不想被他灭了口,尸体扔进了洛河,请大人明察。”

  谁知,张行岌反复调查此案,腿都跑细了,也没找到有力的证据。

  武则天很生气,令他回去再审。

  其实,这崔宣小妾早被举报人事先诓骗出来并藏了起来。

  俗话说,一人藏东西,十人难找。

  张竹岌能找到人才怪呢。

  几天后,张竹岌回复依旧。

  武则天大怒:“若崔宣真把小妾杀了,那他就是谋反,而如今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如何结案?”

  张行岌惴惴而退,还得继续追查,可毫无头绪。

  无奈之下,张行岌就逼着崔宣的堂弟崔思竟想办法去找他的小嫂子。

  为证堂兄清白,崔思竟也是拼了,重金悬赏,着人四处寻找,但仍杳无音信。

  不过,他很快便发现了一可疑之处,即他每次在家密谈之事,那举报人总能知晓其详情。

  崔思竟断定,家中定有内奸。

  为引蛇出洞,崔思竟假装对崔宣妻子说:“嫂子,快去准备300匹绢,我不找人杀了那个该死的举报人,誓不罢休!”

  然后,他便埋伏在家门前静观其便,不想竟真有一姓舒的食客匆匆去了举报人家里。

  不久,那举报人便去官府告状,说崔家要买凶杀他。

  卧槽,崔思竟气得差点吐血,平日里对这食客甚是照顾,没想到竟是一白眼狼。

  崔思竟把食客约出去,一顿痛骂:“无耻阴险的家伙,崔家若被抄家,我定拉你垫背,你难逃其咎?你最好快点找到堂兄的小妾,我可送你500匹绢以安享晚年,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至此,舒姓客人后悔不迭,忙磕头谢罪,带崔思竟去了举报人家,搜出崔宣的姨小妾。

  崔宣因而免罪。

  《智囊全集》:崔思竞,则天朝或告其再从兄宣谋反,付御史张行岌按之。告者先诱藏宣妾,而云:“妾将发其谋,宣乃杀之,投尸洛水。”行岌按,略无状。则天怒,令重按,奏如初。则天怒曰:“崔宣若实曾杀妾,反状自明矣。不获妾,如何自雪?”行岌惧,逼思竞访妾。思竞乃于中桥南北多置钱帛,募匿妾者。数日略无所闻,而其家每窃议事,则告者辄知之。思竞揣家中有同谋者,乃佯谓宣妻曰:“须绢三百匹,雇刺客杀告者。”而侵晨伏于台前。宣家有馆客,姓舒,婺州人,为宣家服役,宣委之同于子弟。须臾见其人至台,赂阍人以通于告者,告者遂称,崔家欲刺我。”思竞要馆客于天津桥,骂曰:“无赖险獠,崔家破家,必引汝同谋,何路自雪!汝幸能出崔家妾,我遗汝五百缣,归乡足成百年之业;不然,亦杀汝必矣!”其人悔谢,乃引至告者之家,搜获其妾,宣乃得免。


  05

  唐时,张鷟曾做过河阳县尉,类时下公安局长。

  掌县域内治安捕盗之事。

  是时,河阳官仓有一小吏,名叫吕元。

  这吕元业余没事就爱练练书法,啥王右军,啥颜真卿,不是吹牛,那是学谁像谁,几可乱真。

  尤其是顶头上司、官仓主管冯忱的字,吕元更是顶礼膜拜,研习经年。

  学书法,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这是好事呀。

  嘿嘿,你想错了。

  人家吕元练书法,不为修身养性,而是另有不可告人之目的。

  这不,他模仿上司冯忱笔迹,鼓捣出一纸粜粮批文。

  吕元先后持文卖出官粮百石之巨。

  这银子也来得太容易了,哗哗的…

  常在河边走,岂能不湿鞋。

  后,盗卖官粮案发,主管冯忱拒不认账:“我没写过这批文,敢以祖宗的名义起誓!”

  “白纸黑字为证,八辈祖宗也没用!”

  吕元则咬定批文是他所写。

  冯忱不能承认,吕元不敢承认,双方各执一词,唇枪舌剑,口水横飞。

  这官司似乎要卡壳了。

  恐怕冯忱又是一背锅侠。

  白纸黑字,唐时又无笔迹鉴定仪器,咋判呀?

  谁说的,有请张鷟张局长,看看人家是咋干活的。

  于是,张鷟调来卷宗,取出一文,上下两头一遮,只留中间一字。

  然后,义正言辞对吕元说:“你看看这个字,如果是你写的就写‘是’字,不是你写的就写‘非’字,别磨叽!”

  吕元看后,这笔迹太眼熟了,不假思索便写了一“非”字,想给我下套,没门。

  可张鷟一撤去两头的遮挡,吕元立时傻眼了,这是他自己写的诉状,能不眼熟吗?

  睁眼说瞎话,后果很严重,噼里啪啦,五十大板下去,屁股倒大霉了。

  张鷟又取出一文, 用同法遮盖,令吕元辨认:“这回,你可要看清楚了,别再胡咧咧…”

  吕元看了又看,不是眼熟,绝对是自己的笔迹,遂写了一个“是”字。

  撤去遮挡视之,正是他伪造的批文。

  以己之道,还施彼身,痛快。

  吕元无可辩驳,遂认罪伏法。

  《朝野佥载》:张鷟为河阳县尉日,有构架人吕元伪作仓督冯忱书,盗粜仓栗。忱不认书,元乃坚执,不能定。鷟取吕元告牒,括两头,唯留一字,问:"是汝书,即注是字,不是,即注非字。"元乃注曰"非"。去括,即是元牒,且决五下。又括诈冯忱书上一字,以问之,注曰"是"。去括,乃诈书也。元连项赤,叩头伏罪。

  06

  北宋,朱寿隆彭州九陇县(今四川彭州)县令时,发生一惨案。

  但说这日,一县吏来报说,民居失火,一家人皆葬身火海。

  朱大人惊闻如此大案,岂敢怠慢,火速亲往现场。

  是时,大火已然扑灭,只见残垣断壁,屋倒梁坏,余烟袅袅…

  “快,清理火场!”

  朱大人一声令下。

  不久,尸体便呈现在眼前,竟有七口之多。

  只是已然难以分辨。

  其状之惨,众人无不唏嘘喟叹。

  然鹅,朱大人却敏锐地发现了问题:“岂有一家焚而无一人脱者?此必有奸。”

  朱大人左右环顾,发现一寇姓近邻门口高高竖起一个梯子,便近前询问此长梯何用?

  寇邻居迟疑片刻,方回答:"我准备用梯子上房修缮屋顶。"

  朱大人愈发疑惑,转身向里正了解两家可曾有怨。

  里正摇了摇头:“老寇是一老实人,且起火之际,他积极灭火,众乡邻皆可为证。这火,不像他放的…”

  而朱大人却觉着老寇作案可能性非常大,便吩咐官差抓一小偷过来。

  抓一小偷干嘛,不会跑偏了吧?

  还真没有。

  不久,官差便带来了一小偷,曾因盗窃多次坐牢,人尽皆知。

  朱大人对惯偷一番耳语:"我知道你过去的劣行,一会儿只要你按我说的办,我将既往不咎…"

  然后,朱大人将众人召集起来,开始现场审案:"我知道你是一惯偷,昨天这家起火时,有人说见过你,还不从速招来,免受皮肉之苦!"

  惯偷便按照刚才朱大人之吩咐,急忙辩白:"大人,冤枉啊!这火真不是我放的,不过昨晚我刚到这家附近就看到老寇拿着梯子…不信,你可抓他来问!"

  卧槽,这不是当官的与小偷做局,要栽赃陷害老寇吗?

  众人正唏嘘不已。

  不想,老寇突然伏地叩头如实招了一切。

  原来,老寇和这家比邻而居,两家山地也接壤。

  日前,有一风水先生路过对人说,两家地界相接处靠着老寇一侧的山地是块风水宝地,在此地造坟后代必将大富大贵。

  于是这家人听信风水先生之言,仗着自家人多势众,强占老寇家山地将祖坟迁入。

  于是老寇乘夜架梯子爬进了这家,嘁哩喀喳,团灭,然后一把火…

  这案子也提醒我们,别欺负老实人,兔子急了也咬人!

  《宋史·朱寿隆传》:朱寿隆大监知彭州九陇县时,吏告一家七人以火死,大人曰:“岂有一家焚而无一人脱者?此必有奸。”…获盗,果杀其人而纵火。

  07

  宋时,有一牛人、牛案。

  此牛人,为朝散大夫钱和。

  此牛案,就发生在钱和做嘉兴县令期间。

  但说这天,一村民来县衙报案,“牛为盗所杀”。

  “你说,老牛多憨厚,招谁惹谁了,此贼太踏马的可恨了…”

  村民义愤填膺,感谢了此贼的祖宗十八代。

  钱和听明白了:杀牛者,连一口条也不拿,与此村民必有宿怨。

  “案情,本官已然知晓,自会抓紧处理。”

  然后,钱和对牛的主人一番叮嘱:

  回去抓紧把牛分割了,牛肉,你一家也吃不了,就送给街坊四邻吧,每家一块,如有嫌隙者送两块,此为其一。

  其二,回去后别瞎嘚啵已报官,切记。

  村民按照吩咐,挨家挨户都送了牛肉。

  只是不知道这钱县令唱的是哪一出?

  钱和:您就瞧好吧。

  果然翌日,一人拎着两块牛肉,来县衙举报有人杀牛。

  钱和即收而审之,牛果为其所杀。

  《折狱龟鉴》:朝散大夫钱和尝知秀州嘉兴县,有村民告牛为盗所杀,和令亟归,勿言告官,但召同村解之,遍以肉馈知识,或有怨即倍与。民如其言。明日,有持肉告民私杀牛者,和即收讯,果其所杀。

  08

  周新,广东南海人。

  为人刚正,仗义直言,人称“冷面寒铁”。

  明永乐年间,周新在赴任浙江按察使的途中,亲眼所见一怪现象。

  是时,周新与随从正骑马悠然徐行,只听“嗡嗡”之声不绝于耳,随之一群蚊蝇组团奔涌而来,黑压压一大片…

  俗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

  “快,给我搜!”

  随从顺着蚊蝇来处搜索,不想还真有惊人的发现。

  发现啥宝贝了?

  随从报:“大人,前面不远处有一具无名尸!”

  周新立即趋马上前,发现一具男尸倒在一处灌木丛中,血呼里拉的,应是被人杀害。

  仔细勘察了现场,除死者身上有一枚小木章外,实无其他有价值的线索。

  在此荒郊野外,凶手早已逃之夭夭,怕又是一桩悬案了。

  周新上任后,命人到集市上:“各式各色的布匹,都给我买点回来!”

  布买回来了,粗毛细纺的,花花绿绿的,好大一堆。

  然鹅,周新东挑西拣,竟没一种满意的。

  “接着给我买,派人到其他集市去买!”

  功夫不负有心人。

  这日,周新终于拿起一块盖有与木章印相同戳记的布料,乐了:“来呀,把这布商给我抓来!”

  一经审讯,那布商果是杀人真凶。

  《明史·周新传》节选:周新,南海人…初,新入境,群蚋迎马头,迹得死人榛中,身系小木印。新验印,知死者故布商。密令广市布,视印文合者捕鞠之。


​  09

  明朝溧水县有一叫陈德的人,娶妻林氏刚满一年,正新婚燕尔。

  农闲时,陈德便到临清县打工,挣点小钱贴补家用,妥妥的一上进好青年。

  不想,隔壁老王张奴给陈德整出了一片绿油油的大草原。

  三年辛苦,陈德攒下了几十两银子,便乐颠颠地回乡跟媳妇团聚。

  当他离家不远时,日落天黑,且下着毛毛细雨,心想身上带着这么多银子可别出啥意外,便把钱藏在水心桥下第三根柱子的孔洞里,然后空手回家。

  是夜,林氏正跟张奴在屋里正忙乎呢,一听见敲门声,林氏立时脸绿:“快,躲到床底下!”

  久别胜新婚,小夫妻一通怡情缱绻后,诉衷肠,话相思,陈德便将桥下藏金的事儿跟媳妇说了,等天亮后他就去拿。

  这被躲在床下的张奴听得一字不漏,趁小夫妻正忙乎之际他从后门溜走,抢先跑到水心桥下把那笔钱连窝端了。

  早已移情别恋的林氏,听说陈德丢了银子,立刻对其破口大骂,挣不着钱还瞎忽悠。

  是时,溧水县令吴复,晋江人,以善于断案闻名。

  当陈德来报官时,吴县令笑着对他说:“你虽真心爱你媳妇,但不知她是否也真心爱你。”

  陈德自是不信,坚称他们夫妻是情比金坚。

  吴县令便传讯林氏,严厉审问。

  陈德心疼媳妇,不忍她受牢狱之苦,要求撤诉,钱不要了。

  不想,吴复却不答应,故意大声怒斥:“好你个大胆刁民,竟胆敢谎报失窃,存心戏弄本官,罪不可赦。”

  说罢,命人将陈德押入大牢,然后将林氏释放回家。

  “去,给我盯住了!”

  林氏刚走,吴县令便派人化装成乞丐,严密监视林氏的一举一动,果然很快便发现了她跟张奴通奸的那点破事。

  于是,拘捕林张二人到堂,噼里啪啦一通板子下去,遂真相大白。

  《智囊全集》:溧水人陈德,娶妻林岁余,家贫佣于临清。林绩麻自活,久之,为左邻张奴所诱,意甚相惬。历三载,陈德积数十金囊以归,离家尚十五里,天暮且微雨。德虑怀宝为累,乃藏金于水心桥第三柱之穴中,徒步抵家。而林适与张狎,闻夫叩门声,匿床下,既夫妇相见劳苦,因叙及藏金之故,比晨往,而张已窃听,启后扉出,先掩有之矣。林心不在夫,既闻亡金,疑其诳,怨詈交作。时署县事者晋江吴复,有能声,德为诉之,吴笑曰:“汝以腹心向妻,不知妻别有腹心也,”拘林至,严讯之,林呼枉,德心怜妻,愿弃金,吴叱曰:“汝诈失金,戏官长乎?”置德狱中,而释林以归,随命吏人之黠者为丐容,造林察之,得张与林私问慰状。吴并擒治,事遂白。

500

 点击「历史教师王汉周」阅读原文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