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对“恨国”言论的容忍度变低,是中美以及中西舆论斗争激化的必然结果

互联网是一个嘈杂的开放空间,但是那里有过的声音都有记录。这两天“回形针”成为新的焦点,它曾经发出错误的声音,使用了有问题的人,这些究竟是其价值观使然的必然表现,还是属于一般性的偏差与疏忽,网友们自有公论。“回形针”做的是科普类节目,但网友们质疑它的价值出发点有问题,它必须正视这样的批评。

近来,网上“揪公知”和质疑外部渗透的情况比较多,公众对各种“恨国”言论的容忍度变低,我认为这是中美以及中西舆论斗争激化的必然结果。在美国和西方,各种“反中国渗透”的操作此起彼伏,以至于一些过去环球时报的作者不敢为我们撰稿了,连接受采访也要谢绝。两边的政治正确都在强化,这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未来的斗争将越来越严酷,美西方的意识形态团结在加强,中国这边知识分子当然应该更加站稳立场,为中国的国家利益鼓与呼,这是当代知识分子神圣的集体使命。

有道是:形势比人强。相信一些人会随着形势的变化做出调整,否则的话,他们将面临被淘汰。互联网在不断证明有这样的校正力。

过去中国互联网上反体制、反主流价值的声音太多了,可以说它们与西方反华势力有意无意形成了配合,这当中肯定包括西方渗透的因素,那样的情况不可能持续下去了。

老胡希望一些人主动调整,虚心面对批评,理解中美和中西关系大格局变化所产生的结构性影响,将内外舆论形势的变化合起来看,并且主动跟上变化,共同参与塑造中国舆论针对这场斗争的因应力和正能量。我同时也相信,中国社会整体上鼓励改正和进步。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