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美院:“眯起眼睛”如何正眼看世界?

500

最近几个月。

清华很忙。

4月25日。

清华110周年校庆上演短裙尬舞。

500

5月18日。

清华附中国际班23人申请17人被清华录取。

5月25日。

清华毕业生应聘保姆年薪50万又闹得沸沸扬扬。

5月27日。

清华副教授@李锋亮 怒斥躺平极不负责对不起纳税人。

6月15日。

清华美院2021年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在YouTube上发布。

一群“眯眯眼”把国外的“刻板印象”当成是“文化输出”。

500

500

当然。

以上“事件”都不能算在清华头上。

毕竟。

清华还真有可能对清华附中和清华美院鞭长莫及。

况且。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

这些也算不上“错”。

但这种“将错就错”恰恰就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①清北走入人间?▽

500

清华是什么东西?

对于刚刚经历过高考,以及很早就从高考这条“独木桥”上走过来的过来人。

清华和北大。

是我们“唯二”的至高学府。

是大多数人从父母、老师和社会上听到的为数不多的两所学校。

以至于。

无形之中我们形成了一种“全天下只有清华北大这两所高校”的共识。

上不上得了清北?

一度成为了周遭世界默认的“试金石”。

只是初中的我们“心比天高”。

高考之后才知道什么叫做“命比纸薄”。

但这依旧不影响清北在我们心中“神圣”的地位。

毕竟。

我们虽然上不了清北。

但那群比我们更优秀的人都绝对是精英中的精英,毕业后,也一定能够成为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才。

500

只是现在。

清华在学术领域“掐尖”。

但在“大国工匠”榜上几乎除名也就罢了。

清华天才教授@颜宁 被“排挤”去了国外。

北大博导@冯世杰 “插足本科生,出轨已婚女,北大博导同时劈腿数十人!”

清华教授@吴国盛 在“中国古代没有科学,四大发明不属于科学”之后,又表示“落后不一定挨打,大家不要做战狼”。

北大博士@王福重 在“农民无用、战士虚荣、中医扯淡”之后,又表示“地铁拥挤只因票价太低、使用割草机割麦子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当然。

这些都只是压垮骆驼的一根根稻草。

当越来越多“清北人”出现在娱乐圈、金融圈、公知圈,它就已经失去了“神性”。

更让人触目惊心的是:

有媒体统计过清华70%的硕士,90%的博士都已选择了加入外籍。

@宁南山 有提到清华在美国就有好几十个校友会单是硅谷就有上万人。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

美国陆陆续续拉黑了北航、西北工大、国防科大、湖南大学、同济、西安交大、电子科大、人大、川大、广东工业大学、南昌大学、哈工大、哈尔滨工程大学等13所高校。

却唯独没有把清华和北大“放在眼里”。

500

我们或许都曾幻想过清北以各种方式走入人间。

却不曾想过。

它们会以“美国附中”的姿势“跌下神坛”。

②西方人的“刻板印象”?▽

回到清华美院毕设这件事情上。

500

500

虽然时尚是一个轮回。

是用流量铺路、金钱开道,再加上那么一点点对“审美趋势”的敏感性,就有很大概率搅动风云。

但清华美院这些毕设作品。

到底是为了埋汰国人?

还是为了取悦欧美?

500

500

500

相信是个正常人。

拥有最起码的审美。

都不会觉得这些玩意儿“好看”。

衣服的事情是时尚圈的事儿。

时尚很多时候玩得就是“噱头”。

有机会我们再说。

但这清一色的“眯眯眼”模特儿难道不是“精心勾兑”出来的。

有一两个眯眯眼可以理解。

毕竟。

这是为了“照顾”YouTube上的国外用户。

但模特儿全都是这样几乎“剃光”了眉毛,为了丑而丑就很不正常。

要知道从“黄祸论”的代表角色傅满洲。

到最近在欧美影视市场“崛起”的亚裔女星@刘玉玲 @吴珊卓 @吕燕 超模@贾晨宇、《尚气》女主@奥卡菲娜 。

虽然不是每一个“宽宽的山根,远远的眼距、细长的眼睛、淡淡的雀斑”的人都很丑。

500@燕旅聊育儿

但这种被西方人“定义”的东方美真的好看不起来。

在此之前。

2018年。

D&G在“起筷吃饭”广告中“装腔作势”。

500

2019年。

ZARA全新彩妆特意启用了雀斑模特儿。

500

同一年。

Burberry的中国新年广告。

500

2020年。

巴黎世家的七夕广告。

500

③丑就是丑时尚不是“借口”?▽

2012年。

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中指出了“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016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相信在这一次的“抗疫”运动中大家都深有体会。

只是“文化自信”这一点?

正在崛起的国潮、越来越多的汉服,以及河南卫视的《洛神水赋》刚刚让我们看到了一点希望。

500

清华美院。

它本该是国内美学的“代言人”,文化自信的“先行者”。

可是从这一次的毕设来看。

它们显然没有这样的觉悟。

有人说:

东西方审美不同,毕业最初也是发在外网,“迎合”外网观众也无可厚非。

但真的是这样吗?

比如赫本。

西方人喜欢,我们也喜欢。

比如刘亦菲。

我们喜欢,西方人也不讨厌。

甚至于在特定领域@李子柒 “种种庄稼做做菜”也能在YouTube收获1400多万粉丝。

谁说西方媒体“炮制”的东方美真的就是西方人所喜欢的?

也有人说:

这只是一场普通的、发生在校园内、发在外网的走秀。

西方凭借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优势,让它自己的审美取向甚至刻板印象渗透到世界各国的各行各业中,其中时尚界受影响非常明显。

在这种大环境下:

清华美院“中毒太深”。

好吧。

就算时尚圈为了迎合国际化才出此下策。

但整个作品之中就没有一个“正常人”不觉得奇怪么?

还有人说:

眯眯眼中也不是清一色的丑。

但你问清华美院模特儿是自己愿意画成这样的?

清华美院的男同学愿意自己的女朋友、清华美院的教授愿意自己的女儿化成这个“鬼样子”?

如果清华美院只是一座职业大专。

相信没有这么多人还不会被千夫所指。

但它们是清华美院。

一群有可能改变国内时尚潮流的“精英”。

难道不该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么?

500

最后。

我们再聊几句。

别人对我们的刻板印象投射在文化作品中,这个已然是要“正本清源”的。

清华美院倒好。

直接就拿眯眯眼当成是“国际化”。

只为“讨好”西方媒体的刻板印象。

这不就是自轻自贱么?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