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几百亿芯片项目出事了,大潮之下谁在裸泳?

大家好,我是观察者网《科工力量》栏目主持,冬晓。这段时间,在芯片产业圈,山东济南登上热搜。该市一个598亿的半导体项目,被曝烂尾。科工之前的节目中,曾聊到过“武汉弘芯”暴雷事件,号称要投资1280亿、追赶5nm、3nm制程工艺,结果项目停摆、资金链断裂。而事情刚过去不到一年,济南也陷入了类似的困境。

这个近600亿的项目,涉及的公司,全名是“泉芯集成电路制造(济南)有限公司”,2019年1月成立。在专业的查询网站上,可以查到该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封装、测试。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是山东省注册资本最大的半导体企业,还入选过山东省优秀项目名单。而且对外宣称:要建造12英寸12nm逻辑集成电路制造线,计划年产48万片晶圆。

信誓旦旦的诺言,如今只能停留在PPT上。从2019年到现在,整整过去两年,可12英寸厂刚刚完成打桩。公司内部人士向媒体爆料:“公司处境越来越艰难,今年4月份开始停发工资,逼迫员工离职”。更让人惋惜的是,该公司已经提前花费17亿人民币,订购了芯片制造设备,包括3台ASML光刻机。可厂房没有建好,这些设备无处安置。如果毁约退货,还要扣罚违约金。

面临如此艰难的困境,其实早有预兆。首先,项目启动前,无视专家组意见。济南泉芯项目经历过三次论证,中科院院士、行业专家都参与其中。论证给出的总体意见是:“项目风险太大,不建议展开”。其次,对巨额资金缺乏有效监管。泉芯项目涉及三大股东,分别是济南高控集团、济南产发集团、逸芯集成电路(珠海)有限公司。前两者隶属于济南国资委,它们投资了近35亿人民币,可这家名为“逸芯”的民营企业,持股42%,却没有出资记录。如果不是国家发改委等上级部门严防“芯片投资热”、及时止损,济南政府有可能还要追加投资。

近两年,芯片变“芯骗”的事件在很多省市集中爆发。除了科工节目之前聊到的湖北武汉的“弘芯”,还有江苏南京的德科码半导体科技公司、河北石家庄的昂扬微电子科技公司等,都是明星项目,甚至在启动时,当地政府官员亲自为其站台,可最后还是遭遇“暴雷”的困境。

引发这些项目“暴雷”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近年来,美国滥用半导体技术优势,制裁了中国上百家企业,让国内蒙受巨大损失。在大环境影响下,半导体产业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除了政府在该领域投入大量资金,社会资本也参与进来。专业调查机构曾给出数据:“仅仅2020年1月到10月,全国就新增集成电路企业超过5.8万,相当于每天新增近200家”。

但细究这些企业,就会发现很多猫腻。新增的半导体公司,并非都是新成立的。有些是经营了很多年的企业,通过“转产”,变更业务范围。通俗点解释,这家公司本来是造水泥的,现在转行做芯片。这可不是胡说,是有数据支撑的。去年10月,《中国经济周刊》的记者,专门统计了全国“转产”集成电路的企业数量,从2019年算起,“转产”的企业接近2万家。更让人不解的是,即便是在半导体产业极不发达的西藏地区,也有公司在经营范围中,添加了“集成电路、芯片、半导体”等专业名词。《中国经济周刊》的记者还细究了这些公司原先的业务,居然出现了服装、生物医药、人力资源服务。

热潮之下,泥沙俱下。有业内人士分析:“只要将经营范围修改成集成电路相关,就能享受到地方的减税政策,方便融资。因此,有些浑水摸鱼的公司想尽办法,蹭集成电路的热度,骗取经费”。

问题是,这些不诚信的行为,真的难以识破吗?比如说,在常见的企业查询网站上,武汉弘芯的背后大股东是公开的,一家名为“光量蓝图”的公司,位于北京,成立于2017年11月。这家公司最早的两位发起人,一个叫“曹山”,他还是一家名为“泉能先进集成电路产业研究院”的老板。有网友曾指出:“这家研究院的官网,创始人居然写的是‘刘德华’、‘郭富城’、‘张学友’”。武汉弘芯“暴雷”后,这家网站就打不开了。这就奇怪了,网友都能查到的信息,难道项目审核人员查不到?同样,在济南泉芯项目上,又出现“曹山”的名字,事后调查是同一个人。而且,这个“曹山”也并非本人的真实姓名,而是借用他人身份证工商登记。

这些细节也从侧面反映出,在全国半导体项目遍地开花的表象下,隐藏了很多隐忧。首先,投资人动机不纯,像前面提到的“曹山”,连工商登记姓名都不是真的。一些人利用地方政府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急切心理,套取国有资金扶持。结果钱没少花,芯片项目却没有进展,让地方政府蒙受巨大损失。再比如说,前面提到的南京德科码半导体科技公司,其创始人先是在美国、日本留学、工作,再积攒半导体领域的人脉,之后利用这些优势,回国开公司,拉政府项目。最后政府的投资烧光了,企业破产了。

其次,在整个过程中,还涉及腐败和权力寻租问题。前面说的这位南京德科码的创始人,在江苏淮安,同样也创立了半导体公司,结果无疾而终,导致当地政府背负巨额债务。媒体曾披露:“地方政府几乎独立支撑46亿资金,耗尽淮安市淮阴区整整两年财政收入”。2019年10月,该区书记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检查。之后,该半导体公司开始崩盘。知情人透露:“该公司‘公关费用’惊人,每个月仅烟酒费,就高达几十万。而且整个淮安市的高档KTV,该公司几乎全都是VIP。相关的实名举报信,高达几百封。”

不过,这些乱象并非初衷,地方政府最初的期盼,也是想抓住国内芯片大发展的机遇,为当地留下一份优质的产业。但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必须尊重芯片行业内在逻辑。芯片产业要经历一个长期过程才能盈利,而且产品的推出,要有应用与之对应。如果抛开这些,就等于纸上谈兵。盲目上马项目,可能意味着失败。

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中国在集成电路产业,起步较晚,人才储备不足。2019年,全球排名前10的半导体公司,有7家来自欧美,没有一个来自中国。面对这样的现实问题,国内针对该产业,给予政策和补贴的倾斜是应该的。关键是让这些政策和补贴,用在刀刃上。

放眼美国、欧洲、日本、韩国,政府发挥财政的力量,扶持芯片产业,由来已久。但他们的做法,并非是遍地开花,而是集中力量突破。比如,之前多次提到,80年代日本半导体疯狂涌入美国,就连英特尔都差点倒闭。后来,美国政府专门将国内14家半导体龙头企业组织起来,成立技术联盟,将各家公司的优秀专家集中在一起,开发最先进的半导体设备,垄断市场,获得更强的议价权。这就是集中力量突破的好处。

可喜的是,国内芯片领域的乱象,已经受到重视。去年10月,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些没经验、没技术、没人才的‘三无’企业,投身集成电路行业,个别地方对集成电路发展规律认识不够,盲目上马”。对此,发改委将按照“谁支持,谁负责”的原则,对造成重大损失或引发重大风险的地方,予以通报问责。同时还提到,要加强规划布局,按照“主体集中,区域聚集”的发展原则。这也就意味着,要抑制地方政府非理性投资,对半导体扶持资金,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核,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从“武汉弘芯”,到“济南泉芯”,再到“南京的德科码”,中国的半导体产业看似遍地开花,实际上是分散了力量和资源,没有重心,形成各自为战的局面。但是,从全球看,半导体产业都是呈现集群现象,比如说,美国的硅谷,日本的九州硅岛,韩国的京畿道和忠清道,中国台湾的新竹,不存在遍地开花的情况。所以,在国内实行严格的审核制度后,有些打着提高芯片制程旗号,不具备实际能力的企业,退出行业是必然的。真正有硬核技术的企业,在产业链配套的原则下,也会出现集群现象。最终的结局是,大潮退去后,谁在裸泳会被看得明明白白。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