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行”的长期价值护城河

500

​第一大行的自我修养。

经济护城河(EconomicMoats)的投资理念最早由沃伦·巴菲特提出,“就投资而言,关键不在于某个产业的影响力有多大,或者这个产业的成长度有多高,而是在于判断任何选定公司的竞争优势,其中最重要的,是判断这种优势的持续性。被宽阔的、持续的‘护城河’保护的产品或服务会给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

“护城河”给予企业长期竞争优势一个更为形象的描述,而具有宽阔“护城河”的公司,其股价处在“安全边际”以内的时候才是投资者入场的良机。从竞争优势和估值洼地的角度直观感觉,当前“宇宙行”似乎就能非常好地契合巴菲特的投资理念。

上市公司的一季度业绩已经披露完毕,工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8%,净利润季度同比增长1.5%,表现符合市场预期,也符合其一贯特点——没去做疫情冲击后的爆发性冲刺,而是按照马拉松长跑的方向,保持增长态势,均匀发力,追求穿越周期的稳健,关注投资者中长期利益。

所以要全面观察工行的“护城河”价值,不妨用一个更长、更宽的维度。不难发现,工行在很多方面拥有较为突出的竞争优势、行业影响力和价值创造力,构成了它投资价值的“护城河”,这些优势大概也是工行被称为“宇宙行”的重要原因。

01 体量优势:工行的基本盘

工商银行是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功能涵盖基金、租赁、投行、保险等多领域的大型银行集团。很多人对它的第一印象就是“大”。大,是体量、是规模,在竞争中就是市场份额、是行业地位。任何行业的龙头都是以体量和市场份额来确立的。

截至2021年一季末,工行表内外管理资产规模已经超过66万亿,表内总资产已经超过34万亿,贷款接近20万亿,客户存款接近26万亿。共服务个人客户6.87亿户、法人客户近890万户。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经营机构1.6万家,其中境外机构426家,覆盖49个国家和地区,并通过参股南非标准银行集团覆盖非洲20个国家。

从年报看,2020年工行营业收入已经突破8000亿,净利润超过3000亿。这一串数字在全球银行业中均处于领先水平。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评定,自2013年开始,按照一级资本规模排序,工行连续8年蝉联世界银行业榜首。

2018-2020年工行收入、利润和主要资产、负债变动情况

500

巨量的规模使工行在服务实体经济中成为当仁不让的主力军。观察到,2021年一季度在制造业贷款上工行中长期贷款增量占比超过60%;在科技贷款上,工行加强了对创新主体、创新链条、创新生态融资,科技企业贷款的金融支持;在绿色信贷上,工行全面支持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等绿色产业,余额已经近2万亿元,市场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

根据市场分析师的相关测算,2020年末,工行的资产、贷款、存款规模在中国全社会金融机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9.4%、8.5%、13.9%,在六大行中分别占比24.7%、24.4%、25.1%,具备显著行业龙头地位。

02 客户优势:工行的压舱石

客户是银行的业务之源,得客户者得“天下”。我们几乎可以在每一家银行的年报中看到“客户至上”、“以客户为中心”的表述,然而客户的竞争既需要长期的积累,又需要不断的开拓。

工行的对公客户优势从“工商银行”的名字中就可见一斑。1984年工行成立的时候,就承担了原来由人民银行办理的城市储蓄业务和工商信贷业务,所以说在政务、工业、商业和城市居民客群上,工行的优势可以说是“胎里带来的”。

在2020年业绩说明会的问答记录里可以看到,工行的机构客户已经近50万户,同业客户超过了3000户,公司客户超860万户。在2021年一季度,工行法人客户数量已经接近890万户。

在个人客户方面,年报显示,工行在2019年就提出了“打造第一个人金融银行”战略,到2020年末,工行的个人客户已经达到6.8亿户(2021年一季度已经达到6.87亿户),几乎达到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的一半和城市居民的一大半,私人银行客户达到18万户。工行个人贷款余额达到7.12万亿;个人金融资产总额已经突破16万亿(不含证券资产),其中存款11.66万亿。

可以说在先天优势和后天努力之下,工行的对公、个人条线客户规模庞大、结构完整。

2020年末工行客户结构情况

500

03 服务优势:工行的工具箱

金融是特许经营行业,金融牌照资源的丰富程度直接决定了金融服务的供给能力。工行的牌照涵盖了公募基金、租赁公司、保险公司、理财公司、投资银行、债转股公司、科技公司等。

丰富的牌照资源使工行拥有了从企业初创到成熟的全方位融资能力,用工行在年度业绩说明会上的表述就是“贷款+债券+股权+代理+租赁+顾问”的金融服务模式和FPA的全口径法人投融资模式;而保险、理财、基金、科技支撑下的丰富的产品体系为它的个人客户提供了更多选择,有利于维系客户关系。

根据年报披露,2020年,在传统的贷款之外,工行债券投资余额达到8.1万亿,资产管理规模(AUM)达到4.8万亿元、资产托管规模近20万亿元,同时,工行还通过债转股、租赁等多种金融渠道提供投融资服务。

此外,工行正在强化政务、产业、消费(GBC)三端联动,完善客户服务体系,说明工行仍在努力加宽优势。

在集团母公司资本、客户、服务的多重优势的支持下,工行子公司发展良好。以刚成立两年的工银理财为例,其注册资本金160亿元,是所有银行系理财子公司中注册资本最大的。

据了解,截至2021年一季末,工银理财产品余额已经达到1.15万亿元,净值表现稳定,投资业绩和波动控制优于可比同业。

工行持有的子公司牌照情况

500

04 科技优势:工行的新引擎

金融科技(Fintech)还是科技金融(Techfin),此前一直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热门话题,随着国内监管部门态度的明确,“金融科技的本质还是金融”,“金融为体、科技赋能”的发展路径也越来越清晰,有利于为银行创造一个公平、开放的发展环境。

从官方评价上,工行的科技实力一直备受认可。比如说,银保监会的全国性银行信息科技监管评级中,工行连续7年获评银行业第一;2020年就有7项科技成果获得人民银行“银行科技发展奖”。

实际上,如果按照科技投入和科技人员看,工行的科技板块也可以说是一家的大型科技公司。根据年报披露,工行2020年的科技投入达到240亿元,可以说是为科技一掷几百亿金;信息科技人才有3.5万人,占员工总数8.1%。同时,工行还建设了ECOS工程(智慧银行信息系统),布局了云工行数字业态,构建了同业规模最庞大的云平台。

有报道显示,工行在科技投入规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规模、手机银行用户规模、专利授权总量等指标均排名银行业第一,正在积极探索数字金融、智慧金融、生态金融等新模式。

目前,工行科技子公司的相关业务情况未有完整披露,但从工行深耕金融科技领域多年的服务输出能力来说,未来在科技赋能、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仍有较大想象空间。

工行智慧银行信息系统ECOS

500

05 品牌优势:工行的引力场

品牌价值需要时间的洗礼和历史的检验,“工商银行”可以说是一块中国金融行业的金字招牌。

在国内,“工字”LOGO和ICBC的组合,家喻户晓,“您身边的银行、可信赖的银行”也朗朗上口。经过多年的传承,工行作为国字头银行里的龙头,在机构金融、公司金融、交易结算、资产管理、养老金融、代发代收业务、资产托管等优势业务中的长期表现,成就了其大气、厚重、稳健、诚信的品牌形象,“宇宙行”的称呼也不胫而走。

在国际上,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了2021年“全球银行品牌价值500强”榜单,用现金流折现方法,通过分析财务数据等方式评估银行的市场影响力、设立不同银行的品牌折现率等步骤测算出各银行的品牌价值。工行以728亿美元的品牌价值,连续五年蝉联全球银行品牌价值榜首。

2020年工行获得的部分奖项

500

06 渠道优势:工行的主阵地

渠道是金融服务触达客户的媒介,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科技浪潮的相互作用下,衡量渠道优势的标准已经从单纯比拼物理网点数量,变成了竞争服务境内境外一体化的能力,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O2O)能力。

工行的境内网点优势不言而喻,有1.58万家网点。同时其在境外的渠道也是中国银行业领先的,年报显示工行在境外4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26家机构,在“一带一路”沿线21个国家拥有124家分支机构,与143个国家和地区1436家境外银行建立代理行关系。

此外,工行还是总部在南非的标准银行集团的单一最大股东,通过标准银行的网络,工行还可以间接覆盖非洲20个国家。工行年报中提到的“境内外汇业务首选银行”战略,无疑是一个境内外联动的关节。

2020年,工行有近9000家境内网点实现了外汇业务挂牌,对公外汇活跃客户增长超过10%,外汇存贷款增量实现同业领先,其中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幅近30%。

2020年工行境外机构和外汇相关业务情况

在O2O方面,年报显示,工行个人手机银行客户增长很快,已达4.16亿户,月动户突破1亿户。在服务模式上,工行正在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协同,将物理网点、手机银行、远程银行与新型渠道融合。

目前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工行的手机银行和微信小程序上线了“云网点”服务,可以办理40多项业务,给每个客户配备了个人客户经理,开通了“客户自助办理+远程坐席辅导审核”的试点。由于工行物理网点齐备、科技实力突出,最有能力进行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转型。

500

07 风控优势:工行的稳定器

金融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风险管理是银行的生命线,是银行行稳致远的关键所在。

从各类公开资料可以发现,工行的风险管理有几本“武林秘籍”式的口诀,确保让风险应对走在市场曲线前面。比如说“四管齐下”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是指管住人、管住钱、管好防线、管好底线;比如说“跨境、跨业、跨界”增强集团战略穿透力、业务规范力和偏好约束力,是指对境内分行“统筹管”、境外机构“分类管”、综合化子公司“穿透管”、总行利润中心和部门“专业管”;比如说“三道口、七彩池”,是它的智能信贷风险管控体系,把好入口关、守住闸口关、畅通出口关,对不同资产和客户科学分类管理。

年报显示,2020年工行不良贷款率1.58%,资产质量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保持了基本稳定。逾期贷款余额(2675亿元)、逾期率(1.44%)、关注贷款余额(4119亿)、关注率(2.21%)四个资产质量的先导观察指标均较2019年末有所下降。

2021年一季报,工行的不良率维持在了1.58%,与上年末持平,可以看到经过疫情冲击,工行的资产质量已经缓过了极端情况的压力测试,有了趋稳向好的苗头,“主动防、智能控、全面管”的路径成效已经逐渐显现。

2018-2020年工行资产质量主要指标变化情况

500

此外,工行已经开发设计了较为成熟的市场风险管理系统、信贷管理系统、反洗钱系统、市场风险系统等,未来可以对中小同业进行技术输出。

事实上,从媒体报道看,工行已经在开展相关业务,比如有一款风险大数据产品“融安e信”,已向同业机构输入275家,服务企业客户超5.6万户。

08 ESG优势:工行的绿色标签

ESG是一种关注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绩效的投资理念(Environment、Social、Governance),受到国际主要机构投资者的广泛认同。在国内强化治理、“30·60目标”的大环境下,ESG投资理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工行已经连续14年发布社会责任ESG报告,可以从中一窥工行提高金融服务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门径。

E环境:ESG报告显示,工行绿色金融的战略目标是建设国际领先的绿色银行,成为具有良好国际声誉的绿色银行。2020年,工行投向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绿色产业的绿色贷款余额1.85万亿元,是境内最大的绿色金融供应商。

S社会:体现在履行社会责任上,与客户共成长,与社会共进步,与员工共发展。2020年工行积极支持疫情防控和社会复工复产,积极支持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建设。围绕普惠金融、城乡金融,下沉服务重心,2020年末普惠贷款增幅58%,普惠客户达到61万户;在线上线下,为老年客群提供专属金融服务。

工行人才队伍稳定,培育体系完整,据了解2016-2020年,工行累计招聘8.91万人,平均每年约为1.78万人提供就业机会,整体人员招聘总量名列国企前茅。此外,工行持之以恒开展金融扶贫26年,20多年前的资助对象已成长为工行员工。

500

  注:希望工程“大眼睛”苏明娟,大学毕业后加入工商银行安徽分行工作。

G治理:工行在上市初期引入的是高盛、运通、安联组成的战略投资团,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的制衡性现代公司治理架构已经有效运行多年。

公开信息显示,工行董事会下设战略委员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等8个专门委员会。2020年,工行共召开1次股东年会和2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17项议案,听取3项汇报。共召开董事会会议12次,审议81项议案,听取35项汇报。监事会共召开9次会议,审议18项议案,听取8项汇报,审阅49项报告。

上述八个方面竞争优势,构成了“宇宙行”投资价值的“护城河”。话复前言,具有宽阔“护城河”的公司,其股价处在“安全边际”以内的时候才是投资者入场的良机。

工商银行客户基础扎实、业务禀赋均衡、治理水平优秀,是服务实体经济优等生、价值创造排头兵、社会责任履行引领者、行业变迁先行者。随其重点战略的落地实施和“扬长、补短、固本、强基”布局的进一步延展,未来有望不断加宽其长期价值的护城河。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