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好学校、好老师就能把差生成绩提高”这类想法,很多时候都是家长的一厢情愿
【本文来自《网传教育机构9月起不允许周末开班上课,不知道真假》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民国杀猪刀
谁家愿意自己的小孩被划到差生那一档?或许只是学校教得不对呢?都要自己学,那还要学校干什么,自己买本原理书看好了。
“没有好老师,我孩子成绩就会变差”“靠好学校、好老师就能把差生成绩提高”这类想法,很多家长都有,然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厢情愿。或者更准确地说,传统的所谓优质校、优质教育资源,对孩子个体学习成绩的影响,并不是严格对应的。这也是近些年来衡中、毛坦厂模式让很多家长津津乐道的原因——备考集中营这种“高度人身+时间控制”型的应试教育体系,显然对资质一般学生的提升效果更显著。
我高中毕业于湖北省重点华中师大一附中,那时华师一附中每年中考后,一半的学生是通过中考考高分正儿八经进的,一半的学生是分数不够,然后家里能找到各种关系,交一大笔借读费进去当借读生。为了防止那些找关系的家长抱怨闹事,除了一个奥赛班是选拔尖子中的尖子,其他21个班全是平行班,每个班的学生组成都一样:正经考进来的学生和借读生各占一半。
然后走到高三模拟考试,情况很明显:基本上一个孩子的中考成绩处于什么档次,其高中模拟考试的成绩就处于什么档次。中考时成绩牛X的,基本上模考也都在往年一本线至少40分以上,成绩最好的就是能进北清人复的水平;借读生里成绩比较好的,能过一本线的,基本上都被学校“挖”到本校来(动员转入学籍,如果借读生的成绩能到进北清人复的水平,不但借读费全退,甚至还会发奖学金);至于剩下的那就是该咋地咋地。
我那个班里,至少有十来个同学,从平时的消费水平、衣着打扮、举止行为就能看出是有钱有关系家庭送来的孩子,基本上也不学习,老师对他们的要求也很底限——不打扰别的同学就对他们睁只眼闭只眼。他们这样的孩子,小学和初中,家长也都是不吝啬于花钱,不怕找关系麻烦,上的是一流的小学和初中,但中考成绩还是差;在华师一附中三年下来,该是差生还是差生,高考后该上民办还是上民办。
还有十个左右借读的,成绩中等的同学,最后也是该上二本还是上二本,并没有因为在省重点,成绩就能从考二本提升到能考一本的水平,就更别说够上双一流了。
传统的优质校真正比较值得说道的其实是校风——学校的整体氛围。那些有权有关系的家长把自己孩子使劲往华师一附中里送,其实也都是期望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尽管他们的愿望落空了,但也不能说完全落空。因为华师一附中整体的氛围还是以学习为主导,他们那些孩子可以不学习,但他们至少不会去干扰别人,也不会整日旷课逃学跑到社会上去“混”,无非就是课上看杂志看闲书、睡觉,最多逃一下晚自习去网吧玩而已。而有些弱校,各方面素质都较低的学生比例偏高,直接导致学校的整体氛围很差,学生在课堂上都肆无忌惮,不服从老师,视最基本的纪律为无物,拉帮结派校园暴力成风,甚至整日旷课去混社会,班级里根本没有正常的学习氛围,老师无法有效管教,学生家长也不配合……在这种弱校里,即便想好好学习都很困难。但这里面有个深层次的问题:强弱校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弱校的差生比例那么高?根本原因还是掐尖拔苗的机制。马太效应导致少数优质校基本上把优生都吸走了,留给大多数学校的就是中等生和差生,当然就是强校恒强弱校恒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