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时锐评:花日方钱赴日旅行者遭网上抨击,怎么看?

环时锐评:花日方钱赴日旅行者遭网上抨击,怎么看?

日本外务省旗下“国际交流基金”的一份成果评价在中国互联网上曝光,显示一批中国舆论场活跃人士受邀赴日交流,回国后写了一批令日方满意的文章。网上哗然:这可是日方清晰供出的“资助”“收买”中国公知的证据。

环时首先要说,由一个国家出资邀请他国各种人士前往本国旅行、学习,这是国际交流的通行做法,不能因为中国某些人参加了西方国家出资的交流活动,就对他们加以指责或进行严厉的意识形态定性。事实上,公众眼中有“左”“右”标签的人前些年都有很多受邀前往过西方国家交流,这个实情必须如实告诉公众。

然而网友们之所以感到愤怒,第一原因恐怕不是被日方披露文件点名的人接受了东京方面的邀请,而是他们之中一些人赴日之前和之后的创作与日方邀请他们的目标太过吻合,大家情不自禁地产生“日方出钱,他们办事”的这种印象。

客观说,所有国际交流项目都是为了让前来访问和学习的人更多了解本国,影响他们对本国的认知,并通过他们扩散受到影响的认知,促进本国的利益。而受邀者怎么做,能否在邀请国提供的大量信息面前保持清醒头脑,驾驭那些信息,在促进信息交流的同时决不离开中国和中国人民利益的本位,这是最关键的。

我们还要告诉公众的是,随着美国与中国的对立加剧和中西意识形态冲突的增加,中西的上述交流在急剧减少,相互对对方借国际交流搞“渗透”的防范都前所未有提升了。西方国家也出现过很多反对本国机构和人员接受中国机构资助和邀请的声音。

中西之间的人文交流肯定会因此而减少的,日本外务省披露的情况也部分成为过去时。中国对外交流不会因为互联网上这波对受邀访日“公知”的批评而受到特殊的冲击,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开展国际交流必须面对中西意识形态隔阂的加深,穿越各种复杂性,探索建设性扩大这种交流的渠道。

中国这些年有无数人通过各种方式前往西方旅行、学习,这种旅行所产生的长见识作用显然大于“受西方影响”的作用,留学大潮也无疑对中国产生了总体上的积极影响。所以说,爱国是绝大多数人的天性,不是那么容易被磨灭的,至于有人在爱国这一点上受到质疑,需要他们自己进行个人的反思,而不是中国的对外开放关上某一扇门。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