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化袁隆平的神话
近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引发了各界热议,美国使馆也发布悼念文章。可以说,袁隆平是世界公认的为生民立命的优秀科学家,他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地上,为消除饥饿这一头号世界公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两大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拨动了全球心弦,甚至有人建议国家下半旗致哀。可以想象,如果在古代,可能就会封袁公,建庙宇来拜祭。
但是也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甚至有人说过度神化,质疑其成就,更多借此热议杂交水稻与转基因问题。这也是多元社会的写照。网友感慨:“袁隆平最大的错误是让你们吃得太饱了”!真的神化了袁隆平?真的不该如此宣传?
首先是借今思古,忆苦思甜。袁隆平幸运的是,看到了建国70年,被授予了“共和国勋章”;遗憾的是,没有看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的时刻。当然不是他一个人让我们吃饱饭,确实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我们悼念袁隆平不是为阿他本人,不是怀念他的功绩,而是向他所代表的中国优秀科学家致敬,借此感恩为解决老百姓吃饭问题所作出贡献的所有人。
袁隆平院士奉献终生,矢志不渝的努力,值得我们学习。所以,当我听到袁老去世的时候,正在回老家的高铁上,默默的流下了眼泪,想起了大学时代经常吃不饱饭,跟女同学都不说话,开口唯一的动机就是要她们的粮票,还有许许多多挨饿的日子……
长辈们常提及大跃进时期吃糠,无法大便,有便秘憋死的,或者用火钳去掏……身边的儿子也难过半天,因为正在学习的初二语文课本里读了他的故事。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与饥饿做斗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消除了绝对贫困,这个是功德无量的事情。所以我们是借助歌颂袁隆平,歌颂新时代,歌颂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今年正好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和开启下一个100年的节点,所以悼念袁隆平是纪念这个时代,感恩创造这个时代的伟大祖国和中国共产党。
其次,浪,浪花,掀浪是有机统一。海浪汹涌澎湃,人们欣赏掀浪的力量,但绝不漠视浪花;掀浪的力量是集体,而集体需要个人代表。不要人为制造个体和集体的矛盾。各种奖项,尤其是西方社的奖项,都是强调个人申报的。但是在中国确实都是党领导的集体行为。袁隆平杂交水稻,绝不是他一个人贡献,是千万个中国科学家集体攻关,百姓群体协作的成果。
袁老出殡当晚看电影频道黄金时段播出的《袁隆平》,知道当年几十万人四处寻找天然雄性不育水稻的故事,所以功劳归于党,归于国家,归于集体科学家,归于中国人民,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我们不是神话袁隆平,实际上借袁隆平这个典型,来表达对所有这些解决中国吃饭问题的科学家和人民的祟敬之情,不要陷入西方文化个体和集体撕裂的陷阱。突出袁隆平的个人贡献,并不是说强调个人英雄主义,他只是最杰出的代表,不要被质疑声误导。
第三,道德文章,德先文后。为什么是选择袁隆平?不光是他的科学成就,还是他真正的农民科学家的风范。中国人强调立德为先,道德文章。也有很多像袁隆平一样优秀的科学家,甚至有人列出比袁的杂交水稻贡献更大的许多人名,但是很少找到像袁隆平既有崇高的品德,大爱情怀又如此低调谦虚的科学家,所以树他典型,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和优秀共产党人形象,有何不妥?
如果过于强调理性而忽视感性,会让人感觉到不可爱,就像很多信徒对于那种科学家质疑上帝存在会跟你急一样,人们是需要信仰,需要英雄,需要崇拜,甚至还需要“迷信“。所以,对于这种所谓的方舟子们以此来质疑袁隆平的成就及宣传袁老合理性,感觉到还是有些失望!
其实,老百姓是自发悼念袁隆平的,感恩毕生致力于让我们吃饱饭的所有人!所谓宣传,顺民意而已。
如果太理性,这个世界就不可爱了;如果太科学,这个世界就不够艺术了;如果太真实,这个世界就缺乏梦想了!
我们悼念袁隆平,是缅怀所有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写在老百姓的笑脸里,写在民族复兴的画卷中的人们!歌颂袁隆平,就是歌颂新时代,歌颂创造人间奇迹的中国共产党!
“妈妈,稻子熟了“。民以食为天,天以袁隆平为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