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京新高速全线贯通,对新疆意味着什么?
2021年5月20日,随着最后一车沥青摊铺到位,G7京新高速梧桐大泉至木垒段路面工程全部完工,这也意味着总里程约2768公里的京新高速全线贯通。
什么是G7高速?
北京至乌鲁木齐高速公路,简称京新高速,是国家高速公路网,首都放射线中的第七条,总里程约2768公里。途经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新疆6个省(区、市),是我国第二条进出疆高速公路大通道,也是“一带一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G7京新高速全线贯通,意味着什么?
从北京到新疆,有多远?
2400千米,是北京到乌鲁木齐的直线距离;
2840千米,是北京到乌鲁木齐航班的飞行里程;
3144千米,是北京到乌鲁木齐的火车行驶里程。
那,如果我们选择走公路呢?
从北京五环的箭亭桥,到新疆乌鲁木齐的广汇桥,这就是G7京新高速,全程2800余千米。
这个距离,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G7的线路,几乎比飞机的航线还要笔直;
意味着,我们最快只需2天时间,就可以从首都开到新疆的东部城市哈密;
意味着,从北京到乌鲁木齐的高速公路距离,比之前绕河西走廊至少缩短了1300千米。
修G7,有多难?
G7,是一条新的“天路”,这么说可不仅仅因为它的目的地是远在天边的,天山脚下的乌鲁木齐,更是因为在西部茫茫的荒漠和戈壁中修建这条路的难度,和修建另一条“天路”——青藏铁路的难度一样,都是噩梦级别。
从巴彦淖尔市的中心临河,到蒙甘交界的白疙瘩,930千米长的G7高速临白段,要穿过三大沙漠,跨越近500千米的无人区。这里一年有近三分之一的日子都咆哮着8级以上大风,大风裹挟着沙粒,形成沙尘暴,在最严重的的时候,人甚至看不清1米以外的东西。
在沙漠上,沙粒的年平均移动速度能达到18米,不防沙固沙,公路不出几个月就会被掩埋,所以,G7临白段的工程可不仅仅是修路,防护的修筑也是重头。
与大风和沙尘相比,更大的困难在于水,在沙漠深处修路,需要让沙子吸饱了水再夯实,才能满足地基的强度需求,930千米的公路,耗水量是惊人的。而水只能从远处的城市用水车运来,一趟来回要近10个小时,所以修路前,还要先给水车修便道。
困难层出不穷,没电,就拉电线,没网,就建基站,没平地,就把山包推平。在解决困难的同时,工人们还不忘记种下红柳固沙,留下过道、涵洞、水源点以保障野生动物的迁徙和生活。
G7开通,给新疆带来了什么?
与缩短北京与新疆的距离相比,G7真正的意义,或许是它能更加高效沟通新疆到内地,新疆到北京的交流。
有了路,才有了开放和贸易的希望,我们的领土也被重新赋予了意义。G7相互连通的,绝不仅仅是这些小城,如果说河西走廊是“张国臂掖,以通西域”,那G7就是祖国挽住西北边疆的另一条有力臂膀。
西北边疆地区尤其是新疆,长期以来受茫茫大漠阻隔,时空距离遥远,交通出行不便,与内地交往交流交融不密切,内地的思想理念和现代生活方式对新疆辐射力不强,再加上境外势力渗透,易滋生地方分离主义土壤,这对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构成严重威胁。构建一条大运力、低票价、快捷高效的运输通道,加强新疆与内地的联系交流。以内地与新疆经贸人员交往的滚滚洪流挤压宗教极端思想和民族分裂思想在新疆的生存空间,以现代理性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理念清除新疆宗教极端思想的土壤。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祖国的新疆更加安定团结。
这些就是G7的真正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