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凳要坐十年冷:荣耀开启一场新的人才储备长跑

距离荣耀正式独立,已6个月。独立后的荣耀,各种布局快速展开并已宣告整合完毕。

日前荣耀CEO赵明奔赴母校上海交大,为学子们带来了一场“笃行致远,遇见更大的世界”主题演讲,并首次开启了2021荣耀创意精英挑战赛。

500

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荣耀在这个时间点首次举办的这场创意挑战赛有着特殊的寓意,从中或能嗅到行业竞争风向发生了变化。

在笔者看来,荣耀此举意味着一场基于创新的人才储备战在打响,从中或能看到其对华为奋斗者精神的文化传承,我们也能透视科技行业的人才竞争正在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人才与企业的互相成就

从这次大赛的机制来看,荣耀为这次大赛提供了包括面试绿卡、实习直通车、精英培训计划在内的“优才计划”支持。

赵明在演讲中说道,每个时代都应该有一些人能够挺身而出,能够牵引着行业、牵引着世界往前走。作为时代的弄潮儿,年轻人须保持开放、全球化的心态,回应时代的召唤。同时,结合自己的经历,赵明寄语年轻人要耐得住寂寞,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板凳要坐十年冷”——既有仰望星空、紧跟时代的格局和胸襟,也有坐冷板凳的耐力和能力。

对于参赛学子而言,奖金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够从中学习各种营销知识、锻炼实践技能,当然,参赛者也需要具备企业价值认同感。

这本质是企业与人才的良性互补——

对荣耀而言,这是一场市场营销与储备人才的双赢,对于高校学子,这些举措更具积极意义。

500

毕竟,大学生是当下最具活力的年轻群体之一,他们身上有很多好创意,通过大学生参与创新挑战,能够让他们更深层次地洞察消费市场,释放创意,这本身也是一种潜能的释放与能力演练,而高校是绝大多数学子走入社会前的最后一站,即将面对的就是整个市场的竞争。

这本质也是荣耀“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战略思维的体现。

赛事彰显了双方的互补性——一方面是荣耀旨在为敢于创新的年轻人提供更大的实践能力、收获机遇的舞台,另一方面也通过这种方式挖掘优秀的高效潜力创新人才,助力荣耀在创新路上引领奔跑。

从新赛事,透视荣耀新战略下的人才观

此次创意精英挑战赛也凸显了荣耀对人才储备及人才培育的重视,背后原因并不复杂。

一方面,独立后的荣耀,当前面临的市场环境非常复杂,当此之际举办学子创意挑战赛,本质凸显了一种长期主义的人才观。

需要看到,创新在过去一直是荣耀的核心竞争力——过去荣耀提过“科技触点”创新理念,即把AI等技术落地到生活场景里,强调有触点和被感知——比如荣耀在第一款AI手机荣耀Magic里就是把AI的创新情景化,导致一机难求。

荣耀 Magic2集齐智慧大脑麒麟 980、石墨烯散热技术等十大黑科技,在硬件、系统上均体现出产品创新设计。

500

而荣耀也一直秉持 “科技边界点”理念,在“把科技力向产品力转化”的过程中,找到技术创新与用户体验的最佳平衡点。从荣耀GPU Turbo技术到Link Turbo技术等在荣耀V40上的跨平台移植,并带来更优的差异化性能与体验,均是这种创新理念的体现。

创新的背后是研发能力,研发的背后是人才,科技行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与组织能力的竞争。

而荣耀之所以这么快就打响了高校人才储备与争夺战,这要从荣耀整体新战略来看——独立之后的荣耀新定位是全球标志性科技品牌,在高端市场对标华为苹果,延续 “1+8+N”战略,要打造自己的智慧全场景。

500

它的底气在于,有超过8000名原华为和荣耀员工加入了新荣耀,涵盖了研发、销售、营销、供应链、财政等完整的体系,从先进的IPD研发管理流程,底层架构算法、结构工艺技术、通信技术、续航和充电技术,均悄无声息地完成传承……本质上,它已经是一套完整的华为班底,而当前几乎所有的供应链伙伴已全面恢复了对荣耀的供应。

这是荣耀的新起点,在全新战略之下,对人才的要求力度、人才的纵深与覆盖广度都远胜从前,它需要开放创新,持续推进年轻化人才梯队建设。

事实上,独立之后的荣耀已经在广泛吸纳人才、梳理渠道与合作伙伴,建立一个开放性的组织结构与人才观:

首先,荣耀的人才建设机制与人才梯队不是向内封闭,而是向外开放——它的战略就是拥抱全球化,将全世界最优秀的技术为我所用。

赵明和管理团队还定了一个原则,要给员工提供前所未有的机会,提供机会、愿景、物质等全方位激励,这延续了华为“财散人聚”的传统。

其次,它延续了华为的奋斗精神——以消费者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这一方面是从消费者体验入手,重视底层创新,按照荣耀产品线总裁方飞的说法是“双轮驱动”:一个轮在不断理解消费趋势是什么,另一个轮子在技术上引领消费者需求,让有价值的技术实现在产品上。

在奋斗者文化之下,荣耀过去在华为体系中也是战斗力最强的队伍之一,当前这支铁军正在构建一个兼顾专业研发能力和灵活创新能力的人才梯队,这是面向未来5年很好的战略姿态。

500

因此,在上海交大的演讲中,赵明也寄语年轻人“要选择一条正确而艰难的路,给自己的目标永远是做最优秀的”,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在筑梦中奋斗,青春没有末路,奋斗不曾孤独。

在这种理念之下,它并非以单纯能力高低为唯一选择标准,而是“用优秀的人招聘更优秀的人,用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寻找具有同样价值观,契合企业使命感的奋斗者们。

这反映了荣耀的人才储备战略与技术创新战略的长期主义。

荣耀独立后首次面向高校精英学生群体举办创新赛事,意味着荣耀的打法从过去培训+实践体系培养内部人才,开始讲究产学研结合,实现企校联动发展。另一方面,荣耀开始更看重人才的培养与长远布局,并逐步制定创新人才的培养标准。

我们也能透视荣耀的危机竞争意识与创新探索者的精神——毕竟对于荣耀来说,未来要与最顶尖的全球智能终端品牌竞争,这离不开汇聚技术实力与人才去探索新的创新方向,也需要奋斗者的决心。

从这个意义来看,它正在有意识的以激活行业活力为动能,做时代向前的推动者。

科技行业竞争新阶段:新一轮人才储备战已经打响

即便从国家竞争层面来看,在当前科技创新的肉搏阶段,虽然产业实力已不容低估,但人才储备依旧任重而道远。

具体到行业层面,当前智能手机市场正在进入深水区,高端市场争夺仍在持续,尤其是随着AI、5G、物联网的发展,行业也到了打破瓶颈的关键时刻。

无论是行业还是消费者,对创新的诉求越来越强,市场竞争某种程度上已经演变为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已成为各家企业内最重要的资源。

荣耀首届创意精英挑战赛的启动或许是这种风向的一个侧面,它一方面是要吸引人才,一方面是试图树立科技创新的标杆,给时代带来回响。

500

这意味着科技行业竞争已经到达新阶段,新一轮青年人才储备战已经打响。这也是为何赵明激情澎湃地对台下学子说出了:无论任何时候,不论你看到的世界是怎样的,都要保持一份理想主义的情怀,在心中留有一点乌托邦情结,把时间拉长,把空间拉大,笃行致远,厚积薄发。

人才的流动更容易被大平台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吸引,过去美国《连线》主编凯文·凯利在《失控》一书中描述了蜂群现象,指出“蜂群思维”的神奇在于,没有一只蜜蜂控制它,但是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控制着整体。

事实上,企业文化就是让整个蜂群行动的“看不见的手”,它的作用不在于培养出某一条出色的锦鲤,而是背后源源不断培养新锦鲤的活水机制。

显然,独立后的荣耀因为完整接盘了华为的技术体系,拥有技术与产品、研发力量以及更广泛的产业资源,尤其在企业文化层面延续了华为的奋斗者精神,秉持“用优秀的人招聘更优秀的人,用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的人才观,在这种企业文化的吸附力之下,人才集聚的 “蜂群效应”与锦鲤池效应可能会随之而来。

在未来的创新科技探索层面,由于其率先对人才的重视和提前卡位,荣耀很可能在未来科技无人区探索出更为契合消费者需求的创新路径,给荣耀产品和品牌长远的发展带来助力。

从中也能看出,接棒了华为技术与精神的荣耀,正走向一场马拉松式的新长征,荣耀也在以行践言,蹚出一条自己的路。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我的微信公众号:热点微评(redianweiping)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