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怼而怼,看见企业家帮企业家说话就潜意识地站在对立面,进而产生偏见,这不好
【本文来自《年轻人不能吃苦,找工作把挣钱摆第一…董明珠争议言论被喷》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潮起看潮落
董明珠的“不恰当”至少有这么五条:
第一,通篇的采访,主体都是“现在的年轻人”。年轻人当中当然有懒惰、眼高手低的,比如她口中的“大学生们”。但是同样有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的,比如抗疫的小护士、年轻的航天人们。懒惰也好,勤奋也罢,这都是最基本的“人性”,与“现在”还是“过去”无关。
第二,她在视频里埋怨,说她年轻的时候大学生去车间干活,现在的年轻人都去做投资、金融、管理,不去车间做制造业。但她却不提,当年的制造业和现在的投资、金融难道不是一样的地位,一样的收入阶层吗?这究竟是年轻人的懒惰,还是一个正常人在他当下的社会环境跟分配模式下的合理选择?
第三,关于机会。既然是讨论年轻人这个群体,就不要拿个例说事。绝对的机会数量多不多?当然多。但是相对数量却在变少。这是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大环境决定的。于是就自然出现了更多的被淘汰者。既然历史是赢家书写的,给这些失败的人扣上没准备好、不能做贡献的帽子再合适不过了。
第四,年轻人想赚钱到底有没有错?企业家和劳动者究竟谁在赚钱的议价的过程中占强势地位?想赚钱是不是绝大多数人提升自己的重要动力?还是不要一边吃着饭,一边砸着锅的好。什么时候如果有企业家愿意白给一个吃干饭的开高薪再来说这个话。
第五,作为一个著名的公众人物,我们更希望从她口中听到一些有建设性的思想,获得脱离她自身经历而更具有普适性的视角,至少也是一些有现实意义的案例。而不是制造矛盾和对立,靠贬低“现在”来抬高“过去”。如果我们一流的企业家只能说出来这个水平的话,并不是什么值得表扬的事。
回复你的几点:
第一,程度差数量差的区别,两者都有,但董明珠所说的情况占大多数,更有说服力更有代表性
第二,董明珠应该理解的是踏实而勤勤恳恳的,不是投机主义机会主义
第三,绝对机会比较多的情况,一些相对比较好的机会也会跟着多,因为这是金字塔占比问题,而不会是在变少
第四,年轻人想赚钱没错,但不要眼高手低,需要衡量自身实力。不要用特殊例子衡量白给
第五,董明珠作为公众人物已经说的比较好了,起码她本身就是这样出身发展起来了,以身作则教导,没什么问题,而你感觉就是为了怼而怼的,看见企业家帮企业家说话就潜意识地站在了对立面,进而产生偏见,这是不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