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够了两地分居的苦,我也想家想媳妇了
文:迪克牛仔
一身戎装,守卫家国,十年饮冰,不凉热血,正是对军人最真实的写照。
转改文职,虽在体制,但脱下心爱的军装,心里难免会有落差,猛然褪下这份责任、使命,巨大的心理失落也让很多人犹豫。
转改文职,作为军队改革期间的一项重要举措,它确切地关乎到个人,转不转文人生轨迹将发生必然不同,站在十字路口上,如何选择最好的,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重要抉择,每一个人都必须三思而定。
01
“领导没有带头,我们不敢转,如果是个坑怎么办,而且我这专业也就在部队适合!”已经在某弹药仓库八年的霍班长回答道。转文是军队改革里面的一件大事,如果转文好,掌握着信息的领导为什么不转?名额指标能轻易到我们手上吗?自己知道的不多,跟着领导准没错,再者我这专业,转文之后相当于协议工,如果解除协议后,回到社会能做什么。
基层部队是筑牢强军兴军的基石,是军队血脉延续和精神成长的传承之基,可是信息的匮乏、无时效性也同样困扰着大部分的基层干部,他们容易被错误的观点干扰,无法把握事物的准确性,遇到相关政策先想的是旁观而不是主动面对。
“我想家了,分居的苦尝够了,感觉特对不起他们娘俩,这不是有刚刚下达的现役转文指标吗,有人武部文职,离家也挺近的。”某步兵营呆了近十年的张哥不舍地说道,平时的铮铮铁汉叹息着摇了摇头。
02
军人最大的痛楚就是对家亏欠的太多,家国家国,军人有家也有情,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离家万里,天各一方,把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国家,妻子过得像个寡妇,孩子过得像个孤儿,最大的心可能就是一家团聚了,而最近火热的人武部文职,更是让多数思家心切的基层干部心动不已。
“确定转文了,能直接分配到部队医院,很满意了,这儿氛围很好,感觉每天都元气满满,虽然异地恋有些愧疚,但是我相信她会理解的,不后悔”刚刚毕业签订转文协议的军医小刘如是回答道,“一切都会更好的,不是吗!”年轻的面庞却一脸严肃地说着。
热情似火,朝气蓬勃。
可能年轻就是敢为,就是不服输吧,风力连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莫为浮云遮望远,风物长宜且徐行,乐观本身就是一种成功吧。
或许转文没有对错,只有选择。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拉长时间的跨度,好坏自会显形。
随着新一轮现役转改文职指标下达,并且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转改更加强调大范围调整、跨单位调流,可见国家对其的重视。
03
但是想要让“现役军官转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有所突破,还是要有明确的政策倾斜来消除他们的疑虑,笔者认为,以下三点是后续改革的突破点。
1、提高文职人员的社会地位,增加社会认同感。
虽然政策指出给文职明确身份,设立独立的管理体系,但在军队系统中,转文职是不是会受到打压歧视,是不是文职地位要排在军官和士兵之后,不改变这种陈旧性观念,很容易降低文职人员自身的荣誉感、归属感,甚至可能导致军人与文职的对立。
2、尊重个人选择,切实考虑每名军人的实际需求。
部队需要人奉献,但是并不代表我们不关注军人的诉求,家是军人转改考虑的首要原因!两地分居、跨区跨省,思念而又不得,很难说会不会影响他们的工作。这些的人武部文职政策推出,离家近、相比部队较自由,以基层干部转改为为重点,政策上的倾斜,在一定程度上对现役军官来说不失为一种出路。
3、提高文职人员参与工作和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不但要保证在岗在位人员的质量,同时也要有明确完善的职业发展道路,不但有高入职门槛确保质量,还要有高发展前景稳住人才。如新《条例》的第40条,如有需要,军队可派遣文职人员出境执行任务。要知道想要转文的较多还是社会通用型技术军官,出国深造交流的机会,对未来的发展前景无疑有更大的提升。
04
每一政策的推出,都是对过往经验的总结改进,同样也承担着前进道路上各种不可控的风险。
转改的路将要走向何方,理想中的效果是否能达到,这还要时间的证明。
处在改革落地的正当口,需要的不是怀疑,而是大踏步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