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印度:两个人口大国的选择
今天,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出炉,我国人口总量达到141178万人。
当前人口总量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人口问题牵涉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而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中国和印度的人口趋势呈现出怎样的图景?其内在逻辑是什么?
以下,Enjoy:
达雷尔·布里克&约翰·伊比特森 | 作者
身边的经济学(ID:jjchangshi)| 来源
中国和印度出生(或者没出生)的孩子,将塑造人类的未来。
01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拥有庞大而廉价的劳动力—它曾经吸引了许多西方企业,把工厂和就业岗位转移到这里。
以至于,有人批评说,中国的低工资劳动力削弱了美国制造业。
这种批评从前或许有一定的道理,但今天却没那么站得住脚了。
经济学家布兰科·米拉诺维奇认为,当今真正的工资差距,不存在于中美之间,而在于两国高低工资收入者之间。
再者,中国劳动力市场即将出现萎缩,因为有为数不少的中国人基本上放弃了生孩子。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现在的出生率非常低,其低生育率保持几十年了。
由于中国人不接受移民,因此其人口必将下降,劳动力必将萎缩,正在一步步变成依赖型社会。
我们最近从深圳前往北京,一路上为婴儿们的身影缺失大感震惊。
中国政府于2016年开始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经战乱的中国人民曾迎来一个生育高峰,但20世纪50年代末,三年自然灾害造成大量中国人死亡。
而后,为有计划地控制人口数量,同时提高人口素质,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据估计,到2016年,计划生育政策已减少了4亿人口的出生。
人口统计学家王丰用一个数字总结了中国的人口困境:1.6。
第一、中国有1.6亿内部流动人群,在寻求更好生活的过程中,他们为国家蓬勃发展的经济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第二、超过1.6亿的中国人年龄在60岁以上。
第三、超过1.6亿的中国家庭只有一个孩子。
王峰的结论是,人口下降和老龄化社会可能迫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模式发生一些变化。
另外,中国部分地区重男轻女的落后思想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如今许多中国女性在努力争取追求事业的权利。
这意味着女性会晚结婚,以适应自己的教育和职业抱负,这也会进一步地拉低生育率。
正如我们在其他地方所见,一旦小家庭成为常态,它们就会一代一代地保持常态。
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在宣传小家庭的优点,这又促使女性拒绝生育过多的孩子。
益普索对理想家庭规模的调查凸显了这一点。
93%的中国受访者(近乎是压倒性的一致)表示理想的家庭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下的孩子就好。20%的人甚至说,一个甚至一个也没有很理想。
尔夫冈·鲁茨及其在维也纳的同事们考虑到中国女性教育进步带来的影响,他们预测,在21世纪大部分的时间里,中国的生育率将保持在1.4或1.5。
如果是这样的话,到2100年,中国人口将降至约7.54亿,比联合国的估计减少2.5亿,也就是说,中国人口可能会在21世纪减少近一半。
从人口的角度看,中国的规模并不比美国大太多。因此,对中国而言,这些全非利好消息。
如果印度保持21世纪的快速增长步伐,那么,到2100年,世界人口有可能接近联合国预测的110亿。
1950年,印度人口仅为3.76亿。50年后,这个数字增加了两倍多,达到10亿。
未来几年内,印度将取代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联合国预测,到2060年,印度次大陆上将挤下足足17亿人。接着,它会缓缓地轻微下降。
这样的未来有多大可能成真?
02
在印度和中国之间旅行,可能会让人大受震动。北京虽然有着高达2200万的人口,却井井有条。
反过来说,新德里则像是随机对照实验似的。一条街的这边是现代化的办公楼,那边就是杂草丛生的空地。
印度仍然是一个严重父权制的社会。
对许多印度女性来说,最艰难的人际关系,并不来自陌生人,而是来自丈夫、父亲等其他男性表亲。
男人几乎决定了女性家庭成员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就业、婚姻和家庭规划。
这一现象在农村比在城市更严重。
在当今许多社会,单身不婚对女性是一种可行的选择,但在印度,却是一种激进行为。
这里几乎人人都结婚,婚姻由新娘和新郎的家人安排。宗教(印度教和伊斯兰教),还有普遍的宗族和种姓制度,强化了这种局面。
“恋爱结婚”的确有,但很少见。
如果一个女人想私奔,嫁给未经家人批准的人,说不定得赌上自己的性命。
由于社会认为不在婚姻关系内的女性不完整,未婚成年女性、寡妇和离异女性,要蒙受强烈的社会羞辱。
在社会和家庭压力下,印度女性大多10多岁或20岁出头就结婚了。新郎通常比新娘大5岁。
既然印度男女普遍早婚,你大概会以为印度夫妇会生很多孩子。
回望1950年,印度的生育率是5.9,当时的情况确实如此。
然而,今天,印度的官方生育率下降了60%,仅为2.4。虽然这仍然高于替代率,也远远高于中国当前的生育率,但小家庭模式如今在印度也扎了根。
为什么呢?
考虑到女性在印度初为人母的平均年龄仍然很低,仅为20岁;女性在社会关系中力量极小;2/3的人口仍然生活在农村,印度女性生的孩子数量应该远比目前更多才对。
原来,还有别的力量在发挥作用,这些力量包括政府政策和文化习俗的变更。
政府,特别是邦政府,数十年来一直在宣传小家庭(人们称为“圆满家庭”)。圆满家庭有两个孩子,至少有一个是男孩。
“我们俩,生两个”及其诸多变体,受官方对人口泛滥的担忧所激励。但印度政府始终热情地坚持这个政策。
一些避孕措施是自愿的(如免费避孕套的分发,推行节育教育等),但印度还有着一段令人感到不安的历史:针对男女两性(但尤其是女性)的强制和半强制绝育手术。
今天,印度仍有邦政府运营的绝育园,以金钱贿赂的方式,把大量农村妇女送去绝育。
尽管人们大力宣传各种侵入性更小、更可逆的方法,对女性做绝育处置仍然是印度最普遍的节育方法。
只有4%的印度女性服用避孕药,6%的女性设法说服男性使用避孕套。
03
斯里尼瓦斯普里是一座位于德里南部的大型城市贫民窟,邻近繁忙的高速公路和办公大楼。
住户主要是来自邻近农村地区的移民,每天都来来往往。像斯里尼瓦斯普里这样的社区是印度生育率变化的最前线。
这些农村移民头一次发现,养孩子很贵,而且,跟在农场时不一样,孩子不再能充当家庭劳动力资源了。
许多女性在人生中第一次接触到教育、就业和现代技术。
这些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拉低了生育率的力量,在斯里尼瓦斯普里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我们的目的地是一所幼儿园,距贫民窟入口13分钟路程。
当地的同事为我们组织了两轮焦点小组,对象都是生活在贫民窟的妇女。
共有15名妇女同意参加。她们已婚或单身,年龄最大的是35岁,最小的17岁。有4人是穆斯林,其余的是印度教徒。
对已婚和未婚女性,我们分别交谈。
其中一位加入我们的女性,用披肩遮挡着给自己的孩子喂奶。
这些女性都穿着色彩鲜艳的纱丽,装饰着各种各样的珠宝,包括手镯、指环和脚环,鼻翼上也挂有首饰。
有些还涂了指甲,手背上染着指甲花文身。这些女性花了相当多的时间来打理自己的外貌。
但她们在谈话中很害羞,而我们讨论的是公共论坛上的敏感主题。
我们闲聊了一会儿,做了自我介绍,主持人便切入正题。
“你们打算生多少个孩子。”她问。
对于尚未组建家庭的人,或者只有一个孩子的人,答案大多是:“两个。”
主持人问为什么,情况变得有趣起来。
年轻些的姑娘们说,希望过跟自己的母亲不同的生活,她们认为母亲的生活简直是警世故事。
她们希望少生孩子,因为她们渴望拥有良好教育,获得独立,以及由此带来的收入。
她们相信,有自己的独立收入来源,能在跟男性(包括丈夫)谈判时发挥作用。
生两个孩子的另一个原因是想要建立“圆满家庭”。
看上去,“我们俩,生两个”的模式击中了目标人群的心。
几位女性都告诉我们,她们不想只生一个孩子。这是因为印度的家庭责任(特别是对年长父母的照顾)相当沉重,对独生子女来说负担太大。
但生两个以上的孩子,也是一笔无法承受的开支(尽管一位女性说,自己有5个孩子,还是能凑合着过)。
引用一位与会者的话说:“考虑到养育和教育孩子的费用,似乎只负担得起两个孩子。”
虽然女性想要圆满家庭,但她们很快提醒我们,这个她们做不了主。
一位与会者告诉我们:“决定孩子数量的是丈夫,不是母亲。”
“全看能不能生个男孩,”一位母亲解释说,“我已经生了3个女儿,除非我生了男孩,否则我还得继续生下去。”
已婚组中有位妇女生了5个孩子,她说这全是因为一开始生了女孩的结果。
有一个问题,妇女们不愿讨论,这就是节育。
很明显,对她们来说,解决办法越是稳妥(如节育手术)越好—尤其是生了两个孩子以后,因为男人们不愿使用避孕套,也不愿自己去做节育处置。
另外,穆斯林妇女因为宗教原因,不能选择节育手术。
这些女性对丈夫的评价不怎么高。她们的男人不是养家糊口的稳妥之人,而且很难过日子。
在这些妇女的婚姻里,酗酒是一个反复被提起的大问题。
对在场的所有女性而言,婚姻和孩子是责任,而非热望。
在德里的贫民窟,家庭规划涉及经济需求、与传统的冲突、宗教与父权制的力量,还有女性渴望控制自己生活的抱负。
这只会带来更强的独立性和更少的孩子。争取妇女权利的斗争只有一个结局。
在我们的谈话过程中,一份模模糊糊的证据悄悄浮出水面,暗示了这场斗争将怎样结束,女性们时不时地从长袍里摸出手机来瞥上一眼。
就算是在德里的贫民窟,女性也可以使用智能手机,获得运营商的流量套餐,接入网络。
就算是在德里的贫民窟,她们也能在掌中获取人类知识的结晶。
04
印度的人口,会像联合国预测的那样,在2060年达到17亿的峰值吗?
至少,沃尔夫冈·鲁茨和他在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的同事们基本同意。
但在逗留德里期间,人口统计学家和主持当地研究的政府官员们反反复复地对我们说,他们怀疑生育率已降至2.1以下。
如果印度的生育率已经达到或低于2.1,那么,按照低位预测,它的人口就不太可能在2060年超过15亿,而且,还将在2100年跌落到12亿。
如果联合国的建模师是对的,中国和印度可以帮助世界接近110亿总人口的目标。
但中国和印度发出的强烈信号表明,这些预测太高了,两国的人口很快就会达到增长的巅峰(比许多人预计得都要快),接着就跟全球的其余地区一样,进入人口流失状态。
关于作者:
1.达雷尔·布里克(Darrell Bricker)
益普索社会研究与企业声誉公司(Ipsos Public Affairs)CEO,该公司是一家全球*级的市场调研与营销分析公司,他是公司声誉、社会调研以及政治选举预测领域的专家。
2.约翰·伊比特森(John Ibbitson)
加拿大《环球邮报》资深记者,专栏作家。伊比特森有31年媒体从业经验,并为《环球邮报》服务了20年,曾先后担任多伦多皇后分社、华盛顿分社、渥太华分社主任,并成为2012年度的首席政治领域写手。
本文整理自《空荡荡的地球:全球人口下降的冲击》,经出版方授权“身边的经济学(ID:jjchangshi)”原创首发。转载请添加微信:shenbianjun,并备注“转载+公号名称”,谢谢。
· 延伸阅读·
《空荡荡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