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户分离数4.92亿,超过总人口的1/3,户口是否已逐步失去现实意义?

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中国总人口超 14.1 亿,10 年来保持低速增长,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相关报道:《七普公布: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年均增长率0.53%

​三个点比较值得关注:流动人口,民族人口,城乡人口。

首先是流动人口

2000年人口普查时,中国的人户分离数为1.44亿,流动人口为1.21亿。

2010年人口普查时,中国的人户分离数为2.61亿,流动人口为2.21亿。

这次普查,中国的人户分离数为4.92亿,流动人口为3.75亿。

中国的人口流动趋势一直在稳步上升,人户分离数已经超过了总人口的1/3,逐步接近一半,户口这种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社会制度已经事实上在逐渐失去现实意义。

在不进行人口普查的年份里,民政部门也会按照年度人口抽查进行大致估算,但这种估算基本上是不准确的,和往往会极大低估人口的变化情况,例如2019年估算的人户分离数有2.80亿人,流动人口有2.36亿,2018年估算的人户分离数有2.86亿,流动人口有2.41亿,而2020年人口普查准确数据出来后,一下子涨到了人户分离数为4.92亿,流动人口数2.21亿,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唯一的结论只能是基于人口抽查进行的估算并不准确。

中国的流动人口规模庞大,说明中国社会的经济活动已经事实上超越了地域的限制,经济活动的全国化已经基本成形,而非几十年前全省化都属奢求的状态,这是一个明显的进步。

然后是民族人口

本次调查数据中,汉族人口为128631万人,占91.1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547万人,占8.89%,与2010年相比,汉族人口增长4.9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10.26%,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上升0.40个百分点,那反过来说,汉族人口比重降低了0.40个百分点。

新中国建立的时候,由于执政经验不足,特别是对于如何建立一个现代化国家缺乏足够的经验积累,因此在社会制度建立的很多方面全盘照抄苏联模式,这其中也包括苏联式的民族识别政策。

苏联式的民族识别政策究竟是亡国陋规还是新朝雅政,历史自有公论,苏联已经用自己的下场给中国做出了最好的示范,事实就是事实,事实不以你的意识形态情绪为转移,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之所以能保持总体上的社会平稳,一方面是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掩盖,对冲了许多社会矛盾,另一方面,汉族作为主体民族在总人口规模中占据压倒性优势也同样是主要原因,回避这一点显然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民族结构的复杂化,是社会动荡政治混乱的一个主要源头,世界上的许多热点地区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那些地区的社会矛盾固然有其它方面的因素,但民族问题也是客观原因之一。

人都喜欢把事情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想,这是人性使然,但事实就是事实,你不喜欢它也是事实。

对少数民族在升学,就业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初衷是加速老少边穷地区的现代化进程,加快民族融合,但由于制度设计本身出现了严重缺陷,导致这些扶持政策事实上成为了一种基于血统论的优待政策,成了一种不平等的社会政策,成了对社会上大多数人口事实上的系统性歧视政策,这是极为错误的政策灾难。

在实践中,我们也看到了有许多人利用这一政策投机获利,利用这种政策性的优势获取不正当的社会竞争利益,比如某些人在高考前改自己的户口册,某些群体打着民族团结的旗号行坑蒙拐骗,欺行霸市之实,某些群体肆意干涉其它人的生活传统和社会习惯,甚至不允许其他人喝酒,不允许其他人过春节,不允许其他人穿汉服,你要抱怨两句,马上团结帽子劈头盖脸扣过来。

人民群众对此不仅有怨言,而且很大,我们不能回避这一点,我们更不能禁止一大部分人搞民族主义的同时,鼓励一小部分人搞民族主义。

按照阶级叙事,应该以贫困与否而非血统作为扶持标准。

按照民族叙事,应该优先扶持主体民族以吸引其它族群加入主体民族,从而促进民族融合,以确保整体社会稳定。

最次最次,应该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唯才是举。

阶级不占,民族也不占,这种政策真正实现了两头不讨好。

万幸的是,我们看到取消基于血统论的高考加分政策的试点工作已经逐步展开,并取得了良好成效,社会反响也比较正面,这是一个极为可喜的现象,必须加快推进,全国推广。

我很高兴看到我们正在逐渐纠正这一过去的错误政策,在新时代推行改革,消除其社会影响。

最后是成长人口

按照本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城镇人口为9亿人,占63.89%,乡村人口为5亿人,占36.11%,城镇人口相比较2010年增长了23642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6436万人。

这是我国几十年如一日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获得的丰硕成果,特别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扶贫搬迁,异地安置等政策的充分落实,终于让中国的多数人口进入了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比较完善的城市,离开了很多从自然条件来看根本就不适宜人类生存的荒郊野岭,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性的进步。

就比如郭亮村,郭亮村村民开山裂石,悬壁凿路,其愚公移山,战天斗地的壮举固然令人钦佩,但最优解难道不是扶贫搬迁,进城读书上班吗?

我们不应总是把希望寄托在让人民去战天斗地上,艰苦奋斗本身不应该是目的,艰苦奋斗恰恰是为了今后再也不用艰苦奋斗。

人口向城市群的集中,既降低了社会行政成本,又改善了人居条件,特别是可以把有限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和行政资源集中到城市群中,以更高的质量服务于民众,几千年来皇权不下乡的根本原因是皇权没法下乡,而如今人口进城后,基础设施,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可以以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品质覆盖更多的人口,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彻底解决了中国自古以来有村无治,造鱼鳞黄册提前造到崇祯26年的搞笑问题。

我国城乡人口在2010年实现了比例五五开的历史性跨越,而后一直稳步增长,2015年城镇人口占比达到了55%,2019年达到了60%,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占比也稳步降低,目前已经低于25%,这对于千百年来依靠对有限农业资源投入过量劳动力以勉强糊口的中国人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别忘了,“内卷”这个词,最早指的就是东亚地区农业生产中的劳动力投入的过密化。

农业的根本出路还是在于集约化,大型化和机械化,在穷山恶水的一点点薄田里精耕细作,土里刨食吃的日子再也不应该回到中国人的历史记忆中。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