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超市(二):大宗贵金属商品交易背后的秘密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记载:“先主不甚乐读书……

在《三国演义》第一回里,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之后,大谈如何报效国家平定天下,但酒过三巡之后,突然发现一个很尴尬的事情:没钱没人没武器。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本钱怎么打仗啊。 

就在此时,偏巧就有两个目光长远的中山商人张世平和苏双路过这里,听说哥仨的远大抱负之后,马上表示要投资。投资额为良马五十匹、金银五百两、镔铁一千斤,双方即刻达成秘密协议。

为什么说是秘密协议呢?

因为投资额我们都知道了,但是投资回报却没有说明,而且在三国演义之后的各章回里也未见后续,到底是多少回报率并没有记载,但以刘备的为人处世,应该是不会忘记这两个天使投资人,所以才说是“秘密协议”。

会不会是小说家演义出来的呢?

据《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记载:“先主不甚乐读书……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於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

可见,这场投资洽谈会绝不是罗贯中杜撰出来的,而是真有其事。 

我们再看投资额,马匹和金银我们都知道是怎么回事,那镔铁呢?怎么搞投资还投资了一堆破铜烂铁做什么?

镔铁可不是普通的铁,而是一种用来打造顶级兵器的原材料,张世平、苏双这个举措可称得上是“贵金属”交易。

果不其然,桃园三兄弟用这些“镔铁”打造了三款时髦武器,其中就有著名的青龙偃月刀和丈八蛇矛枪。 

提起镔铁,我们马上就会联想起一个人和他的武器:武松,镔铁雪花刀。 

据说这把宝刀力压豹子头林冲和青面兽杨志手中的那两把,从而确定水浒第一刀的地位,可见这镔铁的材质有多么凶残。 

500武松:说我呢?

那么镔铁到底是什么铁呢? 

诗人元稹云:金刚锥透玉,镔铁剑吹毛。

唐代的慧琳和尚在《一切经音义》中记载:“以诸铁和合”,也就是指各种材质的钢铁叠打而合成在一起的意思。 

有人指出,镔铁就是传说中的乌兹钢,也就是制成大马士革刀的原材料,产自古代印度以土法所制的钢铁,《英汉汉英双向词典》中称“ wootz steel。”也叫“伍兹钢”。当时乌兹钢刀剑的波斯语发音是“班奈”,传入我国后就音译为“镔铁”。 

传统大马士革刀有两种打制方式,一种是锻造型,一种是铸造型。 

锻造型打造出来的武器花团锦簇,云雾缭绕,十分漂亮,多用于高级礼品和皇家兵器。而铸造型兵器上的花纹则没有连续性,一团挨着一团,犹如雪花一般。故此,很可能就是在中国称为“雪花铁”的钢材。

在西方,也称这种钢材为“Damask”,也就是锦缎的意思。这与“雪花”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这种金属块按理说是不能直接被命名为大马士革钢的。因为它们是被贩卖到大马士革(叙利亚境内)并用来炼制成武器之后,才被命名为大马士革刀,之前只能称为印度钢。

500

乌兹钢锭

500

大马士革乌兹钢刀


不管怎样,镔铁在古代是一款非常名贵的钢材,据明代的《明会典》记载,日本进贡的日本刀定价为每把刀宝钞三贯,而另有一把来自西域的镔铁大刀则定价为每宝钞五百贯。虽然不知真伪,但可见镔铁在当时的确是高级货。 

那么在三国时期,有没有镔铁呢?

据说曹丕曾造宝刀宝剑各三把,匕首两把,露陌刀一把,这些刀剑身上都存在不同的色彩和花纹,“光似流星”“状如龙文”,看起来很像是乌兹钢也就是镔铁所制造的。 

但是,我国最早的有关镔铁的记载见于《魏书·西域传》,里面说明了镔铁来自波斯等地。《魏书》指的是北魏,不是曹魏,北齐人所著,比三国时期晚了几百年。更晚一些隋代的《不空羂索咒经》也有关于镔铁的记载。

而且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里并无“镔”的记载,所以很可能镔铁这种高级货在东汉末年还没有传入中国。或只有武器进入而没有锻造技术。毕竟汉武帝时期便已经开始丝绸之路了,从中亚顺道捎过来一些兵器也很正常。

不过,东汉时期虽然未必一定有镔铁的锻造技术,可是慧琳和尚所说的“以诸铁和合”技术可能是有了,所以曹丕打造出来的“光似流星、状如龙文”的武器,也是很正常的,如果叫“松纹”可能更合理一些。 

南宋的《云烟过眼录》中“金水总管造”镔铁小刀,是最早有关带花纹镔铁刀的正式记载,而明代曹昭的《格古要论》记载的更为详细:“镔铁有旋螺花、芝麻雪花,凡刀剑器打磨光净用金丝矾矾之,其花则见,价直过于银。” 

500

《云烟过眼录》节选

那么作为明代的罗贯中们,很可能就是借鉴了这些资料,把三国中的武将兵器附作高逼格的乌兹钢,也就是“镔铁”来打造而成的也未曾可知。

还一个可能就是此“镔铁”非彼“镔铁”,也就是说,三国时期的某种锻造冶炼技术,获得了一种带花纹的钢材,用来打造兵器非常合适,但是与后来传入中国的乌兹钢并无关系,只是后期把所有带花纹的钢材包括乌兹钢都统称为“镔铁”。 

镔铁到底是什么东西,我们这里就不继续展开讲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阅。 

我们回过来在说开头融资的事情。话说两个大商人张世平和苏双看准了创业潜力股刘备,大手笔介入极度危险的天使投资,出手就是五十匹良马五百两金银及大宗贵金属,可见其大格局大气魄。

据说,这张世平和苏双是来自中山的企业家,以交通运输设备为经营主体,长年往返于中山、涿郡两地。

涿郡是刘备张飞的老家,为龙生虎降之地,那么中山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何以当地商人如此豪爽奔放,一言不合就投资呢? 

提到中山,或许大家很容易想起一个故事和一本书。故事当然就是明代马中锡《中山狼传》讲的是赵简子打猎,一只狼被射伤逃跑,途中路遇东郭先生,东郭先生见其可怜,便把狼藏在口袋里躲过了赵简子的追杀。但安全之后,饥肠辘辘中山狼却要吃掉东郭先生,后来被老翁用计杀死。

书就是《红楼梦》,因为红楼梦里一句”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才使得中山狼这个故事流传于世。

500东郭先生和狼

500《红楼梦》


​大约在西周的中后期,鲜虞族人在河北正定附近建立了鲜虞国公元前587年,强大的晋国与鲜虞国发生战争,双方互有胜负,公元前505年,晋国大军压境,企图一举吞并鲜虞国,结果晋国内部却发生了政乱,鲜虞国获得了喘息的机会,并率先占领了晋国城池,公元前489年,赵鞅率师北击鲜虞,灭鲜虞国。

赵鞅就是赵简子,也就是中山狼故事里的猎人,鲜虞国灭亡之后,其族人再建国家,是为中山国。

不过,也有记载说,鲜虞国灭亡的十几年前,就已经被周王室改名为中山国了,还有人说,中山国很早就存在了,与鲜虞国并无关系。

但不管怎样,中山国这个地区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在东汉时期属冀州。管辖卢奴、安熹、汉昌、蠡吾、安国、毋极、新市、上曲阳、望都、唐县、蒲阴、北平、广昌等十三个东汉古县,治所叫卢奴。也就是今天的定州。

历史上,中山国国都几经变迁,先是新市、然后是中人城、再然后定州,最后是灵寿,然后再回到定州,纵观上述几个中山国都,随着历代的动荡和灭亡均开始衰落,唯独定州继承了中山文化的正统。

定州从建县(中山国)开始,就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当时南北交通要道,从地理位置上看,正是守下拒上的险要之地。北宋时,定州牢牢地占据着前线第一阵的位置,抗击辽国近二百余年。

东汉时,此地商贾来往频繁,自然少不了张世平、苏双这样的佼佼者当时定州处于乱世之地,黄巾军或者任何武装力量如要攻打涿郡,必会途径定州。如果有一股强有力的军事势力撑腰,想必在做生意的时候就有了保障,如果碰巧这股军事势力有朝一日能够发展壮大,那么之前的投资成本简直不值一提。况且,对于乱世的商人来说,更重要的是货物能够产生其应有的价值,而不仅仅是计较金钱上的得失。在这一点上,张世平和苏双看的很遥远,想的很周到,做的很到位。

至于三国演义后期为什么没有提到张苏二人,或许是忘了,或许已经没有必要提了。但是,一定会有回报,而且回报率相当高。 

500

张世平和苏双

作为出了张世平、苏双这样有远见卓识的商人的定州,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是颇具特色的经济文化重镇,在传统文化中,定州最有名气的代表作当属定瓷,产于五大名窑之一的定窑。定窑以白瓷著称,其胎质坚密细腻,釉色透明。故宫里著名的“孩儿枕”就产自定窑。临近的曲阳县就是定瓷的主产地,唐宋时期归定州管辖,故称定窑。 

另外,定州的石刻也相当著名,位于定州市鼓楼街的汉墓石刻馆,就保存了汉代至民国时期石刻、碑刻五百余通,喜欢石刻书法的朋友可以去临摹一番。

500

定州 孩儿枕

好吧,其实定州主要就是美食多,只要你喜欢吃肉,那么定州就绝不会让你失望。 

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定州焖子。但绝不是你在驴肉火烧里夹着的半透明凝固体,而是一根根粗如小腿的香肠,又大又壮,相传是苏东坡在定州任职时琢磨出来的,看其个头,观其肉质,察其工艺,绝对是真正吃货们的首选目标。

500

定州焖子

有肉必须有酒才行,“味甘余之小苦,叹幽姿之独高,知甘酸之易坏,笑凉州之葡萄”,苏大胡子这首《中山松醪赋》,就是赞美定州的特产中山松醪酒的。酒以黄米为主料,外加各种名贵中药,利用天然矿泉水酿制而成,且兼具白酒、黄酒、果酒的风格特点,据说可加热、可加冰,男女皆可引用。 

我估计,张世平和苏双二人投资成功之后,肯定是跑到定州找个地方躲了起来,天天大香肠松醪酒,坐等见利分红。虽然这期间,他们的投资几次险些被割韭菜,但还好有惊无险,终于等到了上市套现的最后时刻。

可见,投资这种游戏,不管是在汉代还是现代,其实都一样。看准之后就出手,然后就躲起来喝酒唱歌吃香肠,千万别瞎操心。干成了就千百倍的利润,干败了就认输出局再换一家。

以前说打仗要看三国,后来说炒股也要看三国,现在我觉得风投也得看三国。

(版权所有,转载注明出处。)

@影史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艺术、历史、科技、影视内容,欢迎关注!

关注我的微博请点这里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