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淘宝(一):传国玉玺到底传了多少国多少代

三国淘宝

 宝,珍也。

——《说文解字》·许慎

许慎的意思是,凡是珍贵的东西皆可称之为“宝物”。当然,每个人心中最“珍贵”的事物并不相同,有人心中最珍贵的是人,有的是动物,有的是承诺,有的是信仰,也有的是爱情,抑或是友情。

抛开这些抽象的不谈,其实大部分人对
“宝物”这两个字的理解,基本离不开古董玉石、金银字画、各种器物等范围。但这并不是俗气,所谓爱宝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对宝物都有他自己的情怀,有人爱它的价格,有人爱他的价值,有人单纯喜欢它的美丽,更有人独爱它背后的神秘故事。而宝物在每个人身上也会体现出不同的作用,或癫狂心态,或纯净心灵,或穷困潦倒,或大富大贵。宝物的多样性特质让人如痴如醉,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曾出现过许多各种各样的宝物,有的是大自然的巧夺天工,有的是人类的智慧结晶,每一个物件都有它自身独有的特质和美丽的传说,非常值得我们去挖掘和探索,【三国淘宝】栏目以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巩固中华文明探源成果,推广历史文化小城为目的,用历史纪实性文学的方式,介绍东汉中后期至西晋的泛三国时代出现的各种神奇器物,包括发现、发明它们的地区的故事传说、地形物产、名人古迹、风土人情,老字号特产等,期待和大家在这个领域上有更多的交流。

500

三国 “淘宝”

在三国时期的众多宝贝中,最神奇的莫过于传国玉玺了,因为它是历代帝王用来证明自己政权合法性的标志配件。所以,但凡是有皇帝身份的人,或者认为自己将来可能会有皇帝身份的人,都会对这块大印章趋之若鹜,必先得之而后快。

根据一千五百年后的《天工开物·珠玉》记载:宝石都产自矿井中,其产地以我国西部地区新疆一带为最多。中原地区就只有云南金齿卫(澜沧江到保山一带)和丽江两个地方出产。宝石不论大小,外面都有石床包裹,就像玉被璞石包住一样。而金银都是在土层底下经过恒久的变化而形成的。但宝石却不是这样,它是从井底直接面对天空,吸取日月的精华而形成的,因此能够闪烁光彩。这跟玉产自湍流之中,珠孕育在深渊水底的启发是相同的。

这段话的两个关键词:“璞石”、“井底”,与传国玉玺的传说是如此高度契合,这也是神奇到莫名其妙,或许作者宋应星就是按照传国玉玺的设定来写的也未曾可知。

虽然从秦始皇开始,这玉玺便开始了它的传奇生涯。但其实它的故事要更早一些。早到至少是在公元前七百多年的春秋时代。

根据《韩非子》记载,楚国人卞和在荆山脚下得到一块被石头包裹的璞玉,于是献给楚厉王,楚厉王派专家去检测,结果专家说这是石头,楚厉王大怒,便砍断了卞和的左脚。

500

韩非子

厉王去世,武王登基,卞和不死心,又去进献这块璞玉,武王也让专家去检测,结果还是石头,武王把卞和的右脚也砍了下去。

到了文王时代,卞和死活不敢去了,再砍就得砍小弟弟了,所以只能抱着璞玉坐在山脚下哭,文王得悉此事后,便派真正的专家去检测,果然发现是一块稀世珍宝。于是就把这块玉命名为“和氏璧”,又送给卞和五百个贝币和一面锦旗。

卞和是山脚下巡检镇金镶坪村人,献出宝玉之后,全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当年他发现和氏璧的地方,也被政府圈了起来,命名为玉印岩,卞和每天站在门口,讲述他发现和氏璧的过程,每次观看收费三个贝币。

据他说,平时他总爱一个人坐在村头对面的岩石上发呆,偶尔有一天,他发现有一对凤凰落在了岩石上,开始并有没太在意,可是后来接连几天都是如此。他便回家与爷爷说了此事,爷爷大惊,说凤凰不落无宝之地,此地必定有宝物出现。

卞和想了想,觉得自己好像算不上是宝物,那么肯定就是这块岩石了。于是他就把这块岩石凿了下来献给楚国君,再接着就是自己如何被两届国君所派的专家给坑了,直到今上继位,才得以昭雪,这块稀世珍宝也终于与世人见面。

故事虽然不生动但也算有趣,卞和也靠着讲诉“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方式发家致富了。

500

贝币

当然也有观众心中质疑:在卞和献璧之前,也的确不知石头里到底有没有宝贝,所以定他一个欺君之罪也勉强过得去的。当然,这种事儿谁都不好挑明了说,毕竟他现在身有残疾,砸了人家的饭碗可不厚道。

这块玉璧非常漂亮,加之古代磨制一块玉石非常困难,所以就成了价值连城的宝贝。战国时期,赵惠文王得到了 “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昭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对赵王说,自己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后来就发生了蔺相如“完璧归赵”的著名外交事件。

不过,到头来和氏璧还是被秦国得到了, 秦国丞相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提到:“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随、和之宝”即指“随侯之珠”“和氏之璧”这两件当时著名的宝物。

秦始皇命李斯将和氏璧制成传国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八字。这块玉玺便是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信物。

秦始皇渡洞庭湖的时候,湖面风浪大起,嬴政命人将传国玉玺丢到湖中才得以平息,八年之后,有人得此宝物又献给了秦始皇。


公元前207年,秦国第三代皇帝子婴投降刘邦,并将传国玉玺献给了刘邦。王莽篡汉时,玉玺在太后手里,王莽索要,太后手掷玉玺击打王莽,结果玉玺掉了一块角,王莽命人用黄金补缺。不过这里未见正史记载,可能是后世小说家杜撰的。

王莽死后,玉玺归了更始帝刘玄,再易手刘盆子,最终归了光武帝刘秀。

东汉末年,袁绍诛杀宦官,十常侍之一的段珪携宝潜逃,宝贝丢失。又过了几年,孙坚带兵攻入洛阳,发现城南的一口井中发出五彩斑斓之气,派人打捞之后,传国玉玺又重见天日,结果却被军阀袁术强买强卖了,袁术死后,此宝才又被汉室所得。

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建立魏国,并在传国玉玺上刻下“大魏受汉传国玺”,以此证明自己皇位的来历是非常靠谱的。

500

“汉献帝”刘协

当然,司马家又篡了魏,这个历经磨难的和氏璧又归了晋。

西晋灭亡后,传国玉玺再归前赵,十九年后,后赵的石勒灭了前赵,又在玉玺上刻了“天命石氏”四个傻缺大字。二十年后,冉魏再得玉玺,不料好景不长,东晋一位将军把玉玺骗走,于是乎又归了东晋。

南北朝时,秦始皇的这个宝贝又连续从宋、齐、梁、陈一路小跑到了隋朝的办公桌上,直到隋炀帝杨广被杀之后,萧后才带着孙子和玉玺跑到了漠北突厥部。

所以李世民继位后,就没了玉玺来证明其合法性,弄得杀兄迫父的一代英主很是懊恼,不过,萧后却突然又带着孙子和玉玺回来了,还把宝贝献给了李世民,李世龙颜大悦,马上开发布会说我是真·真龙天子。

唐朝末年,朱全忠废唐哀帝,夺传国玺,建后梁。十六年后,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玺转归后唐。十三年后,后晋的“儿皇帝”石敬瑭引契丹军至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玺玉登玄武楼自焚,可怜的传国玺就此失踪,并且彻底失踪了。

虽然北宋时说发现了玉玺,但经过宋哲宗手下十多位专家考证,此玉玺是赝品。到了元朝,这枚用稀世珍宝和氏璧磨制的传国玉玺竟然已经开始公开在夜市上叫卖了。估计套词也不过是“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云云,气的元朝权相后伯颜下令将所有搜刮来的各朝各代的玉玺全部磨平,并重新刻成种类不同的印章发给大臣。而真正的传国玉玺很有可能就在这次的事件中真的永远消失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了。

传国玉玺最终的下落不得而知,但它的出处还是值得一说的。

500

“秦始皇”嬴政

卞和发现和氏璧的地方在荆山,也就是现今的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境内,春秋时期叫罗国和庐戎国,后为楚国地盘,东汉时期属荆州,在三国时期可是大大有名的地方。

三国时期有个著名的人物,可以说,他的行为几乎左右了整个三国历史进程,此人便是大名鼎鼎的司马徽人称水镜先生。他的人品、学识都是一时之翘楚,精通道学、经学、奇门、兵法,传说刘备马跃檀溪、襄阳脱难后逃至南漳,他曾向刘备举荐了“卧龙”和“凤雏”,也就是诸葛亮和庞统,二人辅佐刘备,一举奠定了三国争霸的政治格局。

在今天的南漳县城南,有一处水镜庄,就是当年司马徽为了躲避战乱而避世隐居的地方,水镜先生常在此弈棋、弹琴,闲来无事,制作一下水镜庄牌黑芝麻油,不求闻达,怡然自得。 

如今的水镜庄已经是国家级旅游区,庄内的景点有司马徽故事碑廊、水镜祠、幽居斋善福洞、文笔峰、将军亭、神迷谷等。

除了司马徽的水镜庄,三国另一个名士徐庶也曾到此一游,他也是避祸来到南漳,并结识了诸葛亮、司马徽等名士,清嘉庆年间,在此修建了徐公祠,并立碑“汉徐庶故里”。具体位置在南漳县城北单家庄内。

除了名人古迹,还有人文智慧与大自然鬼斧神工相结合的奇妙景观——春秋寨。

相传是关羽夜读《春秋》的所在地,位于南漳县东巩镇陆坪村境内,山寨高居鲤鱼山山脊,地势险要,山环水绕,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是南漳古山寨遗址的典型代表,有断崖、春秋楼遗址、天外飞石等景点,为中国“百大新发现”之一。山寨民居设计巧妙,负阴抱阳, 体现了楚地先民们精湛的建筑艺术和文化传统,实为罕见的世界奇观。 

500

司马徽

山美水美,地灵人杰之地,自然少不了美食,最著名的当属“八大碗”,八大类二十八道菜,以本土农家菜为原型,采用“蒸炸闷酥煎煮炒”等方法精心打造而成。 讲究四方桌加四板凳、八人席、八大碗、八筷、八杯,是民间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时用来款待嘉宾贵客、或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时的传统美食。

有大美食就有小美食,南漳县传统的猪油饼,水镜庄的黑芝麻油,磨坪的贡茶、南漳板栗、荆山枣子、葫芦谭贡米等等,另外,还有一个神秘的祭祀仪式——“苞茅缩酒”。

据古典籍的记载和专家的考证:“祭祀时,将茅草扎成束直立,将酒从上淋下,糟留茅中,酒汁渗透下流,像神饮之,谓之‘缩酒’。”

“苞”就是苞谷酒,“茅”就是茅草。这种用茅草过滤后的高档苞谷酒当然应该祭献给神灵,以表示自己的虔诚。

“苞茅缩酒”的主要内容就是祭祀神灵,祈求它保佑人间或后生太平,为之驱灾消祸、祈盼五谷丰登。南漳县《端公舞》巫舞专班,把“苞茅缩酒”的仪式作为几千年来世代相传的一个独立歌舞场面保存下来,为传承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和氏璧到传国玉玺,再到三国英豪,最后回到了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俗文化,一个南漳县,见证了一个传统文明的轮回,相信作为三国文化的源头之一,南漳依旧会继续书写她那脍炙人口的千古史话。(版权所有,请勿抄袭)

@影史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艺术、历史、科技、影视内容,欢迎关注!

500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