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生为何鼓励患者家属去投诉?

  急诊输液每天一挂号一开药,难倒医患

  撰文 | 燕小六

  “急诊完全不像急诊,人特别多。很多人不是来看病的,专程来输液的。”李女士告诉“医学界”,因肺部感染,其母亲需要输液治疗一周。但按照就诊医院规定,只有急诊能输液,且必须一天一挂号、一开药。

  “医学界”向上海、北京、四川、江苏等多家三甲医院求证,发现皆有相关规定。

  “医生和患者怨声载道,说是重复劳动。医生也觉得政策‘变态’,让我们打市民服务热线投诉。”李女士无奈地说。

  输液流程复杂,

  每天要挂号拿药

  2021年五一前夕,李女士发现,感冒四五天的母亲病情在加重。于是,她携母来到离家较远但口碑好的一家大型三甲医院。

  当天是工作日。李女士挂了一个门诊内科的号。医生根据拍片和血液检查结果,诊断为肺部感染。随后,医生告知李女士,其母的情况需要输液治疗。但按照医院抗菌药物管理要求,只有急诊医生有权限,能开具抗菌药物输液处方。

  “医学界”从陕西省山阳县卫健局副局长徐毓才处获悉,对于输液问题,各地区、医疗机构陆续出台相关措施,以规范、约束这一医疗行为,但还未有国家层面的统一规定。2016年以来,江苏、安徽、山西、浙江、内蒙古、四川、江西、广东、广西等多地出台政策,明确限制甚至全面叫停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门诊输液。在深圳龙岗区,禁止门诊输液的范围已延伸至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上海虽未出台政策,但不少医疗机构已主动取消门诊输液。

500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李女士又挂了一个急诊号。“门诊候诊,等了1个多小时。到急诊,重新排队、候诊,又是1个多小时。”李女士告诉“医学界”。

  急诊医生大致问了下情况,开出处方单。但李女士发现,只给了一天的药,便问医生,要输多久、明天怎么办。医生回复:“要输一周。后面,每天先挂号来看一下,再开处方。”

  针对李女士“多开几天药”的请求,医生称没办法。“电脑权限是锁掉的。想帮你们多开几天,也开不出来。”

  该名医生还称,自己也受不了。“急诊很多人就是来挂号输液的。每天这么给病人解释。有些人不理解,还要和我们吵一架。”

  李女士结合就诊记录说:“我对医院规定表示理解。但每天挂次急诊号,算上排队就诊、配药,耽误很多时间。我们早上8点多出门,到下午2点半才输上液。健康人都吃不消。”

500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第二天,李女士考虑到等待时间太长,对母亲病情不利,便带她到离家较近的一家三甲医院就诊。该院同样仅限急诊输液,且每天要挂号。

  但让李女士欣慰的是,这家医院的急诊患者量明显少于此前医院。很快就看上了。急诊医生比对之前医院的检查和诊断结果问诊后,对输液处方稍作调整,就让李女士带母亲输液去了。

  7天治疗后复查,医生称血象正常,后续口服药巩固即可。

  “哪有输液一天就能好的病?”李女士告诉“医学界”,应该让上面看看,抗菌药物管理不能矫枉过正。

500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医院回应:

  每天一挂号,是为评估病情

  “医学界”联系涉事医院获悉,仅急诊输液,已执行很久。随后,“医学界”又联系北京、上海、四川、江苏、广东等6家医院,得到的答复都是急诊科当天挂号当天有效,仅开当天输液所需药物。

  北京市某儿童专科医院告诉“医学界”,这其实涉及到一个诊疗过程。每天输液前挂号,那意味着用药前,坐诊医生会评估患者病情,根据变化,考虑是否要更改治疗方案。“尤其是小孩子,病情变化比较快,医生看下情况再用药,是出于慎重使用抗菌药物的考量。”

  同时,多家医院表示,对可输液疾病也有明确规定。这与当地卫生主管部门相关规定有关。2014年8月,安徽省在全国率先提出53种不需要静脉输液的常见病清单,包括普通感冒、无高烧的急性支气管炎、轻度结肠炎、急性鼻炎、阴道炎等。此后,这份53种常见病名单在广东、海南、广西等多地亦得到推广、实施。

  广东相关规定还提出,只有在患者出现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以及出现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组织中宜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这三种情况下,才使用静脉输液。

  原镇江市卫计委主任、医改专家林枫于2018年告诉媒体,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取消门诊输液,并不能理解为这些医疗机构就禁止输液。“急诊、住院、某些特殊疾病都可能用到输液治疗,但普通门诊存在大量的输液滥用。输液必须要严格做好管控,以避免出现相关医疗质量安全问题。”

  输液或该去社区

  根据目前公开资料,国内最早取消门诊输液的或是浙江省邵逸夫医院。该院1994年建立之初,曾就门诊输液有过争议。后在美方参与业务指导的院长坚持下,该院二十多年来未设置门诊输液室。

  近几年,各地陆续有医院自行取消门诊输液服务。这一方面是要合理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另一方面是为减少输液服务量,将更多医疗精力转向疑难病、重病问诊,同时将需要输液但病情不是很严重的患者下沉到社区医院,推进分级诊疗。

  有医生向“医学界”建议,类似李女士母亲的情况,可以去社区医院就诊输液,离家近,环境好,人也少。“基于过往就诊经历,我妈对社区医院不是很信任。”李女士说。

  徐女士则表示,自己的母亲因久咳不愈至社区医院就诊,被诊断为肺部感染,输液一周,病情没有好转。随后,老人至三甲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肺癌晚期。

  也有医生指出,若老人、孩子每天挂号输液不方便,或可考虑住院治疗。“我也想过住院。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医疗资源浪费?”李女士感慨。

  林枫认为,医院取消普通门诊输液后,要做好流程再造,做好规范化诊疗,引导患者正确认识滥用输液和抗菌素的危害,以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矛盾和冲突。

  目前,不少医院已在流程改造方面有所收获。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16年5月起,全面停止门诊输液。彼时急诊患者的输液流程需40分钟以上。此后,医院药学部改造急诊输液流程,简化工作环节,使患者就诊收费后至输液只需15-30分钟,缩短输液等待时间。

  此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推出输液患者次日预约制度,缓解挂号、排队等压力。

  广东省某急诊科医生称,在现有的医疗条件下,急诊科首先是保证医疗安全,在此基础上尽量做到就医体验的便捷,医疗安全与就医便利相比,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资料来源:

  1.80岁老人急诊输液天天要挂号,医院这样回应. 健康时报

  2.急诊输液也被叫停?限抗令再升级!. 医学界

  3.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取消门诊输液已成趋势,8个省份已发相关文件. 中国县域卫生

  4.破解大医院急诊输液室“混战” 华山医院有高招. 健康界

  5.取消门诊输液后急诊输液闭环管理系统创新应用.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全国医院擂台赛(2016)

  6.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取消门诊输液已成趋势,8个省份已发相关文件. 健康点healthpoint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1
最热 最早 最新

  • 退休的修车匠老杨 我本性阳,无谓悲伤......
    此前不知医保局出于什么考虑,恶性肿瘤化疗由住院改为门诊日间化疗。但是出现了一个问题:化疗可以报销,化疗前的验血心电图彩超因为是门诊不能报销了,而且医保报销后还可以在"保尚保"再报销一部分的,也因为没住院不能报销了。
    拍脑袋决策。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