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规范,不等于没有疑点,三问陆巍医生

陆巍的焦虑还没完,也完不了。
4月27日,卫健委回应了近日引起广泛关注的“北医三院肿瘤内科医生反映肿瘤治疗黑幕”事件:
经专家和同行评议,陆巍在对马进仓的治疗中,治疗原则基本符合规范。基因检测和癌细胞治疗过程中,是否存在不当利益交换,有待上海市卫健委进一步调查。
国家癌症中心主任赫捷认为,癌症患者个体差异明显,治疗复杂,基于较为充分的临床证据给患者一些超适应症,或者是超指南的治疗,是为了探索诊疗效果。临床药理机构和伦理委员会应当严格监督。
国家卫健委和国家癌症中心的回应,几乎把此前张煜医生的质疑完全推翻。
看到回应后,张煜对媒体说:“我很失望,我反对这个‘符合规范’的结论”,并表示,绝不会改变自己此前的态度和看法。
不仅如此,陆巍医生曾接受某行业媒体专访,并发布文章。但该文一度承受来自受访者的压力而被删除,经修改后在陆巍医生的认可下,才重新发布,前后两版文章,有至少23处细节被改动,包含大量信息有待推敲。
原文
修改后
经健识局仔细梳理,整件事情包含至少三大疑点有待解答。
01
真相只有一个
4月7日成关键
“肿瘤治疗揭黑事件”爆发于青海籍患者马进仓到上海求医的经历。
2020年6月,马进仓查出胃癌,来到上海新华医院求医。2020年7月2日,马进仓第一次见到主治医生陆巍,在尝试了化疗、基因检测、NK细胞疗法、靶向药等之后,家里积蓄花光了,病情却越来越重,对陆巍的信任也渐渐消失殆尽。
2020年12月,马进仓不治病故。他死后的几个月里,他的治疗案例演变为同行医生张煜对陆巍的质疑,又升级为医疗行业关于肿瘤治疗应当如何规范化的争议。
马进仓和当年的魏则西一样,成为中国医药卫生发展历史中无法回避的名字。
2020年10月17日,马进仓的女儿马荣觉得自己父亲接受NK细胞疗法后“没什么感觉”,开始怀疑主治医生陆巍,所以第一次咨询了北医三院的张煜。张煜医生经常在网上和患者、患者家属互动,10月20日,他首次发出评价陆巍处方的文章。
陆巍在治疗马进仓的同时,还治疗了他的亲姐姐马秀兰,姐弟二人都接受了同一家公司的NK疗法。后来,两人均告不治,相继离世。
整起事件前后中,有几个时间点是值得注意的。
2020年4月7日,这一天,众多行业媒体报道了张煜医生发文一事。陆巍当时在海南,医院方面催促他尽快动身回上海。
也是在同一天,4月7日,马家姐弟俩的NK疗法供应商——上海嘉慷生物,联系了姐姐马秀兰的儿子张有林,表示愿意退钱,并希望家人去安抚马荣。
4月8日,外调的陆巍从海南驱车回到上海,张有林也从青海赶往上海。到了上海后,张有林到医院办了医保报销手续,拿了上海嘉慷生物的15万元退款,还给陆巍写下了感谢信。
此事如果到此结束,从此息事宁人,不会再有后面的故事。但马荣和她表哥不一样,她不想要这笔退款,她想要个说法。
疑点一:为何上海嘉慷生物会选择息事宁人?为何这两个患者的钱可以退?其他在嘉慷接受过NK疗法的患者费用要不要退?
为什么张有林4月8日拿到嘉慷生物的退款,4月9日就给陆巍写了“感谢信”,这个感谢有几分真心?几分钞能力?
钱是嘉慷退的,感谢信却写给了陆巍,这两方什么关系?
02
4月21日反转
专家表态被有意“带偏”
4月21日,丁香园旗下公众号“偶尔治愈”发布了马荣提供的陆巍“诱导”张进仓使用NK疗法的电话录音。
NK疗法,自始至终是马荣质疑的内容,而且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也是在4月21日,某医学专业报专访了中国临床肿瘤CSCO学会副理事长马军。当天,该报一公众号发表了马军的看法:肿瘤治疗昂贵,板子不能打在医生身上。创新治疗不等于过度治疗,要保护肿瘤医生创新积极性。
马军还直言:如果没有新药、创新疗法的出现和首次应用,等待晚期肿瘤患者的只有绝望。
虽然文章强调是马军医生的个人看法,但CSCO学会大咖的发言,很快被带跑偏。一些业内舆论很快把NK疗法也归入专家所说的“创新疗法”,并以“鼓励创新”的名义,支持陆巍医生的做法。
还是在4月21日,某著名行业媒体采访了陆巍,并于次日发布在公众号,但很快删除。第二天,该媒体重新发布了修改后的版本。
健识局将删除前后的文章进行了细节对比,发现大大小小的修改多达23处,其中,有3处比较特别:
第一处,陆巍回上海的时间从4月8日改为了4月7日。也就是舆论第一波爆发的当天;
第二处,收到张有林感谢信的时间从4月9日改为了4月12日。实际上,张有林收到退款是4月8日,他写的感谢信的落款是4月9日。这封信最终被说成是12日才送给陆巍医生,完全不是互联网时代的正常速度。两版文章,修改前后,刻意拉长了张有林收退款和陆巍收到感谢信的时间间隔;
第三处,专访中删除了陆巍“我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我列为公司股东,我是不是可以追究他们法律责任?”事实上,陆巍曾是NK治疗供应商上海嘉慷生物的股东,《公司法》不以主观上“知不知情”作为认定依据。另一方面,成为股东需要本人签字,如果陆巍真的不知情,除非嘉慷生物敢于伪造签名。不过,这个不知情的表述最终是被删掉了,法律责任也不追究了。
一通修改操作猛如虎,最终传达出这些信息:陆巍无辜,且患者亲属已经认可。
不肯收退款的马荣在今日头条撰文:4月9日,她的表哥张有林告诉她,陆巍“可以给你打电话,当面谈都可以,还说可以退一些钱”。
张有林劝表妹马荣这天,他的退款已经到手,这一天他还干了一件事:给陆巍写感谢信。
值得一提的是,某行业媒体对陆巍的专访虽然一度被删,好歹整容后重新刊发。但某医学专业报对中国临床肿瘤CSCO学会副理事长马军的专访,却只存活了很短的时间,随后消失,没有恢复。
疑点二:文章修改、重新刊发、各种删文、各种沟通,太多事情密集发生在同一天,其中巧合无需解释。
03
官方背书
4月27日舆论彻底反转
上述行业媒体对陆巍的专访中,陆巍表示回到上海后,已经停止了临床医疗工作,“终日处于巨大焦虑之中”。
陆巍医生应当焦虑,据多篇报道,给马进仓做NK治疗的上海嘉慷生物由陆巍和赵大花共同设立,陆巍出资 2 万元,赵大花出资 18 万元。在回应质疑时,陆巍承认曾转给这家公司的法人徐以兵2万元,但否认这笔钱是入股。
实际上,陆巍担任患者主治医生期间,患者进行了NK治疗的事无法否认。2020年10月份,陆巍去了海南,将患者转交给另一个医生,根据马荣的说法,那时候,她的父亲马进仓“已经打完NK针了”。
向患者推介NK疗法,并通过关系好的公司谋取私利,想要摆脱这个嫌疑,陆巍医生恐怕还需向有关部门提供更多证据。
4月27日,国家癌症中心主任赫捷表示:癌症患者个体差异明显,治疗复杂,基于较为充分的临床证据给患者一些超适应症,或者是超指南的治疗,是为了探索诊疗效果。
这一说法没有问题,肿瘤治疗中超适应症用药是常态,很多好的治疗效果是“试出来”的。但这些说法落实到陆巍对马进仓的治疗方案中,只适用于几款靶向药的使用。
疑点三:对于NK疗法等国内尚未批准临床使用的疗法或者药品,本身连“适应症”都没有,又谈何“超适应症”?
和之前马军的表态一样,治疗肿瘤的疗法创新,和通过自有公司谋取私利,这根本就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以“创新”之名,行谋利之实,相信像马军这样的绝大部分权威人士都不会认可。
对此,国家卫健委也有明确表态。4月27日,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回应:经专家和同行评议,陆巍在对马进仓的治疗中,治疗原则基本符合规范。“基因检测和癌细胞治疗过程中,是否存在不当利益交换,有待上海市卫健委进一步调查。”
期待上海市卫健委的调查结论!
附:
2014年,陆巍给校友、上海嘉慷生物法人徐以兵先后两次各转了1万元;
2015年,陆巍从NK免疫疗法公司股东退出,但陆巍表示“如何成为股东,我已经没有印象了”;
2020年6月1日,马荣父亲发现肿瘤;
2020年7月2日,马荣第一次见到陆巍;
2020年7月15日,马荣父亲第一次接受化疗;
2020年8月1日,陆巍致电马荣,分析NK细胞免疫疗法的原理,患者接受了NK疗法;
2020年9月底,一位网友给马荣发私信,告诉她不要相信陆医生;
2020年9月底10月初,陆巍致电马荣,建议其父继续打针;
2020年10月-2021年4月,陆巍被外派到海南某医院支援;
2020年10月17日,马荣就治疗方案咨询北医三院肿瘤内科医生张煜;
2020年10月20日,张煜第一次发出对陆巍的指控;
2020年10月26日,马荣发微博,记录陆巍医生向其推荐NK细胞免疫疗法;
2020年12月24日,马荣父亲去世;
2021年4月2日,张煜再次点名陆巍,称其蓄意诱骗治疗;
4月2日-3日,陆巍自称第一次看到张煜对他的指控;
4月7日,陆巍开车从海南出发回上海,一路不停接到医院的催促电话;
4月14日,八点健闻采访陆巍,陆巍表示该患者所患的罕见胃癌没有规范的诊疗指南可以遵循;
4月18日,张煜再发长文“请求国家尽早设立医疗红线,遏制肿瘤治疗中的不良医疗行为”;
4月21日,陆巍接受采访,首次正面公开回应质疑;
4月21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副理事长马军称,要保护肿瘤医生创新积极性;
4月22日,国家癌症中心主任赫捷提到,癌症患者要找谁治怎么治,都有套路径,现在正在制定;
4月23日,家属告诉马荣,NK的经理打电话求他,给退了钱,让马荣不要再说话,马荣拒收;
4月27日,国家癌症中心主任赫捷认为,基于较为充分的临床证据给患者一些超适应症,或者是超指南的治疗,是为了探索诊疗效果;
4月27日,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回应,基因检测和癌细胞治疗过程中,是否存在不当利益交换,有待上海市卫健委进一步调查。
某行业媒体《独家专访“肿瘤治疗黑幕”当事医生陆巍,首次正面回应各种指控》删除前后细节对比:
向上滑动阅读,删文前后23处改动对比
你是什么时候知道张煜在网络发文
质疑你的治疗方案的?
1. 原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的陆巍来到了人生一个重要关口
改为:上海某三甲医院普外科的陆巍来到了人生一个重要关口
2. 原文:这一次,有部分媒体做了报道。(指张煜医生4月2日的发声)
改为:删除
注:4月7日,健康界、丁香园等对此事作了报道,引发一定反响。
3.原文:4月8日,在他开车回上海路上,他不停接到医院的催促电话
改为:4月7日,在他开车回上海,一路不停接到医院的催促电话
4.原文:从4月9日晚回到上海至今
改为:从4月8日晚回到上海至今
注:
4月8日之前,上海嘉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联系张有林的弟弟,表示愿意退钱,并希望张有林的弟弟去做一下马荣的工作。
4月8日,张有林去上海;
4月9日,张有林到上海新华医院办理医保报销手续;
4月9日,张有林接到上海嘉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电话,并接受其退还的15万元现金;
4月9日,张有林给医院送了感谢信,并称陆巍是位好医生;4月9日,张有林告诉马荣,在帮她和陆巍讲和,陆巍表示可以退一些钱,但“抱着给他找事的态度等下辈子说”。
5. 原文:以下内容根据与陆巍医生对话编辑整理而成
改为:以下内容根据与陆巍医生对话编辑整理而成,发布前经其本人确认。
注:4月22日,短暂发出文章后,医学界自行删除了该文,第二天修改后重新发出。
问题:你是什么时候收到
患者家属感谢信的?
6. 原文:感谢信是4月9号收到的。
改为:感谢信是4月12号收到的。
注:实际上,感谢信的落款是4月9日,说成是12日。
你是什么时候知道张煜在网络发文
质疑你的治疗方案的?
7. 原文:我没太仔细看,觉得就是个“网络喷子”,所以也没太放心上。
改为:我没太仔细看,觉得他是个“愤青”,因为没有了解事情真相才会有误解,所以也没太放心上。
注:从“网络喷子”到“愤青”,哪个才是他对张煜医生的真实感觉?
8. 原文:他姐弟俩几乎同时确诊胃癌,姐姐60来岁,弟弟50来岁,相对都很年轻。
改为:他姐弟俩几乎同时确诊胃癌,姐姐60来岁,弟弟50来岁,相对都很年轻,都是是AFP阳性的晚期胃癌,就诊时预计生存期不超过3个月。姐姐来的时候是胃癌合并肝脏多发转移,弟弟除了肝脏多发转移外还有左锁骨上巨大淋巴结肿大。
注:此处添加了对马进仓的初始病情描述。
能讲一下这两位患者
在你这里的治疗情况吗?
9. 原文:因为确实经常有一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找我看病,所以我觉得也很正常,没再多问。
改为:因为确实经常有一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找我看病,所以我觉得也很正常,没再多问,后来得知是经深圳的医生推荐过来的。
注:深圳的医生是谁?为什么会推荐马进仓到陆巍处治疗?
10. 原文:这姐弟俩都是AFP阳性胃癌,因为AFP阳性胃癌发病率不高,但恶性程度很高,一旦出现肝转移,患者生存期都很短。所以我跟她儿子说,你要有个思想准备,我也没办法能够治好,也不能保证化疗有效,但我可以试试,如果有效了,能把肝脏病灶缩小,甚至淋巴结小了,也许能争取到手术机会,
我和她儿子的交流一直蛮好的,她儿子也说清楚母亲的状况,之所以还坚持治疗,因为他母亲症状太痛苦了,希望能让她好受一点。从我内心来说,我也确实想给她治疗,因为这是一个罕见胃癌病例,治疗难度很大,而且还是姐弟俩同时发病,目前没看到过这样的病例报道,很有研究价值。
改为:因为AFP阳性胃癌发病率不高,但恶性程度很高,一旦出现肝转移,患者生存期都很短,而姐姐来的时候AFP(甲胎蛋白,单位为ng/mL,是肝癌的生物标志物——编者注)指标是4000多,根据文献分析,虽然都是AFP阳性胃癌,但是AFP小于100的和AFP大于100的两者生存期有显著区别,单纯AFP高与AFP为主的肿瘤指标都高也有显著的生存差异。而这位患者不仅AFP高,而且其它肿瘤指标也全线异常。
当然我是尽量安慰患者的,我们尽量努力给你争取手术机会。但是我跟她儿子说,你要有个思想准备,我也没办法能够治好,也不能保证化疗有效,但我可以试试,如果有效了,能把肝脏病灶缩小,甚至淋巴结小了,也许能争取到手术机会,但是这个机会比较渺茫,最好的情况就是控制或延缓病情发展,有效的话症状也许能控制住,改善生活质量。因为难治,所以可能需要密切观察指标变化,随时调整方案。
我和她儿子的交流一直蛮好的,她儿子也说清楚母亲的状况,之所以还坚持治疗,因为他母亲症状太痛苦了,希望能让她好受一点。从我内心来说,我也确实想给她治疗,因为这是一个罕见胃癌病例,治疗难度很大,而且还是姐弟俩同时发病,目前没看到过这样的病例报道,很有研究价值。
你决定给她治疗的时候,
对治疗效果有预期吗?
11. 原文:我去研究文献时,看到很多都是AFP超过100-200,没见过这么高的。
改为:我去研究文献时,看到很多都是AFP超过100-200,超过1000的也都是个例报道。
注:陆巍研究文献时,有见过高AFP的个例报道吗?
12. 原文:她弟弟来了之后,还想再让老家的一个胃癌患者朋友也来治疗
改为:她弟弟来了之后,弟弟的女儿还想再让老家的一个胃癌患者朋友也来治疗,我看了病例后也是晚期的胃癌
13. 原文:我问他儿子,要不要把PD-1用上去,进口的很贵,有国产的可以选择。用了PD-1后效果很明显,很多指标降下来了, AFP最低降到了100多,最高的时候有7000多,但那时候已经到了10月份,我要去海南了。
改为:我向她儿子建议把PD-1用上去,因为根据基因检测结果,突变很多,PD-1的免疫治疗推测是有收益的。目前PD-1的治疗都是自费的,进口的PD-1有获批胃癌的适应证,但是价格很贵,一次2-3万,也有国产的可以选择。后来他儿子考虑后选择联合用国产的PD-1,一次5000左右。
联合PD-1治疗后,效果很明显,肿瘤指标从最高的7000多开始断崖式下降,6个周期的化疗联合PD1免疫治疗后AFP最低降到了100多,其它肿瘤指标也都在正常范围了。但那时候已经到了10月份,我要被派去外地支援。
注:修改后,超适应症的国产PD-1变成患者的自主选择。
弟弟来了后,他的治疗方案是怎么选择的?
14. 原文:她弟弟来了后,用的是跟姐姐一样的治疗方案。
改为:她弟弟来了后,考虑到同时发病,基本类型也一样,所以就用的是跟姐姐一样的治疗方案。
对弟弟的症状描述增加了这样一句:尽管症状再次加重,但是锁骨上淋巴结消退很明显,从外观膨隆到外观两侧对称。所以还是觉得肿瘤的异质性比较明显。
注:此处对弟弟的症状描述增加了这样一句:尽管症状再次加重,但是锁骨上淋巴结消退很明显,从外观膨隆到外观两侧对称。所以还是觉得肿瘤的异质性比较明显。
15. 原文:那时候大概是9月初,我跟他讲,我们还是做个CT或磁共振评估下,评估后可以开展一个MDT(多学科诊疗)讨论,后来MDT讨论完,大家一致认为,肿瘤可能还在进展。
改为:那时候大概是9月中旬,在分析病情的时候,我和弟弟的外甥讲(马秀兰的儿子在医院照护姐弟俩),我们还是做个CT或磁共振评估下,评估后可以开展一个MDT(多学科诊疗)讨论,各个专业的医生一起想办法。后来MDT讨论完,大家一致认为,虽然肝脏病灶大小没有显著变化,但是肿瘤可能还在进展,或者发生耐药,因为的确很多AFP阳性胃癌是原发耐药的,此时他的AFP已经高达1万以上。
既然姐弟俩治疗方案是一样的,
那张煜医生质疑的治疗方案是怎么回事?
16. 原文:我就说,要么就不治疗了,先回去吧,要么我们就根据文献研究结果再推荐一个比较强的细胞毒性化疗方案,不用PD-1了。
改为:第三种选择就是放弃强烈的化疗,回家营养支持。第四种比较特别,考虑到他目前的肿瘤负荷太高了,我们就根据文献研究结果再推荐一个比较强的细胞毒性化疗方案,因为较强的细胞毒治疗对自身免疫力杀伤也比较厉害,所以这时候联合PD-1等免疫支持治疗没有意义,应该放弃PD-1治疗。后来推荐的方案就是那张近期被广泛讨论的药物方案。
17. 原文:所以后面我就去了海南,也就没再继续给他治疗了。
改为:后面患者可能参考了别的医生建议,就没有对这个方案的实施来联系我,而我10月份去了海南,也就没再继续给他治疗了。
注:针对这一点,马荣的说法是:10月陆医生去了海南,把我们转交给另一个医生……那时候也已经打完NK针了,陆医生也不理我们了……10月18日的时候,陆医生那时候已经不回我们信息了。
18. 原文:后来他女儿就去咨询别的医生了嘛,人家说这不是标准方案。
改为:后来他女儿就去咨询别的医生了嘛,肿瘤内科等专家不建议这个方案。
NK疗法是你推销他们去做的?
还有报道称你是关联公司股东?
19. 原文:但后来一个朋友给我推荐了另外一家公司合作,这家公司的技术更新一些,而且收费比较低,这样我也可以做更多例病人。所以我确实和徐以兵的公司有过一段时间的CTC研究合作,当时我是在两家公司同时进行的,对比一下看哪家更好。
我查了一下转账记录,确实有给徐以兵公司先后两次各转1万元,但这是科研合同款,并不是入股,至于我为什么成为了股东,我也不清楚。如果是股东,后来我退出后,他们应该把钱还给我,但我没有查到他们退钱给我的记录。
在我不知情情况下将我列为公司股东,我是不是可以追究他们法律责任?
改为:做了一下技术上的初步探索以后,我申请到研究立项,但是有一个医生朋友给我推荐了另外一家公司,这家公司的技术更优秀一些,而且他们表示只收取材料及部分人工费,CTC检测的价格比较低,这样我们也可以对更多病例开展研究。所以我确实和徐以兵的公司有过一段时间的CTC研究合作,还有一段时间是我对两家公司进行了一些比较实验的,通过对比观察,分析哪种技术更好。
因为网上爆出了这个事件,一开始我也很懵,对这个股东的事情完全没有印象。后来我查了一下记录,确实在2014年我个人给徐以兵先后两次各转了1万元,根据回忆是当时讨论的是共同开展科研合作,并没有入股的印象。至于我如何成为股东,一年后又退出,我已经没有印象了。如果是股东,我退出后,理论上应该把钱还给我。但是我对此没有印象,也可能实际上,我的确有一些技术上有难点的实验,请他们安排,所以这个费用当做实验支出了。
因为这个情况是比较久远了,我还需要再核查确认一下怎么回事。但是入股的公司应该和后面他们联系治疗的公司不是同一家。
注:陆巍“我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我列为公司股东,我是不是可以追究他们法律责任?”这句话被删除。
那他们是怎么知道
这家公司的NK疗法的?
20. 原文:以前徐以兵推荐一个律师朋友找我给他患胃癌的父亲治疗,手术之后效果不错,后来他又带他弟弟来找我治疗,他弟弟是胰腺癌,来我这里已经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了,状况非常差。
改为:以前徐以兵推荐一个律师朋友找我给他患胃癌的父亲治疗,手术之后效果不错,所以后来律师又让他弟弟来找我治疗,他弟弟40岁出头,胰腺癌,患病已经9年,印象中他是胰腺手术后2-3年就复发了,后面反反复复的治疗,来我这里之前已经接受过多次手术,多次肿瘤化疗,放疗。这次来找我的时候已经全身超级广泛转移,主要问题是呼吸困难,氧饱和度在氧流量5L的时候只有80%左右。几乎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了,状况非常差,几乎是临终关怀的程度。
21. 原文:但这不是标准疗法,而且比较贵,目前还只处于试验阶段,还不一定有效,你要想清楚,你们也不要光问我,也可以多问问别人。
改为:但这不是标准疗法,目前还只处于试验阶段,没有客观评价有效,你要想清楚,你们也不要光问我,也可以去网上查一下专业机构答案。
但有报道中提供一段你和患者女儿的
通话录音,这段录音你怎么解释?
22. 原文:所以,后来他女儿打电话给我询问,就等于我也尽了力了,但实在做不到免费。后来他们具体怎么去做的,做了几次,我就不清楚了。
改为:后来因为并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所以我又亲自打了电话,问他们这个治疗的情况,并按照家属的要求尽量免费或者价格低一些,他们也和我讲述了收费原因等等。我把情况反馈给姐姐的儿子后,他们还是决定要试一下。我当时说过,我是尽量帮你们,但这个与我无关,你们自己想清楚。
弟弟的子女不在身边,所以,后来他女儿打电话给我询问治疗原理等等,我就讲述了原理,我印象中,她再次和我提价格之类要求,我表示在这个方面,我之前已经为他们去争取过了,已经尽了力了,但实在做不到免费。后来他们决定用了,我有提过如果想要去用,我建议是在PD-1用药之后。
注:将马荣给他打电话,改为自己亲自打电话询问。
这件事如果能顺利过去,
会对你以后做医生有什么影响吗?
23. 原文:我觉得影响肯定是有的。治疗方案上选择上我会趋于保守吧,会更慎重选择标准方案外的疗法。另外,与患者之间的信任可能也会受影响吧。而且我想,以后如果有这种晚期病人找我,我应该会推掉吧。
改为:我觉得影响肯定是巨大的。医学是个充满风险的领域,完全按照指南治疗,对保护医生和患者都是有好处的,我们不能为了追求不一定会出现的生存获益或生活质量的改善去冒巨大风险,这一点对因为信息不对称存在医患纠纷隐患来讲,医生的选择不能单纯从感情出发。
治疗方案选择上应该不要越雷池,毕竟治疗效果是当前这个时代的医学水平所决定的,而不是个人能够左右,我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有点个人英雄主义,如果后续有类似晚期病例,我不会再接收了。
另外,医患信任关系很大程度上是个社会问题或者是个哲学问题,有待于双方共同努力,营造和谐的环境吧。
注:修改后,加了“我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有点个人英雄主义”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