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航母,哪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话说,今儿早上上班,就看到《外交政策》里刊登了几个美国智库学者关起门来开会扯淡的消息。

我发现啊——这年头儿,除了军方出钱资助,正经做数据推演和分析的,兰德公司的一些比较正经的报告(大部分兰德公司的报告也没有多正经的数据推演和分析,也是胡扯为主),其实美国智库们讨论问题的套路啊,就和咱们论坛里的军迷们互相讨论没啥区别……

不信大家看看这篇:(翻译史雨轩)https://www.guancha.cn/military-affairs/2018_11_02_478027.shtml

按照惯例,在翻译之后,小编问站长,你来个“军事评论员点评”呗……我就觉得吧……

500

还是得劳动咱红军同志来嘲讽他们一下

不过嘛,不出所料,这篇文章发出来啊,下面回贴的群众们又开始,“中导集群”啊,“以陆制海”啊,“导弹万能,航母无用”啊……

500

评论区里顿时充满了玉米的气息

那就让笔者想起了北朝论坛某同志,万年不填的“航空反舰流程”的坑。

500

500

受到这些示意图啊,以及影视剧的影响,老以为打航母容易

“航母就是铁棺材”!玉米狂魔如此宣布道

其实呢,咱们这么说吧, 就算今天就给伊朗100枚东风-21D,他们也没打沉美国航母的本事。

怎么说呢?因为甭管你用什么东西打航母——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发现航母的问题。

你瞧,我这一说,有人就要开始了,用卫星,卫星上天啥都能看见!

卫星是啥都能看见,但能请认为卫星啥都能看见的朋友,去打开Google earth,用你自己的眼睛去看一看,航母在哪呢?

地球表面那么大的范围,即使是航母这样的“庞然大物”实际上也是沧海一粟,上哪找去啊。

况且,由于卫星照片的成像原理限制,即使有某种超级判读机器,能够自动判读那海量的卫星照片,如果不能有卫星频繁反复过顶,那么卫星成像间隔限制,就难以获得航母现在实际位置的信息。

500

可能,我国某个秘密地点,有一间比航天测控大厅还要大的大厅,几千名工作人员和超级电脑紧张的判读着海量的卫星图像信息,无数信息汇总到大屏幕上,形成对全球12艘大型水面舰艇目标的航迹跟踪

换句话来说,卫星成像侦察,用来大范围搜索——如果不用点“特殊手段”基本是不靠谱的。

如果一定要用拍照卫星来侦察,那么短时间内调动大量光学和红外成像卫星,到怀疑敌舰可能活动的重点海区,进行高重访率的频繁过顶,然后在地面上,组织一个结合电子机器判读和人力判读的庞大专门机构,以庞大的人力和计算力,强行覆盖,也有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掌握航母的动向。

并且, 由于东风-21D导弹飞行时间短,且弹上有能够大范围扫描的SAR雷达,因此实际上减少了对航母位置情报实时性的要求。举例而言,只要确保掌握航母半小时前的详细位置和航向,接下来齐射大量DF-21D导弹,对海区进行分片包干的扫描——最后总能确保有导弹抓住航母——再用上弹间通信技术,只要有一枚抓住目标,其他弹就可以自动获取最新目标信息,然后蜂拥而至——这就是弹道末端能进行一定机动动作的弹头的优势嘛。

从一些渠道获得的消息也表示,这可能也正是目前中国海军用来解决东风-21D导弹攻击信息的手段——当然,详细的过程是否如此,逼着可不敢打包票,但是用需要调动大量光学和红外卫星对疑似敌舰活动海区进行高重访率的反复扫描,这一点是跑不了的。

看得出这也是目前条件下我国的一个无奈之举,要想对海上目标进行大范围的侦察监视,那当然最好的是用雷达卫星。但冷战时期的雷达,耗电太大,一般需要携带同位素衰变电池来供电。因此美苏都选择了主要使用电子信号监视卫星,或者说被动无线电侦察卫星。

500

经过几十年努力,集苏联、俄罗斯前后几代人的努力,俄罗斯最新开发的海洋监视卫星终于能够实现兼有主动雷达+电子侦察双重功能——但却遇到火箭发射连续失败,至今未能升空

近年来,随着雷达技术的进步,天基主动雷达卫星也不再需要携带衰变电池,而可以用太阳能电池来供电驱动了。因此俄罗斯的新一代海洋监视卫星,选择了主动\被动联合设计,即在一个卫星上同时兼容主动雷达和被动电子侦察技术。不过——一说毛子嘛,大家都知道,主要问题是没有钱……所以这种新型卫星的发射, 一直拖到今年,然后火箭又发射失败了,还得继续拖……唉,70年代的“质子”火箭用到今天,也是真难为他们。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也发射了多枚被动电子监视卫星,目前还在某长期在轨运行的大型航天器上,进行主动对海监视雷达的试验,未来几年,随着这种大型航天器上试验的技术经验积累,我国这方面的能力将会有长足的进步。

仅有轨道上的卫星,其实还是不够的。即使是有了主动天基雷达监视卫星也还不够——因为海上目标纷繁庞杂,雷达反射面积大如航母的目标,在现代的海洋上——还真不少。

要想将其分辨出来,并不容易。

因此天基监视只是方法之一,还得有多种的其他方法,互为备份,共同执行搜索航母的任务。

这里面就包括,海上的舰队,空中的飞机、水下的潜艇、岸上的超视距雷达……甚至,在早年咱们侦察监视的范围还主要限制在周边海域的时候——022隐身导弹艇也要开出去开眼。

这里面我想说的是超地平线雷达——这种雷达这几年在各大展会上经常出现,据称能够发现数百公里外的目标——但未来这恐怕不足以搜索航母。而且,超地平线雷达要“靠天吃饭”,其跟踪目标的可靠性很成问题。

之前有个故事,说国内某高校开发了一个超地平线雷达,跨过某海峡,发现了一架民航飞机正在飞行,大家正高兴呢,突然目标信号消失——正看着屏幕的几个研究生差点打电话给航空管理部门向他们报告可能发现了飞机失事,大师兄摁住,不要不要,咱们等一会——果然,那架飞机有“死而复生”重新出现在了屏幕上,这就是超地平线雷达的正常状态。

500

超视距雷达不管是天波、还是地波,对环境变化都比较敏感,容易造成无法连续跟踪目标现象,而且探测精度也不高

因此实际上,我们现在主要还是得靠相对常规的手段。

目前,我国专门为执行远程海上搜索任务而开发的装备也不在少数,除了大家都知道,经常有事儿没事儿就往美国跑的“星宿”级(因为都是以星宿名称命名)电子情报搜集船(如今每个海军舰队至少一艘),还有无侦-X型远程无人侦察机,某型超音速远程无人侦察机……甚至笔者在想,能否如同东风-15B的侦察弹一样,开发一种侦察型东风-21D——或者叫“领弹型”,在导弹群升空前,首先过去,其弹道设计特殊一些,可以直接在目标上空停留较长时间,通过数据链向后续的导弹发送其弹上更大型的雷达所搜集的目标区情报。

此外,从今年开始,海军大举接收的高新6号海上巡逻机,本身也兼有电子情报搜集和海上侦察监视的功能,也可以在反航母作战中发挥作用。

再有,就是海军航母本身,歼-15舰载战斗机和直-18预警直升机本身就是海上情报搜集平台,凭借其雷达的对海搜索功能来实施侦察监视是很正常的。

而上面说的这么热闹的信息搜集手段,我国现在都可以给它们接入数据链,经过后面“打航母作战指挥部”的分析,将最终目标信息分发给东风-21D,未来还有即将开始服役的长剑-XXX,乃至东风-26反舰型——然后才是进入军迷们所经常谈论的导弹攻击的这个最后一环。

可以说,咱们上面说的这一大串侦察监视手段,以及囊括所有侦察监视环节的先进卫星、光纤通信网络,以及在国内设立的,需要海量计算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庞大“反航母作战指挥部”——可以说,一个中等国家能搞定这其中的一个项目就很了不起了。

500

说真的,别高看了伊朗的技术水平……他们是样样通,样样松,对付沙特这种纯靠买买买的对手吧,有一些特殊的优势,但真要和大国对抗……还是洗洗睡吧

而如果没有前面这一大串,就光给你100发东风-21D,你战时往哪发射?

——如果伊朗真有100发东风-21D,我觉得他们可能会把它提供给胡塞,装上毒气去轰炸利雅得……然后沙特大概会要求X轮公司的东风-21和东风-3也用毒气进行还击……

唉算了,这种难看的场景咱们还是希望他们不要这么玩吧。

另一方面呢,美国海军也不是对于他们的航母在中国周边海域可能遇到的麻烦心知肚明,他们现在正在积极研究让舰载机对1000公里外,乃至更远的舰队目标实施突击所需的技术战术手段。未来随着“黄貂鱼”的出现,其舰载机实施反舰突击的距离还会更远。

其实就是,美国希望通过拉远航母和岸边的距离,来增加其安全性。而在战略上,美国也有不少人正在论证“在远海扼杀中国贸易”的战略,即在红海、印度洋、东太平洋等这些远离中国海岸的地方,进行针对中国的封锁作战——虽然这样做的效率可能会不高,但中国海军未来不可能永远对此置之不理。

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海军如果想要真正走向远海——否则我们为啥要发展那么庞大的舰队?

而中国海军打到“东风堡垒海区”之外的第一步——除了咱们自己的航母,就是055大型驱逐舰和未来的新一代核潜艇。

而要解决在岸基“东风”导弹射程外,有效打航母的问题——鹰击-XX导弹已经唱响了第一声,接下来,如何用舰队远洋兵力,来解决1000公里外目标信息保障的问题,就很关键了。

美国现在已经有了“黄貂鱼”无人加油机,未来还要在此基础上开发隐身无人侦察机。

500

未来,远程隐身无人侦察机可能是海上“开眼”的主要手段

500

在“黄貂鱼”的支持下,F-35C舰载机作为信息平台和制空飞机前出

500

F/A-18E/F挂LRASM远距离发起攻击,将是美国海军航母舰载机反舰作战的主要形式

这等于为我们指明了一条路,珠海航展上中电科将要展示的JY-300无人预警机表明,我国在这方面也正在做出努力。

此外,随着最近海军已经决定要研制隐身的第四代舰载机(至于具体哪家搞,搞什么样的舰载机,或许至少要年底,有关高层主管单位会议以后才能真正决定)的消息出现,我想后续更多的好消息会一个接一个出现。第四代战斗机本身就是绝妙的侦察机,一方面有人驾驶,飞行员可以更好的做判断,比无人机灵活;另一方面,本身隐身,利用雷达的低截获概率模式,完全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探测大范围海域的动向;第三,四代机的先进数据链可以最高效率的发送目标信息;第四,四代机本身就是最强的空战平台,敌人拦截也不好拦。

在四代舰载机(开眼)+鹰击-XX(攻击)这对组合面前,美国的F-35开眼+F/A-18E/F发射LRASM导弹攻击的组合,似乎就有点老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