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好福利?不要誤導!
蝦餃不喜歡批評人家的文章,畢竟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花不少心思的成品。但對最近在觀網看過的文章(《为什么说二战后瑞士人的命好?》,作者據說是全博士團隊創辦的文史科普自媒體),真要破例或破戒。因為作者在製造一個非常錯假的信息欺騙讀者。這個錯假訊息就是瑞士的福利非常好。這樣寫的人,真的是好不要臉,TA不是無知就是太壞。
先自報家門。去年底我才結束在瑞士漂泊30年的生涯,落葉歸根。瑞士有啥福利?(我相信比文章作者或任何一個在大陸網絡上胡吹瑞士怎樣好的博主清楚很多)一個巨寫的屁字!
福利,一般說是政府的事,政府將收到的稅金抽取部份回饋社會,例如醫療、教育或救助窮人或老人等。談到醫療,大家都知道中國有醫保,就以己度人,認為全世界都有國家醫療保險。別的國家我不敢說,說瑞士有國家醫保計劃就是錯得非常離譜,甚至是刻意誤導。
瑞士沒有國家的醫保但政府規定全民要參加醫療保險計劃,找誰?找私人的保險公司。保費是多少?我來以身作則,談談我多年來給瑞士經濟貢獻多少。我跟老婆兩人,一年的醫療保險費大約一萬二千瑞郎,算人民幣大約八萬吧。這個保險只是最低保,每年的醫療墊底費是2000瑞郎,就是看醫生等費用超過2000瑞郎之後,保險公司才會支付醫療費用的90%。在瑞士看醫生只有一個字:貴,普通的傷風發燒看家庭醫生,最低消費是150-200瑞郎。2000瑞郎的墊底,可以看10次家庭醫生,一般情況保險公司是實贏。住院是大眾病房,瑞士的醫療水準很高,一般大眾病房就是4個人一病房。如果要雙人房或單人房,醫保費用高很多。還有,瑞士的醫保是不包牙醫,看牙醫不受保險,費用比看一般醫生高很多。
30年前的瑞士醫保也要8000多一年,平均是一年一萬瑞郎,30年就是30萬,按人民幣算是200萬,足夠買我現在住的地方一套房。託賴,我30年沒有什麼病痛,很少看醫生,這30萬瑞郎等於是我對瑞士經濟的無私奉獻。
文章中也談到瑞士的失業“福利”。我絕對是這方面的權威,比很多瑞士人還牛,因為曾經滄海。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瑞士只有失業保險,沒有什麼失業福利,不要被誤導!
保險的運作是每月工資的1%,僱主會從工資扣除交付給失業保險局。失業保險局是國營,執行發放失業保險的是勞工局官員。假使某人失業,TA需要第一時間向所在地的勞工局申報,接受勞工局官員的面試與考核。考核的第一招是查找失業原因,如果是被解僱,什麼原因。如果官員認定有某些是僱員的原因,發放的失業保險會被扣除作罰款。最多是扣除3個月,是自己辭職那一類。
失業保險是按最後工資的70%發放(如果有未成年子女,80%),發放方式是按工作天算。瑞士人在這方面的計算非常精明,不用擔心。還有,發放的失業保險有天花板原則規限。你是瑞銀總裁,年薪過千萬,對不起,到這裏一律按天花板原則處理,就是不高於月薪一萬。也是說瑞銀總裁的失業保險只有每月7000瑞郎。他一年工資的1%是10萬瑞郎,但拿到手的失業保險還不夠他交的保險金。
失業保險發放是按天算,50歲(憑記憶,可能有誤差)以下是400天,以上是550天。一個50+的工程師給老闆炒魷,TA可以有兩年多時間拿原來工資的70%。
勞工局官員面試後,一切按規章進行,惡夢才開始!根據規定,失業人士要每個月跟“老闆”見一次面。新老闆就是勞工局的官員,TA從考核你的資料開始,直到你找到工作或保險計劃到期,期間是你的老闆。TA可以在這兩年時間內玩死你,最好乖乖聽話。你老闆的任務是幫你找工作,如果TA認為你不合作,可以建議扣除發放給你的失業保險。除非你跟錢有仇,否則還是乖一點。
每個月的第一任務是提交那個月的找工作報告,一週要找三份工作,一個月是12份。這個報告要填寫找過工作的公司名稱,找什麼工作,聯繫人與聯繫電話及找工作的時間。你還要保留求職信副本讓老闆看,例如電郵的抄本等,TA會檢查你的求職信,並告知你某些地方用詞不當等。理論上你老闆會根據你提供的資料找那些公司核實你的報告,如果發現有作偽,你懂的。
三個月輕鬆應對,不要以為就這樣可以安渡400天(或550天)。你老闆會建議你報讀什麼進修課程,這些課程,基本上不是按你的意願,是根據TA的感覺。我去過,兩字形容:浪費。不要指望從那些課程學到什麼,唯一收獲是看到比你遭遇更慘的人,讓你心安,課程第一堂就是自我介紹。後來發現,那些進修學校基本上跟某區的勞工局掛鉤,而課程費用比在其他地方貴很多。我不懂利益輸送的德語怎麼說,所以沒法投訴。唉!反正不是我的錢,大家都是江湖打滾,切莫認真。
課程一般是幾個星期,它也肯定幫不了你找新工作,咋辦?你老闆還有新招數。大概跟你見面一年後,大家彼此有點認識,TA會給你建議,為了讓你日後更容易投身職場,TA會“介紹”一些共工作給你。這個“介紹”,你是不可能決絕,否則你又要考量一下你的發放金了。
我相信我是瑞士歷史上第一個敢於挑戰這種“介紹”制度的的失業者。我的老闆說要“介紹”我去某結構從新“學習”,大約是三個月左右,要我考慮。等下次會面的時候我有備而來(看過給“介紹”的公司背景與相關資料),當TA提起這事的時候我就破口大罵,說這是納粹的強逼勞工,如果勞工局再這樣脅逼我,我會向中國領事館求助。在歐洲,特別是在德語區,指責他人是納粹是非常嚴重的指控,誰也擔當不起。敢罵瑞士官員是納粹,相信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大家切莫模仿。我的指控不是胡扯,是非常實在。
勞工局“介紹”失業人士到某些機構“學習”,那些公司是要向勞工局支付勞務費,瑞士從來沒有免費午餐這回事。多少就沒法知曉,因為是他們的協議。失業人士就這樣被“介紹”過去,替勞工局創收。如果了解歷史,當年納粹就是靠這“工作介紹”,幫德國企業解決勞工短缺問題。被“介紹”去的是被關押在集中營的猶太人。
我絕對相信我那一句話的震撼力,老闆給我“介紹”工作的事,TA從此不再提。面對老外的無理要求,要勇於頂回(甚至無理頂回,理不是因素,態度才是,切記!),他們就會怕你。你越是顯示怕事,他們越會得寸進尺,越肆無忌憚。
瑞士的失業保險絕對不是什麼福利,是出賣尊嚴的代價!
400或550天很快就過去,恭喜你,你已經不再失業了。失業,在歐洲的標準跟你能否找到工作無關,而是由你是否進入那個國家的失業保護網中來決定。如果是,你會得到失業補助。你的失業補助已經發放完而你仍未找到工作,咋辦?各安天命吧。如果真的太困難,找政府的社會救濟吧,那就不是勞工局的事了。
在瑞士處理失業與確實沒有工作而需要救濟是兩個部門的事,也是說資金來源不一樣。第一個很簡單,是政府做莊家的失業保險局,發放失業保險是聯邦政府的事,勞工局負責運行與監控。
兩年多“帶薪假期”過去而仍找不到工作,不能叫失業,叫什麼?隨意。沒有工作就沒有收入,生活困難怎麼辦?可以向所處的鄉公所求助。他們會按情況需要發放救濟金,救濟金的資金來源是當地政府。如果一個地區有太多窮人需要救濟金,那個地方的政府只能加稅(瑞士是地方徵稅制,不同地區可以差很遠)。
救濟金說得更實在是出賣尊嚴費。首先當地政府官員會嚴格審查(比勞工局的審查嚴格得多),主要是你的資產與財政狀況。如果通過,他們會發布社區,也是告知街坊,他們家附近有個窮鄰居。瑞士的鄉村社區很小,鄰居都互相認識。當地政府在發通知,你在動用鄰居的稅款,鄰居也會監控你。如果你的生活超出公認的奢侈標準,他們會告發你,為了自身利益,他們肯定會好好的“看護”你。
中國有嗟來食的典故,瑞士的社會救濟比嗟來食的羞辱性更大,難道這是大家期望的社會福利?
漂泊瑞士30年,回頭看那篇文章,要全面指正可能需要寫一本書,因為它發布太多錯假訊息,有機會再慢慢細說。
最離譜的事就是作者將美國最高聯邦法院的法官介紹為瑞士女性平權運動的代表,並發照片。她的名字叫Ruth Bader Ginsburg,去年剛逝世,是懂王的死對頭。一個美國法官是瑞士女性平權運動的代表,有冇搞錯?這樣的張冠李戴,竟然出自一個博士團隊,悲!中國的博士是這樣的水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