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苏联解体或让苏联赢得冷战,哪些现实的问题必须直面解决?

要如何避免苏联解体这个问题太过宏大,无法回答,但苏联要想不解体,有几个现实问题是必须要直面并解决的,我不敢说这几个问题解决了就一定能避免苏联解体,但这几个问题不解决,苏联的衰弱就是大概率事件。

1.进出口结构严重不合理

说起俄罗斯联邦,有一种半开玩笑的说法是俄罗斯是一个拥有核弹的沙特阿拉伯,以此来嘲讽原材料和矿产品出口在俄罗斯联邦经济结构中过大的占比,但我必须指出的一点是,这种情况其实早在苏联时期就已经存在了,问题的根源并不出在俄罗斯联邦身上。

依据1986年经互会国家统计年鉴,在苏联的整个出口结构中,包括石油在内的原材料占比非常之大,具体大到个什么程度呢?

在1985年,燃料、矿物金属在整个出口结构中的占比已经达到了61.4%,原料及其加工产品(非食品),生产食品的原料在整个出口结构中的占比为6.3%,二者相加为67.7%,也就是说,苏联的出口结构中,原料占据了绝大多数份额。而机械、设备、运输工具的占比,仅为13.6%,民用工业品为2%,化工产品、肥料、橡胶、建材和其它产品为16.7%。

这个出口结构是典型的前工业化结构,从出口结构来看,你甚至很难说苏联是一个工业国,说它是个矿业国还比较合理。

那好,你说1985年地图头已经上台了,他是叛徒,所以这数据不算数,那么我姑且不论地图头是在1986年的苏共二十七大报告上才正式提出“加速战略”和“彻底改革”的方针,1985年的苏联经济很大程度上依旧维持了原有的惯性,我们来看看地图头上台前的1984年怎么样。

燃料、矿物金属在整个出口结构中的占比62.7%,原料及其加工产品(非食品),生产食品的原料在整个出口结构中的占比为5.9%,,二者相加为68.6%,机械、设备、运输工具的占比为12.5%,民用工业品为1.8%,化工产品、肥料、橡胶、建材和其它产品为17.1%。

这个数据和1985年并无太大区别,细究起来甚至还要更差一点。

那好,你说苏联地大物博,资源丰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啥卖啥,躺着赚钱没什么不好的,这话放其它国家身上可能没什么问题,但放苏联身上问题可大发了,因为苏联实际上是一个一年不如一年的局面,在1970年,苏联燃料、矿物金属在整个出口结构中的占比仅为38.1%%,原料及其加工产品(非食品),生产食品的原料在整个出口结构中的占比为19.5%,机械、设备、运输工具的占比为21.5%,民用工业品为2.7%,化工产品、肥料、橡胶、建材和其它产品为18.2%。

到了苏联全盛期的1975年,苏联燃料、矿物金属在整个出口结构中的占比为48.3%,原料及其加工产品(非食品),生产食品的原料在整个出口结构中的占比为14.1%,机械、设备、运输工具的占比为18.7%,民用工业品为3.1%,化工产品、肥料、橡胶、建材和其它产品为15.8%。

到了1981年,魔怔人里根上台,开始正儿八经的和苏联打冷战,而不是像之前几十年那样互相踢假球的时候,苏联的出口结构为燃料、矿物金属在整个出口结构中的占比为59.5%,原料及其加工产品(非食品),生产食品的原料在整个出口结构中的占比为7.6%,机械、设备、运输工具的占比为13.7%,民用工业品为1.8%,化工产品、肥料、橡胶、建材和其它产品为17.4%。

可以看到,苏联的整个出口结构是一年不如一年,对石油和矿产品的依赖越来越严重,整个冷战的过程,就是苏联经济对原料出口依赖程度逐渐变大的过程,苏联一天比一天变的更像是一个拥有核弹的沙特阿拉伯。

而进口结构中,最严重的一点就是粮食依赖进口,苏联作为当时世界上农机产量世界第一,化肥产量世界第一,人均耕地世界第一,土地公有制的国家,按理来说妨碍农业生产的大部分客观条件都已经不存在,但居然粮食从生到死不自给,食品进口居然要占到每年进口结构中的25%以上,最多的年份甚至占到了33%,其中每年约有15%是基本口粮。

究竟是怎么造成这种后果的,我不得而知,要知道俄罗斯可是传统粮食出口大国,那好,你说俄罗斯帝国是把屁民开除人籍才能对外卖粮的,但问题是当代俄罗斯联邦并没有把屁民开除人籍,而且在失去了乌克兰这个大粮食产区的情况下,同样能成为粮食出口大国,其粮食出口甚至成为了撬动和平衡地区局势的关键杠杆,这又要怎么说?

苏联在几乎可以躺着吃饱饭的自然条件和农资条件下,居然长年累月要靠进口粮食才能吃饱肚子,而且粮食供应经常短缺,居民买东西得排长队,乃至于匈牙利经济学家亚诺什·科尔内为了研究这个问题专门搞出一门短缺经济学来。

美国在80年代通过卫星估产,发现了苏联粮食不自给的实情,于是联合海湾国家增产打压油价,原油价格从1985年11月的每桶30美元一路狂泻下降到6.9美元,仅仅用了5个月时间,苏联为此损失了100多亿美元的原油和天然气出口收益,同时美国作为世界粮食市场的压舱石和稳定器,在对苏禁运粮食政策失败后,转而开始串联几个重要的农业出口大国刻意控制出口并抬升粮食市场的价格,苏联的外汇流入迅速缩水,流出迅速增加,一增一减,外汇减少以至于无法投资于自身工业,彻底翻不了身,1980年,苏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1982年,自然界又当头一刀,墨西哥艾尔·其琼火山大爆发,火山灰导致全球气温下降,高纬度国家尤其受害严重,苏联粮食严重歉收,1984年,苏联粮食进口达到了4600万吨之巨,苏联疯狂的从世界市场搜罗一切可以买到的粮食以喂饱自己的人民,美国,法国,阿根廷,澳大利亚乃至中国都成了苏联的粮食进口国,几乎是有粮就买,其外汇储备迅速枯竭,最后到了抛售黄金,并将国内粮食储备降低到规定所允许的最低限度的程度,苏联为了赚到外汇喂饱人民,又疯狂压榨石油和矿业产能,但是苏联加大石油产能的努力和西方对这件事情的观察,又进一步强化了国际能源市场价格下跌的预期。

到了1991年,苏联已经彻底山穷水尽,以至于军粮都开始短缺,1991年1月,苏联国防部分管军需的副部长阿尔希波夫两次请求把西方国家用于对苏联进行人道主义援助的联邦德国国防军战备口粮和白铁盒盒装耐储白面包发放给苏军用于救急解决军需问题。

到了3月31日,苏联总统助理切尔尼亚耶夫表示“安全会议讨论的不是安全问题,是粮食问题,而且具体到了面包问题,达到平均标准还缺少600万吨,莫斯科到处都在排队,如果搞不到新的粮食,今年6月就会闹饥荒,各大加盟共和国重只有哈萨克斯坦和乌克兰能勉强养活自己,国内搞到面包形同神话”

由于西方拒绝履行此前做出的援助承诺,苏联副总理马斯柳科夫只能跑到中国求援,中国东挪西凑想尽各种办法,最后抠出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10亿瑞士法郎无偿贷款,并签订了总额为20.8亿美元的中苏1991年经贸合作议定书,把马斯柳科夫感动的老泪纵横。

不解决这个出口结构问题,苏联难有翻身的机会。

2.缺乏内生性产业技术迭代能力

这和第一个问题是相辅相成的,苏联工业化靠买,产业升级靠买,技术进步靠买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这种情况从斯大林时期就开始了,以至于苏联的一五计划甚至可以说是西方工业于大萧条环境下在苏联的重建,比如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哈尔科夫拖拉机厂,乌拉尔车里雅宾斯克拖拉机厂,这三个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拖拉机厂全是从国外买来的,甚至是直接拆运过来重建的,而这三个拖拉机厂占据了当时全世界的大多数拖拉机产能,可以说苏联靠着暴力氪金,硬生生买下了全世界的拖拉机生产能力。

这是第一个引进西方技术的高峰,第二个引进西方技术的高峰则是二战期间,美国的租借法案对苏联的条件是比较宽和的,甚至维持到了战后,美国对英国可是战争还没结束就中断了租借法案。当时美国把类似遥控技术,先进电台技术,早期移动电话技术,彩色显示技术等一类当时的高科技尖端技术都半卖半送提供给了苏联,提供给苏联的卡车技术还针对苏联较为落后的工业基础进行了针对性调整,放宽了对工业水平和路况的要求,比如前保险杠加入绞盘,以便翻浆期路况恶劣时能够在陷入烂泥时自救,更换发动机,使其可以燃烧低标号燃油甚至极端情况下可燃烧重油,简化车灯和其它车内设备以便苏联可以迅速复制,甚至连轮胎橡胶工艺标准都做了放宽调整,说美国当时是卖肾援苏过分了,但说一句有诚意是不为过的。

第三个高峰则是勃列日涅夫时期的买买买,当时由于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联手减产禁运石油,导致全球油价暴涨,苏联很是发了一笔横财,靠着这笔钱,苏联大规模引进西方技术和生产线,买到个什么地步呢?买到直接建立了集全球汽车工业尖端技术和工艺标准之大成,堪称当时全人类汽车工业奇迹的卡玛兹汽车厂,这个汽车厂先进到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就开始利用工控计算机来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其使用的很多技术在技术原产国甚至是验证和还处于试验阶段并没有正式采用的,比如其高度先进的原产自法国的喷涂和钣金工艺,由于太过先进以至于不稳定,是法国雷诺公司派遣了20人的技术团队长期驻厂直到彻底使工艺稳定下来为止。

到了70年代的九五和十五时期,苏联对西方技术的引进已经到了苏联自己成为了多款由美国设计研发的尖端计算机除美国自己外全世界最大的生产国,当时两国产业界的关系好的就快穿一条裤子了,甚至出现过美国的工业企业由于资金紧张,找银行融资,银行因为缺乏抵押拒绝融资,于是去求助于苏联驻西欧的合资公司,苏联驻西欧的合资公司直接说好说好说,给国内打报告,国内调了一批原油来做抵押,苏联公司出抵押品帮助美国的工业企业向美国的银行融资配资,自己从中抽取佣金的案例。

哦对了,苏联的手表的设计图纸及精密零部件制造工艺基本上都来自于意大利和法国。

苏联的技术引进条件实在是太好了,要啥有啥,苏联自己又不差钱,哪怕顶着严重的粮食缺口和饥荒,都要想尽一切办法攒出巨额资金来找西方进口技术,而每次要大规模引进西方技术搞产业升级时,西方又刚好每次都遇到经济危机,这种瞌睡总能遇到枕头的待遇,筚路蓝缕的中国是无法想象的。

但是代价是什么呢?

代价就是苏联一缺什么技术,第一反应是去找西方进口而不是自己研发,这种路径依赖最终摧毁了苏联的内生性产业技术迭代能力,苏联太依赖进口技术还导致苏联的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严重缺乏竞争力,其工业品基本上大多数只能在经互会体系内部消化,无法出口创汇,从1970年到1980年的10年重,苏联外贸总额为4460亿卢布(按金卢布算),而和经互会的其余9个国家的贸易总额居然达到了2465亿卢布,占了整个外贸的55.2%,什么叫内循环啊(战术后仰)。

情况严重到什么地步,按照时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的话说“1986年国际市场上石油和天然气的价格暴跌,我国的出口传统一向是能源载体占有很大的比重。怎么办呢?最合乎逻辑的办法就是改变出口结构。可惜,能迅速做到这点的只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我国的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比如就拿机器制造业来说吧,其产品出口规模在1980年到1986年并无变化,但事实上大部分产品只行销倒批经互会国家。资本家门所购买的大概还不到整个机器制造业出口量的6%,这就是我们基本上只能出口原料的原因。”

上面列过的出口数据,实际上是把经互会的内循环部分也算上了,如果把经互会的数字去掉,只看国际市场,那么数据怕是只会更难看,更“拥有核弹的沙特阿拉伯”。

就算不能做到“全产业链,样样第一”,也至少应该做到拥有内生性产业技术迭代能力,并在部分关键供应链上拥有让全世界断供的能力,否则苏联绝无胜机。

3.当一个好的老子党

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超主权普世帝国体系总崩溃的最后一部分,但是这次大崩溃源于东欧剧变,东欧为什么要剧变?因为再不剧变真的活不下去了。

老子党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慈父永远是一手执鞭,一手给饼的,你不能光打,古人尚且知道小杖受大杖走的道理,你一天三顿打,不反待若何?

美国和日本还是老子国呢,你看日本人哪个不对美国感恩戴德的?因为在末代幕府将军麦克阿瑟同盟阁道格拉斯公的统治下,日本人过上了旧日本帝国时期不敢想象的生活,有午餐肉吃那肯定山呼万岁啊。

而苏联对经互会体系内的盘剥实在是太过分了,经互会体系内的贸易使用的是一种叫记账卢布的东西,这种“货币”(我姑且称之为货币)本质上是一堆账面数字,没有任何实体支撑和信用担保,本质上是一种军票,它不能自由流动,不能兑换黄金,不能自由购买物资,而是在经互会内部依据经济计划进行贸易之后,用来冲账用的……

说宝钞都算抬举它了,擦屁股纸至少还能擦屁股,这玩意就是一堆账面数字,连擦屁股都擦不了,美国现在印的绿纸再滥,好歹只要你拿着绿纸是真的可以自由买到黄金,买到石油,买到粮食,买到工业品的,但是记账卢布这个东西在经互会国家是不能拿着这些数字去找苏联直接购买物资的,当然理论上你确实可以这么做,但问题是由于苏联已经在布拉格逐一发送过装甲部队表演过不听话的小弟是什么下场了,所以事实上你不能这么搞,最骚的是经互会内部交易价格是经互会内部“协商”的结果,这种苏联枪口下的协商是怎么回事大家都懂,然后出现了苏联高价出口原材料,低价进口工业品,交易货币是一堆冲账数字,用原料剪工业品的剪刀差这种旷古未有之奇景。

这比美国还过分,至少绿纸还能自由交易。

最后的结果就是东德和捷克斯洛伐克这类经互会内的技术担当长期无法从经互会内部技术贸易中平衡收支,只能借债维持运转,70年代末就外债爆表了,80年代的东欧剧变,本质上是经互会经济体系的总崩溃,就算没有结算货币停用卢布一样要崩溃,这种冲账数字换实体财富的行为是不可持续的。

这还是经济上,政治上苏联最严重的问题是有“西班牙溃疡病”,所谓“西班牙溃疡病”,就是拿破仑时期,法国为了彻底控制西班牙而对已经表示臣服和顺从的西班牙动武,想要把西班牙的统治者换成自己人,最后引发了本来已经顺从的西班牙的激烈反抗,最后形成了西班牙溃疡。

苏联也有这个毛病,作风极其霸道,在华约体系内容不下一点反对意见,对已经臣服的附庸还是非要动武,非要把已经臣服的地区换成绝对信得过的自己人,非要强行复刻自己的模式,非要忽视客观条件把当地的社会制度强拗成跟自己一样,波兹南一次,布达佩斯一次,布拉格一次,联合舰队一次,阿富汗一次,还企图对南斯拉夫也来一次,拿破仑也就搞个西班牙,苏联是逮谁搞谁,连捷克斯洛伐克这种传统亲俄国家都能被逼反,让人瞠目结舌。

美国现在就是这么搞的,在伊拉克复制自己的选举人团制度,最后整出个什叶派之弧来,令人哄堂大笑。

本来俄罗斯在东欧的历史形象就不好看,甚至可以说东欧地区唯一的历史共识就是反俄,因此手段应尽量怀柔羁糜,把矛盾控制在较低程度,只要总体来看愿意顺从和配合就好,对于东德和捷伐这种技术担当且顺从程度较高的国家,应该倍加呵护,形成橱窗效应,苏联刚好反过来,谁顺从就往死里盘剥谁,谁应该羁糜就忽视客观条件强行改土归流,强行宣扬王化,跟当代美国人一个嘴脸。

另外,苏联还应该意识到一点,它的职责在于确保社会主义超主权普世帝国体系的生存,但这个帝国的最终胜利以及染红地球的希望,在中国,就算要争抢领导权,等弄死西方再争不迟,就算有矛盾要拍桌子,关起门来拍,打开门来必须一团和气,必须达瓦里希,哪怕做戏也要做全套。

非要写公开信,非要把矛盾公开化,非要把家丑外扬,非要把内部不合暴露出来。

4.禁卫军继承法

苏联每一次权力交接都要政变一次,每一代领导人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把前任给全盘否定了,不搞出一次思想混乱和政局动荡不舒服。

斯大林把除了列宁其他人全打倒了,玉米又把大林子打倒,勃列日涅夫又把玉米打倒……等到地图头上台,表示我不是针对某一任,我是说在座整个苏联都是垃圾……把否定前任玩到了极致。这根本就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应有的政治伦理,这是鞑靼人在争夺汗位。

就算你玉米非要否定点什么,你就不能光盯着贝利亚搞吗?你往死里搞他,大家不会有任何意见,斯大林是伟大的,坏事都是贝利亚搞的,这么简单的道理你不懂吗?你干嘛去搞秘密报告否定斯大林?斯大林是谁?那是世界共运的皇帝!是他妈的神!如果说世界共运是荒坂集团,那么斯大林就是荒坂三郎,哪怕他只是个装在盒子里的死人,你也得老老实实叩头喊万岁!

你一个教宗带头朝神像泼粪水,当街搞司马昭式的刃出于背,那就别怪下面的信徒以孝治天下了。

5.按住苏军,按住军工复合体

苏联军工复合体比美国军工复合体还过分,那是真正做到了“朝廷要是不安排妥当了,这藩啊,十年八年也撤不了”。

巨大资源投入到军事工业上,却没有投入到真正至关重要的方面,对国土防空军有一种病态的痴迷,美国都把核打击重心转移到海基核力量上了,对空基核力量基本上就是随便赏两个枣的摆设性质了,苏联还在高强度研究截击机,并把巨大无比的资源投入到国土防空体系上,这简直意义不明。

经济总量中的10%投入到军事中,目前世界上好像也就沙特这么搞,真就坐实了拥有核弹的沙特。

至于苏军,勃列日涅夫第一次中风,就是因为在裁减核军备的问题上和当时的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克元帅吵架吵出来的,事情本身且不谈,你一个苏军元帅,和苏共总书记就核裁军谈判这种轮不到你管的事情吵架吵到对方中风,你觉得这合适吗?这叫党指挥枪吗?

1971年3月30日闭幕的苏共二十四大上,勃列日涅夫已经定调了,要裁军,不扩散核武器,限制战略武器,省下钱来搞经济转型,和美国达成军备控制协议,这是党已经做出的正式决定,你苏军必须服从党的领导,结果勃列日涅夫召集军队和国防工业领导人在自己办公室里开会,本来以为是宣布一下党的决策,结果想不到军队方面上蹿下跳,大呼小叫的闹了5个多小时……最后勃列日涅夫上头了,也跟着吼,军队方面这才闭嘴。

后来勃列日涅夫去海参崴和福特开会,本来条款都谈好了,莫斯科的政治局委员们突然通知他,以格列奇科为首的军队不同意与美国签订军备协议,勃列日涅夫傻眼了,马上打电话回莫斯科方面协商,最后闹到勃列日涅夫破罐子破摔,放出话来福特我不见了,我这就回去莫斯科开政治局会议,要跟你格列奇克算总账,格列奇克被勃列日涅夫这种近乎于政治同归于尽的做法吓坏了,又赶紧道歉,然后勉强同意了协议条款,勃列日涅夫气不过,直接中风……福特看足了笑话,家丑花式外扬,最后福特把自己的狼皮大衣送给了勃列日涅夫,把勃列日涅夫感动的老泪纵横……

一出十足的闹剧。

后来为了按住桀骜不驯的苏军,勃列日涅夫在1976年开始暗示苏军授予自己元帅军衔,格列奇克又开始作妖,搞些什么把勃列日涅夫的元帅肩章上的金星做的比普通元帅军服的标准款式要小这类鬼把戏,最后闹到格列奇克不明不白的暴病而亡,勃列日涅夫直接任命自己的政治盟友乌斯季诺夫为国防部长,并且跑步前进把乌斯季诺夫直接晋升为大将,然后元帅。

这下好了,总算被按住的苏军终于臣服于勃列日涅夫,元帅军衔终于被授予勃列日涅夫,军装规制也是正常的,各种苏联军事荣誉这才作为承认勃列日涅夫军头地位的保证被授予勃列日涅夫,以至于勃列日涅夫得了个勋章帝的称号……这实际上是一次苏共按住苏军的艰难斗争的成果,并不完全是勃列日涅夫个人好大喜功。

非要闹的如此难看,所有人都难看。

又一次的,社会主义国家非要用鞑靼人的方式搞政治。

不把这些问题解决,苏联衰亡就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