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流行语和流行文化对台湾的影响

台湾的网络上,一直有“警惕”或者“抵制”使用大陆用语的声音,不过也有很多人不以为然,认为语言本来就会逐步演化的,台湾的READr 团队4月12日对此专门发表了一个研究文章。

READr发布的文章中,

称“今年 16 歲的高中生林俞淨(化名),她看的節目是《明星大偵探》、使用的通訊軟體是微信、與朋友聊天的文字是簡體字、著迷的手機遊戲是《王者榮耀》。”

“無獨有偶,現年 20 歲的南部大學生小妤(化名),手機裡常用的 APP 是微博、微信、騰訊視頻,用來關注她喜愛的大陆藝人消息。”她們常把「視頻」、「閨蜜」、「打 call」等在大陆流行的詞彙掛在嘴邊,並不特別覺得在臺灣使用有什麼奇怪;被問到會不會使用「服務員」、「網民」等字詞時,還回問記者:「這不是大家都會用嗎?」

實際分別詢問大學生小妤、高中生林俞淨,兩人都表示不太看臺灣的節目,小妤還說到,有時身邊人在討論臺灣偶像劇時,自己常在狀況外,「臺灣紅什麼其實不太知道。」

但一提到最喜歡的明星與藝人,兩人不約而同地回答—— 大陆藝人肖戰、王一博;有趣的是,兩人愛好的大陆藝人,都是圍繞在一部 2018 年底上映的大陆 IP 劇《陳情令》。

林俞淨說,自己之前就相當關注肖戰,「後來他又出演了《陳情令》,《陳情令》的原小說是我看過的,是我比較喜歡的小說,因此特別找來看(劇)。」

小妤更興奮地分享,「我是因為親戚看才跟著看的,《陳情令》是真的很紅,去年(2019 年)超火的!它延燒到今年都還在火,你可以去搜一下就知道。」

小妤還提到,自己為了關注大陆古裝劇《陳情令》男主角王一博、肖戰的消息,因此特別會去關注微博,「為了看懂大家在討論什麼,自然就會學他們(大陆)的流行用語,像是打 call ,就是為明星聲援的用語。」

「閨蜜找我出門」、「他顏值擔當」、「這東西好種草」⋯⋯當臺灣年輕人琅琅上口的字句離不開大陆流行語,背後體現的是兩岸的文化交流,還是不對等的文化滲透?

一位在中南部教書近 10 年的老師吳子午(化名),在教學現場注意到學生使用大陆流行語的頻率日漸增加。「平常上課互動時,學生就突然蹦出一句,『網紅』、『學霸』、『老司機』這種詞彙;當下提醒他們,這是大陆來的詞彙,但學生大多不以為意,久了也就沒有特別提醒。」

READr团队搜集了台湾主攻大学生群体的论坛 Dcard,用爬虫方式抓取近 8 年累积的391万篇论坛文章,分析使用最多的大陆用语,

以 2020 年为基准,前 15 名使用頻率最高的大陆中用语分别为「閨蜜」、「立馬」、「特好/特別好」、「網紅」、「顏值」、「小姊姊(小姐姐)」、「在線」、「奇葩」、「信息」、「好評」、「套路」、「老司機」、「學霸」、「佛系」、「視頻」。

500

而进一步分析发现,使用这些用语最多的版块是BL(boyslove),追星和戏剧综艺三个版块,显示大陆流行文化对台湾年轻人的影响。根据台湾“文化部”影视广播产业趋势研究调查报告,自 2009 年起,大陆电视剧播出时数连年成长,从2009年的占比15.4%增长到2018年的31.4%,超过了韩剧,日剧,和排名第一的台剧时长差不多。

500

对此现象,台湾具有台独意识的人士是对此存在抵制的心理和思想的,例如READr团队文章中采访的台湾中研院社会所研究员汪宏伦,

其首先说“語言文化的交流,本來就是無可避免、也很正常的事情。”

“不過,汪宏倫指出,大陆與日本、韓國等帶動流行文化亞洲國家不同,對臺是有主權宣示、領土主張,臺灣人不能輕忽大陆的政治意圖,

「認為他們(大陆)講的話比較好聽、用的詞比較精準,這種意涵著『中心跟邊陲』、『尊跟卑』關係,還是太深刻地存在於很多人對兩岸關係的想像,認為大陆才是文化的根源,如果是這樣想的話,的確是會讓臺灣這個共同體的基礎,造成鬆動。」他舉例。

汪宏倫也提到,大陆對臺戰略都已註明所謂的「入島、入戶、入腦、入心」,「這並不是要強調敵我意識,是臺灣人有沒有自覺。把大陆當作臺灣文化的根源跟源頭,會產生不由自主盲目的崇拜、要去依附大陆,這樣的想法是非常危險的。」

「自己要有自覺,這個背後有沒有任何政治意涵、政治效應,這些效用就是作用在你自己身上,如果有這種自覺有培養出來的話,文化交流所造成的詞彙傳播,就不必特別擔心。」

汪宏倫強調,「臺灣人要不卑不亢的面對中華文化,這件事情非常重要,但這還是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