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高等教育是育人,还是军备竞赛?

《经济学人》文章称目前各个国家的大学生比例都在快速上升。

政府也非常热衷于发展高等教育,认为这是促进社会流动性和经济增长的手段。在美国,光是学费补贴每年都有将近2000亿美元。但是文章认为大学教育的好处被高估了,而且也低估了不断扩大高等教育造成的代价。最后大量的公共资源就被投入到了无意义的“大学军备竞赛”中。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为了追求高等教育学位,其实学生本人和政府能够得到的回报越来越少。雇主现在要求员工达到他们工作压根不需要的学位,而学生们为了更高的学位也不断推迟就业年龄。

韩国目前70%的年轻人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但是失业人口中50%左右都有大学学历。所以很多学生其实在经济角度都是浪费钱,而资助他们上大学的政府项目也是在浪费钱……

500

高等教育最直接的体现方式就是高等教育接受者和未接受者之间的收入差距。人们普遍认为这些差距加起来就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文章认为,这种计算方法本身就有缺陷。大学学位可以给毕业生找工作时带来便利,比如向雇主证明此人的智力和勤勉,而这两点是进入大学就必须展现的基本素质。但是大学学位并不能完全证明一个人是否合适于某一项工作。

随着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学历仅仅成为人力部门刷掉求职申请的门槛,低学历人士被这种偏见隔离在了体面的工作之外。

发达国家有1/3的大学生最后都不会毕业,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比尔盖茨或者扎克伯格。肄业生花钱学习了,社会也投入资源了,但是最终没能转化为经济效益。而且他们对大学的认知也会因此被误导。

500

(韩国家长参加大学招生政策会)

政府真正应该做的是给人们在学校以外的地方提供更多机会。比如政府可以先反思自己的招聘思维,其实很多职位并不需要大学学位。另外,还可以帮助非大学毕业生证明自己拥有正确的技能,从而获得更多的在职培训。

而大学毕业生可以在私营企业领域展现自己的竞争力。而且如果大学可以收紧证书的颁发,那么还可以促进社会上以工作能力为培训重点的短期课程。而雇主也会愿意承认那些学位。

这样的计算方式可以培养出更有效率的劳动力,增加社会生产力,并且节省大量公共资金。同时,此举还可以促进社会流动性。政府方面可以将更多钱投入到大学前教育,并且对那些有能力上大学却无法负担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助。

目前,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的学生,都已经被这种“学位军备竞赛”毒害了。他们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技能和效率,仅仅是因为其他人都在学……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