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个世界第一的工程项目,却一直没有一个中文名?
【本文由“闻博”推荐,来自《“中国天眼”31日正式对全球开放》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guan_15852784271780
各国应该在中国期刊上用中文首发研究成果!
这应该是将来努力的方向,但现阶段要求中文不行的外国科学家只发中文期刊显然还办不到,所以现阶段最好要求中英文同发,并且是中国的期刊。这是中国取得影响力的方式。
说到影响力,该项目的名称不得不说一说。
一个世界第一的工程项目,却一直没有一个中文名,说实话,这个锅只能由国家天文台自己背,这个大项目从一开始就没有正式的中文名,一直叫FAST(500米球面射电天文望远镜英文的首字母缩写)。
你去看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官网,里面只有FAST,没有“天眼”。所谓的中文名“天眼”只是媒体在报道中给的一个描述性的俗称,决非官方正式名称。
即便你不去国家天文台官网,你从央视平时的报道中也能看出端倪:FAST正式交付使用的新闻联播报道中,只提“FAST”;而在平常的多次报道中,主要都是提“FAST”,有时候只是在开头提一下“中国天眼”,所以你只要多注意平时的报道,就能咂摸出味来了----它不像郭守敬望远镜、墨子号卫星、悟空卫星等等,一出口就是中文名(报道中绝无英文名称)。所以说这个项目没有正式中文名,一点没有冤枉它。
作为世界最大口径射电天文望远镜,项目高大上,可是别老叫什么 “FAST”了, 连个正式的中文名都没有, 尽早起一个中文名吧,这是命名权、传播力和文化影响力的体现。这个FAST我看既可以用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命名,也不妨用为之呕心沥血的总师南仁东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