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不理退出北京,百年老字号越做越差,转身速食前路坎坷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贵且难吃”成了人们对于狗不理的普遍认知。
3月29日,有媒体报道狗不理北京前门店已经停业,门前也挂上了“店内装修”的字样。对此,狗不理集团相关人员做出回应称,“目前只是在结构调整”。对于未来是否会重新开业,现在还在考虑中。
有道是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狗不理作为一家百年老字号,走到今天人人不爱理,一定是有原因的。
100多年前,一个名叫高贵友的年轻人在一个村子里开起了包子铺。因其手艺很好,包子铺的生意也红火的很,高贵友经常忙的不可开交。高贵友还有个小名叫“狗子”,于是村子里便逐渐有了“狗子卖包子不理人”的说法,“狗不理”之名也由此而来。
1858年,“狗不理”包子正式成立,原本只是卖个本地小吃的小本生意越做越大。
直到2006年11月,“狗不理”正式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首批中华老字号;五年之后,2011年11月,国务院又将其列入了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渐渐地,狗不理越走越“高端”。
一盘最普通的小笼猪肉包,一笼八个卖98元,一个12块多;虾仁包一个35元;花生米一盘58元... ...这样的定价实在是有些离谱。不仅吓跑了天津本地人,就连外地游客现在到了天津,看到“狗不理”也得绕道而行。
原本“老字号”作为质量和口碑的保证,定价高些也可以理解。问题是,狗不理定价虽高,却没有相应的高质量服务,大家心理落差就这样形成了。去年,一位旅游博主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则有关狗不理王府井店的吐槽视频,当时王府井店并未直接回应,而是指责该博主侵权并声称要报警处理。没想到最后官司没打起来,自己家门店先关门了。
2005年,狗不理在经营模式上进行了一次转变。2005年4月,狗不理包子被天津同仁堂收购。此后,狗不理便开始逐渐收缩门店范围,逐渐将重心从连锁餐饮转向了速冻食品和线上销售渠道。
然而现实的问题是,狗不理到底能不能把速冻食品卖好?
狗不理集团旗下的狗不理食品有限公司以速冻食品、糕点等二次加工食品为主业,于2015年11月在新三板挂牌上市。然而,在上市五年之后,便从2020年5月11日起,终止了股票挂牌。
退市并没有影响狗不理对于速冻食品的信心,依然将其作为主要转型方向。目前,其业务范围已覆盖线上线下等多种渠道,在京东、天猫均设有线上旗舰店,销售包括包子、汤圆等产品。其中,销量最高的,还是要属速冻包子。
速冻食品的路其实也不太好走。三全、思念这些企业已经在速冻食品领域占据了非常稳固的市场地位,且就当下人们的认知而言,大家还是更喜欢在线下买速冻食品。相比之下,狗不理不仅是“半路出家”,还要将主要目光聚焦在线上。因此,这条路能不能走通,还是有很大不确定性的。
无论如何,狗不理若想要走得更远,还是要认清现状。毕竟,对于吃包子这件事儿来说,大家可能并不会在意你有多么高端大气上档次,还是要看包子本身好不好吃。若是以小吃起家,却洋洋自得地耍起了大牌,消费者自然是不会买账的。
百年老字号走到今天实属不易,如今狗不理关闭门店转型做速冻食品,也实在有些丢了“老字号”的体面,让人惋惜。但之所以走到今天这一步,归根到底还是自己没有打好这手牌,一手好牌打的花里胡哨,但就是没打到正点上。
速冻食品究竟能不能带狗不理重返巅峰,还是需要时间的证明,但狗不理最好把步子走得稳健些,不要再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