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BCI的金主爸爸就知道,这原来是个政治博弈工具
从昨天开始我就纳闷,这个BCI到底是何方神圣,能让H&M、耐克这些品牌指哪儿打哪。去他们官网仔细转了一圈,好家伙,我发现这个组织是西方国家打着NGO的口号政治博弈的工具啊!瞧瞧他们资金合作伙伴:
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隶属于美国联邦政府机构;丹麦国际开发署(DANIDA),丹麦外交部的;德国技术合作公司(GIZ),德国政府的;瑞士联邦经济事务总局,瑞士的......
说是NGO,但看看背后的金主爸爸,代表谁的利益不言自明。
这等于是西方几个国家投资搞了个国际非营利组织(NGO),一通漂亮话让自己在棉花行业的“道德制高点”。初期干点好事儿,然后不断拉企业入会,会员多了,有规模和影响力了,他们自然而然就成了“权威”,掌握行业标准和话语权。这时候就能反过来控制企业,收钱“卖证”啦,输出价值观啦,谁不听话排挤谁。
西方搞这些东西真的是有一套,整出这么一个平台来,拜登连字都不用签一个就能“制裁”,还美其名曰NGO组织发起,企业自愿行为,呵呵。打蛇打七寸,应该先制裁B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