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上韩国为什么老与我国争锋
在“文化”上韩国为什么老与中国争锋
薛海权
韩国对中国的“文化侵略”互联网上是这样说的:这几年,韩国人对中国文化历史似乎越来越有兴趣,不停的篡改我国历史,企图对历史进行整容。韩国“无耻”地抄袭中国文化,篡改中国历史有:
1韩国将由中国传入的“江陵端午祭”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
2韩国准备在2008年完成“整体风水地理”项目的申遗准备工作。
3韩国学者“考证”认为,神农氏和李时珍都是高丽人,针灸、《本草纲目》都属于韩国。
4韩国有将汉服与祭孔大典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打算。孔子甚至被考证为韩国人。
5韩国学人称活字印刷术是韩国发明的,在德国举办“韩国是印刷术的起源国”展览。
6韩国历史书称韩民族在迁徙中唤醒了中原的黄河文化和红山文明。
7韩国将中国古代边疆政权“高句丽”说成属于韩国,历史上是与中国居于平等地位的古代政权。
8韩国将中国的东三省说成是韩国民族的历史舞台。
9韩国将中国的浑天仪印到新版的一万韩元的背面,成了韩国人古代的科技成就。
10韩国学者林俊泽的《韩国史》,把包括上海在内的中国大部分领土划入古代韩国版图。
11韩国历史小说《蚩尤天皇》将中华民族始祖之一的蚩尤演化成韩国祖先。
12韩国学者声称中国典籍《山海经》里的很多神话都源自韩国。
韩国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呈以下几个特点:1掠夺呈全面性,由点到面,凡是中华文明的优秀杰出之处,必定看到韩国据为己有的野心。2参与呈全员性,对中国文化的掠夺,韩国从上到下全员参与。组织方面,有韩国政府机构、媒体、企业,历史研究机构,民间组织。在人员方面,有官员、历史学者、作家、演员、普通民众。掠夺方式呈多样性,只要可以掠夺,不折手段“申遗”以期获得国际认可。发表歪曲史实的历史作品,拍摄并输出歪曲史实的影像作品,举办各类主题展览及学术研讨会以壮大声势。4掠夺手段呈幼稚性。韩国对中国的“文化侵略”使用的手段是低劣,经不起推敲的,得不到国际认可。其行为是满足极端民族主义,经不起历史和科学论证。
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是否可以看出点什么问题(以上的观点可能不一定完全正确,可能值得商榷)?
我们再来看看caoxian又是怎样做的呢。据很多资料显示,以及很多去过chaoxian的人说 ,他们篡改历史的表现的更加明目张胆。在很多展示、纪念chaoxian战争的场所几乎或者说完全见不到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的巨大牺牲与作用(个中缘由在此不必多说)。
因为亚洲国家(尤其是东亚国家)特殊的“文化背景”在世界大家庭中应该说是相对比较“爱面子”的一种文化现象,这可能跟自大(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有密切的关系。反过来说,近代以来由于故步自封,在“文化”“思想”“理念”以及“科技”上全面落后于西方世界以至于被“挟持着先进理念”而来的“蛮夷”所“欺压”,以至于强烈反弹,由极度的自卑产生出强烈的自尊诉求。
韩国之所以对过去的宗主国,“文化的母体”(这方面他们也可能不太愿意承认,但理想很丰满,实际很骨感,这个是无法改变的)有些不以为然,无非是在近代以来,在 西方“先进思想”、“科技”“理念”的影响,进逼下“节节败退”。以至于产生了逆反心理,对过去几千年的臣服倍感“屈辱”,在他们心目中作为宗主国的“文化”也不过如此。随着韩国在逐渐接受了西方文化的浸润,经济得到巨大的发展,逐步自信起来。一旦有所成就必然寻求“自信”,必然要从文化上寻求突破,寻求自己的“根”的“本源”争强好胜,希望荣誉多多益善,希望在人前(人类社会)出人头地是人性使然。但是用过去式来解释现在的格局和秩序显然于理于情相去甚远。
要证明一个民族的优秀,显示本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显著地位单凭嘴上说说是不行的,单单经济的强势远远不够,“软实力”的彰显在当今的世界是如此的重要,这一点对凡是具有雄心,又荣誉感强烈的民族都极具诱惑力(这同样是人性使然),可以理解。这些年来借助经济的强势崛起,文化的发展也取得不小的成就尤其是韩剧在早几年不仅影响了周边国家像某大国、日本这样的先进国家,更是走向了世界,音乐人psy(鸟叔)的一首《江南style》风靡全球。但凡事都有两面性,随着 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地进步,随之而来的雄心如果不能恰当的把握,有时会适得其反雄心的膨胀带来心胸的狭小。近些年来韩国抢注了或者说正欲抢注很多与中国有关(当然,有些因为历史的原因无法界定。这个问题下面的文字将有所涉猎) 或者说证据确凿的文化产物。韩国不但将物质文化的东西大肆“鲸吞”列如“泡菜”这种有明显差异的说成是他们的唯一来源。居然将孔子,屈原说成是“韩国籍”,不但将历史人物据为己有,现代人物有一样在争,最近的例子,中国各地纪念“朝鲜族诗人尹东柱”,这引起了韩国的不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客观来说这也是有原因的。就世界范围来说,从人类发展史来看,单一制国家的概念除了像中国这样的几千年大一统的国家,放眼世界范围真的不多。所谓“国家”更多的是地域概念。应该说国家概念的雏形最早是出现在“威斯特法利亚和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基本完全形成。所以“政权”受当时条件的限制有效的管辖必然受限。这就给国家间的纷争埋下了隐患。领土是这样,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地域上所发生的事情好的都想据为己有,坏的不是尽力掩盖就是唯恐避之不及。作为韩国来说长期是视中国为宗主国,这个历史事实是不容否认的。从历史传说“箕子到朝鲜”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后来的所谓“高句丽”、“李朝”等历代无论是生活在朝鲜半岛还是大兴安岭地区的政权都依附于中国历代王朝 的这是不可否认的。再着说了,但凡一个强势的文化的产生往往是伴随着具有大量人口生活的积淀悠久的历史传承,人烟稀少地域荒僻不能说完全不会产生什么“出色”的文明,的确出现可能性概率很小。所以,“中华文明”这个世界公认的“母体”文明作为影响广布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这也是事实。当然近代国家概念的强化,民族国家的理念致使世界各民族都在寻求“存在感”,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固然是各民族极力追求的,但要有个度,过分强求必然会纷争不断,更要依据事实。盲目的追求轻则纷口炮不断重则上升到rezan,那是多么悲哀的事情。
在这一点上日本就做的不错,尽管历史上做了对不起中国的事情,但中国这个老师他是不否认的。至于韩国为什么出现处处与中国争锋,可能还是发展阶段的问题,相信等到他们进一步发展到更高阶段时心态会有所变化,期待这一天的到来。最近榫卯又引起争议,这些可能在过去单一制国家不那么成型时可能不那么被多么的看重但现在不一样了现韩国的地域位置虽然说不是什么荒僻之域但绝不是“中华文化”“类似于四大文明古国”的最佳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