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王大赛,网络文学请求出战

  崇祯十四年某个平平无奇的午后。

  著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在家中拿着红笔对着《水浒传》写书评,一边画圈怒赞“施耐庵牛逼”,一边痛骂“这里不行,那里不行,还是让俺来改一改”。

500

  于是乎,金圣叹骂骂咧咧地留下了一本经他腰斩过的七十回阴谋论版《水浒传》,以及“不孝子宋江”“梁山群丑”等争议性金句,让后世的评论家和书粉缠缠绵绵吵了几百年。

  如果有人穿越到那个时代,有幸买到一本《金圣叹评点》,翻开一看一定会大吃一惊,“这不就是批注版弹幕吗?

  1.书评演变史:

  从单向吐槽到双向互动

  《金圣叹评点》是我国最早的书评交流形式,又叫评本,是中国小说史上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

500

  后来的脂砚斋评本红楼梦也是模仿金圣叹,曹雪芹写一本,脂砚斋就马上跟进抄录评一本。第一本脂砚斋评本甲戌本诞生于乾隆十九年,一直到乾隆三十九年,脂砚斋仍然在奋斗在“追更”第一线。

  “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这句流传很广的经典香菱评词,正是出自脂砚斋之手。

  这些书评金句,引领并补充了后世研读红学的视野和观点,与原著的传播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只可惜“出一本,抄一本评”的交流方式太过滞后,即使作者本人想找评本作者来battle一下,也无“交手之地”。

500

  如果明清时期有实时的书评“弹幕”,这帮文人实时斗法,刀光剑影,想必场面非常精彩,宛如一出古代版“吐槽大会”。

  可惜这“吐槽大会”只能存在于我们的幻想中。

  网络时代让一切变得可能。网文读者与作家的“交手”容易且实时——小说每更完一个章节,追更的读者便端起键盘逐字逐段的跟评,时不时还能遇见作者亲自下场battle,书评区里嬉笑怒骂,有考据有注释,有段子有抒情诗,热闹非凡。

500

  起点读书《大明文魁》评论区

  作家与读者的距离被史无前例的拉近,这是网络文学最与众不同的一点。

500

  读者的创造力也前所未有的释放:同人创作、剧情猜想、科普常识、人设探讨、应景图片、预言剧情、说段子玩梗……有时候,起点的“本章说”(起点读书APP的书评功能,即数字阅读版“弹幕”)甚至比正文还好看。而这种共创文化不仅存续于作家和读者当中,更随着网络效应广泛传播,形成了“网文梗”和“流行语”,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500

  2.这些年流行过的梗,

  都来自网络文学

  提到网文梗,不少读者的“初代记忆”大多是“在下叶良辰”。

500

  或许是网文代入感太深,一位自称叶良辰的男子通过一段早期言情网文男主式说话方式,让叶良辰戏剧式的走红网络,在社交媒体中引发了米姆现象。

  拥有类似传播路径的网文梗还有阅文旗下作品《斗破苍穹》的“恐怖如斯”——小说男主几乎每遇见一个略微有点实力的人物都会发出“恐怖如斯”的感叹,使得这四个字成为“十分恐怖”的代名词。

  现如今,它不仅拥有自己的百科词条,甚至还有自己的贴吧和一众拥趸。打开B站,搜索“恐怖如斯”,你可以找到上千条相关的衍生视频。

500

  事实上,网文文化与ACGN(漫画、动漫、游戏、小说)大圈层文化之间也影响颇深:“主角光环”“金手指”是大家公认的网文主角必备挂件;“太监”一词再不是指某种古代官职,更多用来吐槽某些作家的作品“无疾而终”,再也不更;“寄刀片”成为网文读者催更作者的不二利器。

  阅文集团大神作家三天两觉为了应付读者催更,甚至把自己被读者逼更的复杂心情写进了《惊悚乐园》第233章《拖稿属于正常现象》里:“封不觉冷笑,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般的神情:‘别冲动,把刀先放下,大家有话好好说,再宽限我几天,真的,几天就好。’”

500

  

500

  《惊悚乐园》第230章—235章的标题和本章说,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一个被催更逼疯的作者和读者的相爱相杀

  除了内容造梗,作品题材同样也是产梗胜地。

  古早“霸道总裁”流派至今风靡网络,玄幻修真也不遑多让。或许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和研究,亦或许是痴迷于历朝历代术士、道士的故事传说,修仙题材堪称是网文热榜的常青树。

  “修仙”一词也成为流行语,是Z世代网民对“节食”、“熬夜”的戏谑之称。遇上雷雨天等极端天气,常有网友拍照并配上修仙题材的“渡劫梗”发在社交网络上,“不知是哪位道友在此渡劫?”

500

  早期的网文作家大多造“梗”而不自知,许多“梗”源于对现实生活和虚空想象的总结和归纳。而如今,伴随着作家读者的更迭,网络文学已成Z世代主导的天下。网生一代的作家网感更好,“造梗”“埋梗”信手拈来,读者“玩梗”也更加熟稔。网文梗由“顺其自然”转向“主动为之”,几乎已成头部作品的标配。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显示,阅文集团2020年新增作家Z世代占比80%,其平台读者Z世代占比愈六成。

  网文梗大多与ACGN文化相辅相成,互相影响。比如起点读书发布的《2020年度阅读报告》中,提到的“稳健流”。

500

  “稳健流”的开山建派可追溯到90后作家言归正传作品《我师兄实在太稳健了》,“稳健”二字是这个流派的精髓。

  它脱胎于电竞直播梗“他(打的)太稳健了”和动漫《我家大师兄脑子有坑》。言归正传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坏人死于话多”“主角杀人永远不补刀”等电视剧、网文耳熟能详的叙事技巧,为主角进行了“绝不给自身留下一点隐患”的“稳健”改造,被读者戏称为“杀人扬灰白事殡葬服务一条龙”服务。

  这种“不动稳如老狗,一动石破天惊,动后悄声走人”的行事风格也被称为“苟流”,所谓“苟到最后应有尽有”。

500

  经对二次元文化和电竞文化的“博采众长”,“稳健”二字在网文写作中发展壮大,并由此带动了“稳健流”的诞生,这离不开Z世代读者的文化共创。

  和“稳健”类似,“思想迪化”也诞生于这种多元文化之下。

500

  小迪:没有人比我更懂骨王 !

  这个梗来自动漫《OVERLORD》中的角色迪米乌哥斯,他十分崇拜动漫中的另一角色安兹,认为安兹无所不能,永远滴神。当安兹做任何事情时,迪米乌哥斯都会脑补安兹大有深意,然而事实上安兹并没有想这么多。

  陈小春版的《鹿鼎记》中也有类似现象,韦小宝的宫廷小团伙成员索额图就无时不刻不在脑补“韦爵爷一定大有深意”。

500

  所以“思想迪化”又称脑补流,也可以被解读为一种自我攻略。

  这个网络用词被95后作家黑夜弥天敏锐地捕捉,把这种创作方式引入《平平无奇大师兄》后,在起点掀起了“迪化流”狂潮。

  除了多元文化的影响,也有不少网文梗出自作者的原创构思、写作“CALLBACK”技法和读者互动中。

500

  比如大兴西北。它源于网文《第一序列》的一个配角大忽悠之口。他通过算命忽悠别人“你今日必有血光之灾,化解此劫的唯一办法是大兴西北”。由于该忽悠模式过于大义凛然(魔性洗脑),经过读者在书评区不断玩梗的病毒传播后,逐渐扩圈成为了起点新一代的话题热词。

500

  这是属于这个时代网文创作的独特活力。

  3.网文梗和跳动的时代脉搏

  想了解一个时代,就必须了解这个时代所盛行的流行文化。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无厘头文化在香港兴起,主导整个十年的香港社会,直到亚洲金融风暴后才慢慢消退。随着周星驰喜剧电影等在内地的广泛传播,无厘头文化再度生根,深刻影响了80后和90后。“做人如果没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分别”的咸鱼梗,“小强,小强你怎么了小强!小强你不能死啊!”的小强梗,“我养你啊”“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在座的各位”……这些经典台词衍生的梗文化至今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500

  网文文化也可以被看作是某种“无厘头”——一种当代人在快节奏社会中情绪压力的精神自我投射,渴望哪怕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小人物也能够通过奇遇逆袭,面对现实问题通过自我成长选择稳健流发展,看见历史中的不平不正之事能力挽狂澜、挽大厦于将倾,成就普通人的英雄梦想。

500

  在这其中,网文梗是年轻人发起的反宏大叙事的“非主流表达”,是感受时代脉搏的趣味注脚,亦是网络文学文化内核的体现。它生长在上亿条的书评互动里,年轻人的社交圈子里,并在时间和空间的流变中不断翻新,始终保有蓬勃的生命力。

500

  数据来源:

  《2020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

  “文学使人更加包容,而不是越发狭隘”,这句话无疑在这个时代,为网络文学和网文梗的制造和传播写下了最好的注解。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