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档综艺口碑逆天,网友:9.3分我都嫌低……

文:周樱雪

来源:拾文化

文/周樱雪

最近,腾讯新上了一档节目,传说大家看完节目后,评价是这样的:

500

500

这档新综艺叫做《一本好书》,口碑爆棚,豆瓣评分达9.3分。

目前,《一本好书》播出了三期。分别是《月亮与六便士》《万历十五年》《三体》。根据官宣,似乎还有《尘埃落定》《暗算》《查令十字街84号》等几部。

500

每部大概时长1个小时,最关键的是——统统由老艺术家来领衔演出。毕竟,舞台剧对于演员的素质要求很高的。看了三期下来,光是赵立新老师的台词功底就令我惊掉了下巴。

先来和我一起看看前三期节目,都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吧。

《月亮与六便士》

《一本好书》的第一集,选取的是《月亮与六便士》。

众所周知,《月亮与六便士》讲述的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对撞,书中那一句“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感动了无数文艺青年。

500

其中,六便士指代的是现实,月亮指代的是理想。

《月亮与六便士》的故事,从一场家庭聚会开始。由赵立新饰演青年作家毛姆,黄维德饰演男主角斯特里。

《月亮与六便士》的故事很简单:

因为一场家庭聚会,青年作家毛姆认识了一个典型的“人生赢家”,当时还是证券经纪人的斯特里。为什么说斯特里是典型的“人生赢家”?首先,他妻子貌美,儿女成双,家庭和睦;其次,他事业有成,彬彬有礼,仪态大方。

500

他的人生看上去很完美。

然而奇怪的是,就在艾米与斯特里共度的第十七年婚姻的时候,斯特里消失了,艾米怀疑斯特里出轨了,于是便拜托毛姆前往巴黎,去寻找斯特里。

500

毛姆于是来到了巴黎,找到了斯特里,令人惊讶的是,斯特里没有出轨,他抛妻弃子的原因竟然是——为了艺术追求。他住在很破旧的房子里,吃简陋的食物,过寒酸的生活,却一心扑在了绘画上。

500

可是艾米不相信这一切,因为结婚十七年,她从来不知道斯特里喜欢绘画,知道真相后的艾米,决定自强自立,不再操心斯特里。

而斯特里差点病死在巴黎,幸亏一个男人救了他,但是不幸的是,男人的老婆跟着斯特里跑了,但斯特里辜负了她,于是,她自杀了。

斯特里的所作所为令毛姆十分生气,毛姆用道德、用良知都无法改变斯特里,最终,斯特里过着穷困潦倒的余生,直到死在小岛上,再无人过问。

500

这就是《月亮与六便士》的主要内容。

其中,斯特里的原型,是法国后期印象派大师保罗·高更。高更是谁?就是那个与梵高一生都相爱相杀的男人。不过《月亮与六便士》的故事和高更的生平轮廓相似,但不完全相同。

《月亮与六便士》一书,主要通过讲述斯特里人生的际遇和改变,讲述了理想与现实的对撞。

500

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明显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理想持一种谨慎又现实的态度:

斯特里最终获得了孤独的自由,但又死于自由的孤独。但是,作者对于斯特里还是持肯定态度多于否定,因为斯特里定义了另一种成功。

如同毛姆在接受采访之时说的一样: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薄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

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经纪人,年薪一万镑,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

我想,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500

而《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斯特里便是如此,抛妻弃子的斯特里,看似是无恶不作的恶徒,但是我们又不能站在道德高地去批判他,他亦有自我的追求。

《万历十五年》

《一本好书》的第二集,选取的是《万历十五年》。

所谓万历十五年,其实就是1587年,这一年,是平平淡淡的一年。

500

但只是看似平淡而已。实际上,这一年,是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

《万历十五年》的开场从幽暗的定陵开始。

王劲松老师主演晚年万历,在踏上陵寝龙床之前,他回忆了自己的一生,主要分为孩童万历期间,与张居正的种种瓜葛,和青年万历时期,关于立太子的种种事件。

500

万历,名为朱翊钧。在孩童时期,对他人生影响最大的人物是张居正,张居正这个人,对万历的要求很严苛,从来都不表扬万历,张居正要求万历做一个完美的道德楷模。

500

张居正为了不让万历浪费粮食,甚至不让万历吃饱饭;为了让万历养成勤俭朴素的美德,剥夺了一切享乐和游戏;为了让万历专心读书,甚至把万历喜欢的宫女换掉;为了教导万历忧国忧民,强迫万历进行劳动。

张居正看似什么都没有做错,他做的一切,不过是在促使让万历成为一个完美的道德楷模。

500

但是,万事万物过犹不及,在严厉的管控下,万历心中对张居正颇有微词。尤其是当万历掌权之后,发现一直教导他勤俭的张居正家中,竟藏有万贯家财的时候,价值观瞬间崩塌,因而对张居正“因爱生恨”。

张居正死后,万历为张居正安了一个“专权乱政”、“谋国不忠”的罪名,甚至想对他“断棺戮尸”。“威权震主,祸萌骖乘。”八个字,生动的刻画了这场失败的教育。

这是万历与张居正之间的恩怨纠缠。

500

青年万历的忧愁,主要集中在立太子一事。虽然青年万历后来当了万历皇帝,但明代特殊的内阁票拟,让万历只成为了一个提线木偶。

500

万历想让郑贵妃所生的朱常洵做太子,但是群臣们以辞官为威胁要求立长子朱常洛。万历非常痛苦,但又无计可施,只能一年年的拖延,因为立太子太晚,导致朱常洛没有接受正常的太子教育,即位即驾崩。

青年万历备受打击。晚年万历干脆采取鸵鸟政策,不理朝事,在深宫郁郁寡欢直到死去。

万历皇帝,在历史上被称为最消极怠工的皇帝。但是《万历十五年》这本书又从侧面告诉我们:

不是万历想消极怠工,而是他根本没有任何决定权。

500

万历的一生,像是被河水裹挟着前进的泥沙一般,左右都由不得他。年幼的时候受张居正约束,要求做完美道德楷模,年轻的时候被制度约束,票拟制度让他没有丝毫决定权……他曾尝试与张居正斗,与制度斗,都输了,最终无计可施,干脆臣服命运。

直到今天,仍旧有很多人讨伐万历,认为万历导致了明朝的灭亡。但实际上,早在万历之前,明朝灭亡的悲剧已经被注定。

《万历十五年》巧妙的是,借助1587年这平淡的一年,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王朝“蝴蝶效应”一般的覆灭。1587年,什么都没有发生,但1587年,一个王朝灭亡了。

三体

《一本好书》的第三集,选取的是《三体》。

500

《三体》是中国科幻走向世界的第一部本书,无论国内外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如果说《哈利波特》描绘了一个丰富的魔幻世界,魔法带给了人类惊喜,那三体文明带给人类的就是突破想象力的科幻宇宙。”

《三体》的故事比较复杂,即便是《一本好书》,也只讲述了《三体2》,第一部和第三部涉猎不多,因为仅仅是《三体2》,就容纳了8个知识点,分别是:

三体人脱水、人列计算机、古筝行动、面壁者计划、思想钢印、黑暗森林法则、降维攻击、水滴。

500

《三体》的故事,差不多可以概括为对这八个知识点的逐一讲述。

《三体》的开场从赵立新饰演的罗辑的自白开始,罗辑发现,在太阳系之外有一个拥有三颗太阳的星球存在,这颗星球被称为三体。

三体人和地球人生活方式不一样,因为三颗太阳的缘故,三体人的世界很不稳定,分为乱纪元与恒元纪,乱纪元的时候,人们集体脱水,恒元纪再浸泡。

500

500

因为三体世界很不稳定,所以三体人创造了人列计算机。

但是不稳定就无法创造如同地球一般灿烂、持续的文明。反观地球,只有一个太阳很稳定,于是三体人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进攻地球。

但地球人也不是白痴,打算集合力量对抗三体人,但是还没杀敌,自己的内部就出现了叛军——降临派,降临派为了便于地球三体组织与三体人联系,创建了一只大船“审判日号”。

为了取得叛军上获取的三体人的情报,地球防务安全部情报人员史强,被分派到了一个任务,这个任务被称为:古筝行动。

500

地球的科学技术,令三体人感到惶恐,于是三体人打算锁死地球的基础科学,令地球的科学技术得不到发展,从而进一步毁灭地球。

地球人发现了三体人这一阴谋,制定出了对抗计划,就是面壁者计划。针对地球的面壁人计划,三体推出了破壁人计划。

当面壁人说出自己的想法之后,破壁人能够迅速拆穿,就比如其中一位面壁人,提出了思想钢印计划,破壁人就当场拆穿了他。

500

而在此时,在对抗三体人的过程中,罗辑参透了宇宙社会学的核心——黑暗森林法则。

这时候,三体世界向地球发送了水滴,但是罗辑用黑暗森林法则威胁三体文明收回水滴,最终三体文明收回了水滴。

地球保住了一线生机。

但是后来,程心接任执剑人之后,三体文明又对地球发起攻击。万有引力号在得知这消息后,投票表决,向宇宙广播了三体星系所在的位置。

500

于是三体文明被毁灭。而凌驾于三体文明和地球文明的歌者文明,在途经三体星系旁的星际空间时,发现了三体文明被广播出的坐标,却发现三体星系已经被摧毁。

在清理三体文明遗物时,歌者发现了被其称作“弹星者”的地球文明,并随手投掷了一片二向箔用降维攻击的方式将其毁灭。

《三体》的最终,地球文明被毁灭,所以《三体》的另一个名字叫做《地球往事》。

这大概就是《三体》的主要内容。

500

在刘慈欣为我们讲述,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中,也进行了许多的哲学探讨,《三体》全文,亦可当作一本哲学书籍来看。

其中的宇宙社会学,亦对人们的生活有所借鉴。

500

因为《三体》比较复杂,《一本好书》是首个能够将其改编并搬上舞台的节目,这种勇气还是很值得赞扬的。

无论是《月亮与六便士》《万历十五年》《三体》,都是经典的名著,经过历史的检验和民众的认证,被搬上舞台不失为一次创举。

而这些书,蕴含了很多哲理,对我们人生也颇有益处。

500

就像赵立新说的那样:

“读书不需要人人都觉得某本书特别好,重要是能借此引发自身的思考。”

总的来说,《一本好书》节目,用耳目一新的方式,为我们呈现出一场场视觉盛宴。在《一本好书》的带领下,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被好书吸引,能够在手机之外,捧起一本好书来阅读。

对全民阅读的期待,可能就是观众给《一本好书》打高分的原因。

倘若能如此,《一本好书》便已经算是功成名就了。

End .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