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在敲打懂王,是谁在背后数钱

Hi大家好,观网老鸽鸽Kris又飞回来啦。

上期节目我给白左媒体评了个奖,没有评给白右,不是它们不够优秀,仅仅当作睡前消遣的话还是很有笑果的,看完能做很快乐的梦。但这份快乐属于西方以外的人,西方人get不到,就拿福克斯新闻来讲好了,在美国不管是粉它的人还是黑它的人,都是越看怒气槽越满,所以它不是笑话合集,而是讨贼檄文,是民主党政治犯罪档案,那么啥也别说了,直接去对线吧,社会就这样被撕裂了。

如今,移民问题、身份政治、气候变化等等议题,都是一点就炸的火药桶。我私下跟外国朋友聊到这种畸形的社会状态,他们都显得非常沮丧,然而在这一切乱象的背后,有人一边推波助澜一边笑着数钱,默多克就是这样典型。

默多克家族来自苏格兰北海旁边的一个小地方,移民到澳大利亚之后出了很多人才,有牧师有作家有军官有钢琴家,还有个著名英语语言学者沃尔特·默多克——他曾坚决反对澳洲修宪禁止共产党。

500

今天这个家族最著名的成员,莫过于1931年出生的鲁伯特·默多克。因为邓文迪的关系,中国人对这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老女婿既陌生又熟悉,但大多数人其实并不清楚,这位长者掌握着多大权力,他跟席卷西方的政治风暴又有什么关系。

简单来说默多克掌管着一个全球性传媒帝国,包括多个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出版社,以前还包括电影公司。其实家族式媒体大亨过去很常见,比如《华尔街日报》的班克罗夫特家族、《华盛顿邮报》的格雷厄姆家族、《洛杉矶时报》的钱德勒家族,和《纽约时报》的奥克斯家族。不是因为他们多爱探究真相,而是因为媒体当年确实是非常赚钱的生意。但现在传统媒体江河日下,所以前面提到这些家族除了奥克斯的第五代传人萨尔茨伯格还在当掌门之外,其他统统为祖传产业找到了接盘侠。

然而有一个家族一路疯狂买买买,造就了一个横跨五大洲、遍布英语世界的媒体帝国,就是默多克家族。当然,他们的业务也缩水了,2019年把21世纪福克斯以710亿美元卖给了迪士尼,现在默多克家族净值两百多亿美元。你可以说他不是传媒大亨里最富的,但绝对是最影响力的,没有之一。

他的报纸和电视台在极大程度上塑造了西方国家的政治,稍微夸张一点地说,西方主要国家的领导人是他从口袋里拎出来的。英国脱欧不是英国工人领导的,而是《太阳报》领导的的;特蕾莎·梅入主唐宁街10号靠的不是民意,而是《泰晤士报》对她对手的抹黑;满口胡言的特朗普打败了几乎成精的希拉里,并且让红脖子们爱得欲仙欲死,靠的不是为底层人民谋福利,而是福克斯新闻;在澳大利亚默多克更是呼风唤雨,想捧谁谁就上,想搞谁谁就下。这么一个枭雄式的猛男,是怎么来的呢,总不是从天而降的吧?

要认识默多克,就要去他的故乡澳大利亚墨尔本。据说当地的孩子,可能从出生到识字到念书到打工到休闲到养老到登讣告,每件事都会跟默多克家族的产业发生关系。鲁伯特·默多克的父亲基斯是个新闻人,一战的时候写文章曝光英国将领在拿澳新军团士兵当炮灰,并因此成了国民英雄,结交了大批政要名流,当上了《墨尔本先驱报》的主编。他收购了一系列报纸,把它们当作奖励或惩罚政治家的工具:约瑟夫·莱昂斯曾经帮基斯的电台业务扫除监管障碍,作为报答基斯把他捧成了澳大利亚总理。后来俩人闹掰了,基斯怒道:“我把他放上去,我还能把他赶下来。”

然而尽管生前风光,基斯去世之后真正传到鲁伯特手上的,只剩阿德莱德的《新闻报》。当时21岁的默多克刚从牛津大学毕业,是校园著名左派人物,列宁胸像摆桌上,人称红色鲁伯特。很快他就发现,共产主义思想在尔虞我诈的商业战场上帮不了他,只有父亲言传身教的那套权力交易术最好用,就是拿媒体到政客那里去榨取优惠。

500

在收购一系列地方报纸之后,默多克创办了澳大利亚第一份全国大报《澳洲人报》,用全国舆论平台替全国人民选择政府,选谁呢?选放松监管,不限制媒体公司规模的政府,通常是保守派政府。最终,默多克在澳大利亚形成实质性垄断,整个国家每卖出去10张报纸有7张是他家的,不但主导了澳大利亚政治议程设置,而且可以让国家领导人政治性死亡,迫使他们如履薄冰地迎合默多克的政策偏好,因此工党的陆克文把他称为“澳大利亚民主制度里最大的恶性肿瘤”。

尽管默多克成功驯化了本国领导人,但毕竟澳大利亚属于西方文明的边缘地带,要建立真正的媒体帝国必须进军伦敦。六十年代末,默多克先后收购了周报《世界新闻》和日报《太阳报》,并开启了三版女郎的传统。这样的报纸叫做红头报纸,就是报头用红色做底色,是最八卦的小报。

顺便讲个知识点,为什么英国的小报这么发达呢?因为反诽谤法律太严格,举证责任在被告那里,也就是说原告无需证明报道虚假,但报纸必须证明内容真实,为了做到这一点,非正常拍摄就成了行业规则——现在某些英国媒体祖传运镜方式,藏着掖着就很有那味儿——这样一来就导致这些小报猛料多得不得了。另外英国人不像美国人那样家里订报纸,主要还是在报刊亭买报纸,所以小报得把文字做出音效来,让人一眼扫过去就听到“买我买我”,它们在内容上必须不断刷新底线,来博取吃瓜群众的好评。

500

1991年,撒切尔夫人和默多克。

在有了群众基础之后,默多克就有资本跟政治家眉来眼去了,这时他遇到了意识形态上的灵魂伴侣铁娘子撒切尔。撒切尔大刀阔斧改变劳资关系,倡导自由市场,她和光花钱不赚钱的BBC相互看不爽,这时候默多克用自己的报纸给撒切尔吹彩虹屁,帮她怼BBC。这忙当然不能白帮,默多克收购《泰晤士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控制了英国40%的报业市场,这种规模的收购按惯例必须先接受反垄断审查,但撒切尔上台之后投桃报李,给默多克大开绿灯,免掉了审查环节。

八十年代中期默多克搞印刷升级,撤离舰队街裁掉90%的印刷工人,引发长达一年的大罢工,撒切尔对他鼎力支持,因为拆掉工会恰好是她的目标。经历了矿工和印刷工会两番大规模的失败斗争之后,英国工会从此一蹶不振。

90年代默多克进军电视,创办天空电视台SkyTV,使英国广电媒体进一步从事业到产业化,也是撒切尔希望看到的情况。没过几年,默多克对英国政治的影响力已经大到了可以拿到台面上公开炫耀的地步,在保守党的梅杰当选总理之后,《太阳报》直接宣布“这是太阳报的胜利”,这句话引起许多人的警惕,再加上他旗下《世界新闻报》被爆出巨大的窃听丑闻,导致他后来的大手笔买卖屡屡受挫。

500

尽管英国媒体业曾经辉煌,但英语世界的重心早已是美国,若论影响力,在美国做大做强才是真正的世界之王。在用小报和八卦杂志试水之后,默多克1976年收购了《纽约邮报》——这是撬动美国保守政治的重要杠杆,通过它结识了许多政治操盘手,比如参议员麦卡锡的顾问、黑白通吃的律师罗伊·科恩以及尼克松的顾问罗杰·斯通,都是特朗普朋友圈里的重要人物。这种人通过混圈子,能把整个政治派别,比如保守派里面各种势力和资源串起来,历任总统都离不开这种人。

默多克进入里根的小圈子之后,用《纽约邮报》充当舆论打手,一边倒地夸里根,有时候角度看似刁钻,比如说他身体好朋友多,这其实是让他更受普通人喜欢,而讨喜是当美国总统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对民主党的吉米·卡特极尽嘲讽之能,尤其突出他处理伊朗人质危机和经济问题的失误。里根上台之后,帮助默多克进入美国电视市场。八十年代中期,默多克前后花了五亿多美元买了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再用福克斯去买电视公司。

直到最近几年,电视可以说一直是美国最重要的大众媒体,没有之一。战后广电事业大发展,50年代开播彩色电视节目,60年代发射同步通信卫星,开启全球电视新纪元,到80年代80%的家庭拥有电视,而电视的普及程度和视觉冲击力,注定其成为政治角逐的战场,时至今日电视仍然是。由于通信原理相似,电视网络最初脱胎于广播网络,美国40年代就形成了NBC、CBS、ABC广播巨头三足鼎立的局面,一直持续到电视时代。

有家资历特别老的公司叫杜芒特,很早就建立了全国性商业电视网络,但后来亏损太多被收购了,默多克想把这些电视台盘下来,组成福克斯的核心业务,而对此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有硬性门槛,不是美国公民不能买电视台。

里根政府在这个关键时刻帮了默多克,迅速批准他入籍美国。不仅如此,里根还取缔了在同一市场内不得同时拥有电视台和报社的禁令,方便默多克电视和都市日报双管齐下;后来老布什又进一步允许广电网络自营黄金档节目,默多克直接用电影公司做节目来养电视台,尤其注意吸引当时的中青年人群,凭借肥皂剧、动画片、体育比赛、脱口秀、真人秀,成为了与老三台平起平坐的电视网络。许多著名节目《辛普森一家》《X档案》《美国偶像》,都是在福克斯首播的。

默多克深知政治风向、监管政策和商业利益之间的关联,他支持的政治家必须有利于生意,哪怕不提供专属的优惠,至少有利于媒体行业赚钱。在里根之前,国家要从内容上规范广电行业,敦促各家遵循“公平原则”,即讨论任何公共事务时都必须把正反两面的话都说到位。1987年里根力压国会取消了这一规定,理由是这个规则限制媒体讨论争议话题,因此遏制了民主,在这之后表面上美国媒体更民主更自由了,实际上更极端的立场、更劲爆的语言成了新的财富密码,其结果就是政治极化,也就是美国今天饱尝的苦果。

当然,政治极化也有技术变革方面的因素,电视时代数字技术则大大降低了开通新频道的成本,消除了进入壁垒,一大批极具党派色彩的政评节目应运而生,更不要说网络时代使最有表达欲的极端分子掌握了扩音器。举个简单的例子,老一代美国人晚上打开电视基本就是老三台,播着差不多的新闻,正话反话都说说,普及面比较广,虽然无聊但有利于铸造社会共识;现在打开电视,新闻之外的选择太多太多,直接筛掉大批对政治不感兴趣的人,剩下的只能在极端和更极端内容当中做选择,长此以往人们对事物认识形成巨大差异,美国社会矛盾逐渐走到难以调和的地步。

在这样的大趋势里,默多克的媒体帝国扮演了什么角色呢?作为时代华纳旗下CNN的对位竞争者,1996年福克斯新闻正式诞生。默多克请来尼克松和老布什的媒体顾问罗杰·艾尔斯挂帅,后者把福克斯明确定位为美国右翼人士发声的平台,并且故意让节目里充斥着谩骂和争吵,来体现保守派作为弱者的不懈斗争,于是不到六年收视率就超越了CNN。

艾尔斯当年为尼克松服务的时候,就提出共和党应该有自己专属的电视新闻。如今在默多克麾下,艾尔斯终于实现了当初的梦想,默多克一切朝钱看,而媒体的生财之道就是把新闻做成粉丝向节目,于是再也无需伪装成中立的新闻网络,摆明就是党派政治项目。

福克斯的主播们几乎全部都在输出右翼意识形态,尽管每个人侧重角度不同,但全都是在延续和拓展艾尔斯的个人观念,他尽管不上节目不出镜,但每一个福克斯新闻人都是他的倒影。其实所有媒体,只要是人办的,都必然带有意识形态偏见,自由派媒体当然也是如此,这一点洋媒吐气节目其实一直都在批判,然而它们和福克斯这种纯粹的宣传机器存在根本性差别,前者至少还有在追寻他们认为的真相,后者根本就是揣着明白割韭菜。

这样一来,一个过去沉寂的群体被唤醒了,那就是极端右翼,他们一直不信任政府,也不信任左倾的媒体,现在媒体界终于有了自己人,他们也变得活跃起来,与媒体不断形成联动。福克斯用高密度、高浓度的电视新闻垄断了美国保守派受众,其他新闻源对他们而言都不可信。慢慢的福克斯就等于保守派。共和党任何政治人物,但凡对角逐总统有点想法,必须到曼哈顿中城的福克斯新闻编辑部去参拜默多克。小布什的撰稿人大卫·弗洛姆感叹道:共和党本以为福克斯在给他们打工,现在才明白是共和党在给福克斯打工。

然而默多克并不把自己跟哪个政党绑在一起,他是个纯粹的商人,只不过刚好在恰右翼饭这件事上没人争得过他,于是他的媒体成了全球特别是英语国家右翼民粹势力的扩音器。

2015年,素人特朗普拜见默多克,其实这两家再加上库什纳家,都是老熟人了,默多克喜欢特朗普小丑形象,因为能带动《纽约邮报》的销量,伊万卡曾经管理过默多克和邓文迪的信托基金,库什纳帮默多克新家搞过装修。但默多克从不觉得特兰普是当总统的料。福克斯新闻的各路主播也没拿特朗普当回事,尽管他在选民当中呼声很高,但福克斯整体上还是支持科鲁兹、卢比奥等人,支持特朗普的反倒是更边缘更激进的Breitbart、OneAmerica等媒体。

那时候默多克还没反应过来,以往都是他先看准政治黑马,再把激情澎湃的非主流基本盘交到其手上;这次,特朗普走网红路线自带基本盘,而且与福克斯新闻受众高度重合,如果默多克一意孤行跟特朗普作对,等于是让所有观众在福克斯和特朗普之间二选一,今后生意就不好做了。

默多克和特朗普都是人精,都很清楚如果特朗普抵制福克斯会造成什么后果。所以哪怕特朗普竞选中提出的口号都与默多克的新保守主义理念截然相反——默多克支持对外军事干预、支持移民、支持TPP,《华尔街日报》的社评更贴合默多克的想法——他也没办法,因为炒作民粹开弓没有回头箭。

后来福克斯新闻老板艾尔斯多起性骚扰丑闻被曝光,辞去董事长职位。于是默多克“退休返聘”,重回新闻第一线,这次福克斯跟特朗普穿同一条裤子,把反特朗普的嘉宾主持换成挺特朗普的。肖恩·汉尼提就是后者的代表。在他的节目上,各种极右翼小报、小网站的猜测甚至谣言都可以作为素材出现,比如希拉里魔鬼附体和外星人P" alt="500" />

特朗普当选之后,默多克进一步协调福克斯和白宫的关系。他把最黄金的时间段分给最支持特朗普的主持人,每晚八卡尔森、九点汉尼提、十点英格拉汉姆,再加上早上的福克斯与朋友们,这些节目把特朗普最核心的粉丝群吃得死死的。有粉丝供养,福克斯新闻自然成了美国电视界内容之王,有线电视没有福克斯根本卖不出去,新闻为福克斯创造了80%的收入,利润率超过50%。2020年平均每天有至少190万观众,黄金时段有360万观众,创下有线电视新闻频道的纪录。

在福克斯新闻的带领下,围绕特朗普形成了一个由媒体、政客、民间极端组织组成的右翼生态圈,他们争先恐后地抛出各种阴谋论,刺激粉丝竭尽所能揭露所谓精英的黑暗真相,催生了一套似是而非或根本毫无证据的另类现实,比如绝大多数福克斯观众认为特朗普是美国历史上成就最大的总统,新冠疫情是民主党的骗局,特朗普要王一般地归来,“人们英雄般地努力搜罗证据,企图证明难以置信的事是唯一可以相信的事”,这话不是我说的,而是历史学家霍夫施塔特五十多年前在《美国政治中的偏执风格》里写的,放到今天毫不过时。

500

2020年大选之后,福克斯新闻在口径上并没有跟特朗普保持一致,导致后者无比愤怒,诅咒福克斯已经死亡,并鼓动粉丝看其他更边缘的极右翼媒体。默多克知道这样下去只会失去重要收入来源企业客户,因为尽管它们在文化上属于保守派,却并不希望看到美国社会动荡和宪法危机,因此必须控制损失;而特朗普迟早要下台,而且东山再起的机会越来越小,得罪也不要紧。所以《华尔街日报》《纽约邮报》都在国会山事件后发表了呼吁特朗普下台的文章,就连福克斯主播卡尔森也罕见地批评了特朗普。福克斯新闻的最优解就是让美国社会回到易怒但稳定的状态,然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最近福克斯掌门人拉克兰·默多克提出,立足“中右”定位,做忠诚的反对派,反对是就拜登政权而言的,忠诚是就美国政体而言的,然而经过四年洗脑大批用户成了特朗普的毒唯粉,除了哥哥不管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全员恶人,整个美国政坛烂透了,他们并不接受福克斯这种讨巧的定位。

所以风光了四年之后,今天的福克斯面临隐忧,首先特朗普走了,世界进入了平淡的新闻周期;其次民主党回来了,许多福克斯主播因为传播虚假信息要吃官司;另外,保守派观众已经内部分化,许多人流向Newsmax这种不断给阴谋论打补丁的极右翼网站。但这些事都不足以让今天的默多克烦心,相比美国政治的左右裂变,一场翻天覆地的行业变革给他带来的挑战更大。

这十年来经过一轮轮巨头之间的商业合并,如今搞纸媒的新闻集团和搞电视的福克斯公司,都只能算是轻量级玩家,而且电视就和当初的报纸一样,处于持续衰退之中。特朗普在社交媒体的崛起更是直接证明,推特这样的科技公司能够提供人与人直接互动、内容直接抵达受众的平台,媒体这种中间商行业地位不再牢固。哪怕最近默多克在主场澳大利亚和政府联手跟谷歌脸书较劲,成功让科技巨头掏腰包为新闻付费

但其实大家都知道,如果没有主权实体的干预,在互联网平台面前,传统媒体已经失去了议价主动权:你为了追求影响力在我的地界免费租了一块田地,用来深耕内容,怎么能指望我这个地主给你的庄稼付费呢?所以长期来看,默多克必须评估旗下资产,卖掉前景不乐观的业务,追逐新的增长点。

3月11日默多克就90岁了,不久前他和迪士尼的两年限制交易期已过,可以再次进行大手笔买卖,所谓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也许未来不久我们就能看到他的传媒帝国版图发生巨大变化。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多少商业帝国在这个星球表面来了又走了,但有一件事是不变的,如果一个社会缺少坚持实事求是、为全体人民负责的主心骨,放任金钱和权力秘密交易,甚至用法律为它打开方便之门,那么被收割的永远是绝大多数底层普通人。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我是Kris,一个普普通通的观察者。如果你喜欢这样的媒体故事,请记得点赞收藏,投不投币无所谓,但要转发哦。最后,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号 @洋媒吐气Kris 我时不时会在那搞点事情。我们下期再见。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