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火星实景:虽不能身临其境,仍可以目睹真容
火星(英语:Mars;拉丁语:Martis),形成于太阳系诞生后2000万年。是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仅次于水星的第二小的行星,为太阳系里四颗类地行星之一。西方称火星为玛尔斯,是罗马神话中的战神,也被称为“红色星球”;古汉语中则因为它荧荧如火,位置、亮度时常变动让人无法捉摸而称之为“荧惑”。其外表呈橘红色,是因为地表被赤铁矿(氧化铁)覆盖,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则与地球相近,但公转周期是地球的两倍。火星亮度最高可达-2.9等,但在大部分时间里比木星暗。
火星大气以二氧化碳为主,既稀薄又寒冷,遍布撞击坑、峡谷、沙丘和砾石,没有稳定的液态水,南半球是古老、充满撞击坑的高地,北半球则是较年轻的低地平原。火星上有太阳系已知最大的山奥林帕斯山,最大的峡谷水手号峡谷。
火星有两个天然卫星:火卫一和火卫二,形状不规则,可能是捕获的小行星。火星有四艘在轨运行的探测器,分别是火星奥德赛号、火星快车号和火星全球勘测者号以及MAVEN火星探测器,表面还有许多火星车和着陆器,好奇号、洞察号,以及结束任务的火星探路者号、凤凰号、勇气号和机遇号等等。根据观测的证据,火星以前可能覆盖大面积的水,也观察到类似地下水涌出的现象,南极冰冠有部分退缩,雷达数据显示两极和中纬度地表下存在大量的水冰。
苏联、美国、欧洲、日本、印度、中国已陆续发射数十艘太空船研究火星表面、地质和气候,包括轨道卫星、登陆器和漫游车。总计大约有三分之二的任务在完成前或是才要开始时就因种种原因而失败。
火星距地球的最近距离约为5500万公里,最远距离则超过4亿公里。将物体由地球地表送往火星每公斤约要花费30900美元。不仅成本昂贵,而且还存在诸多技术难题。目前暂时无人可以登上火星,身临其境,但借助探测器拍摄的影像,我们仍有幸可以目睹其真容。
从1960开始,苏联和美国相继开始发射火星探测器。在多次失败后,1964年美国水手4号发射成功,并首次拍摄到火星实景照片。
但水手4号传回的充满陨石坑的火星照片粉碎了人们对火星文明的幻想,认为火星只是一个如月球般布满陨石坑的死寂星球。随着后来水手9号等拍摄的巨大峡谷、火山和疑似流水遗迹,火星的独特性、液态水和生命的可能性又重新引起人们的兴趣。
2013年12月9日,美国“好奇”号火星探测器有重大发现,在火星上发现了存在古湖泊的证据,湖里的水可能是可以饮用的淡水。
2018年好奇号拍摄到盖尔陨石坑中蠕虫状化石,可能在水下形成。这是当地曾经长期存在湿润环境,并有简单生命出现的证据。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 2021年2月5日20时,“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动机点火工作,顺利完成地火转移段第四次轨道中途修正,以确保按计划实施火星捕获。3月4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发布由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的3幅高清火星影像图,包括2幅黑白图像和1幅彩色图像。
1996年,著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在应NASA(美国宇航局)要求而写的报告中列举了探测火星的理由:
1.火星是地球上人类可以探索的距离较近的行星之一。
2.大约40亿年以前,火星与地球气候相似,也有河流、湖泊甚至可能还有海洋,未知的原因使得火星变成这个模样。探索使火星的气候变化的原因,对保护地球的气候条件具有重大意义。
3.火星有一个巨大的臭氧洞,太阳紫外线没遮拦地照射到火星上。可能这就是海盗1号、海盗2号未能找到有机分子的原因。火星研究有助于了解地球臭氧层一旦消失对地球的极端后果。
4.在火星上寻找历史上曾经有过的生命的化石,这是行星探测中最激动人心的目的之一,如果找到,就意味着只要条件许可生命就能在宇宙中行星上崛起。
5.查明火星上有无绿洲,绿洲上有无生命以及生命存在的形式类型。
6.火星探测是许多新技术的试验场地,这些技术包括大气制动利用火星资源产生氧化剂和燃料返程用遥控自动仪和取样远程通讯等。
7.虽然南极陨石提供了火星上少数未知地域的样本,但只有空间探测才能窥其全貌。
8.从长期来看,火星是一个可供人们移居的星球。
9.由于历史的原因,火星探测是进行国际合作的理想项目。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