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在自己上学的阶段,英语阅读能力要比听说写重要,似乎国家也是想侧重培养这个能力
【本文来自《不支持取消英语在中小学的主科地位,这不就等于变相的闭关锁国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Lamento
英语可以在初高中进行选修培养,我们中国人长期以来对于英语学习的定位就是错误的。
第一,说实话,中国的英语教育及其失败,投入大量的教育资源,大学本科毕业的人,连个基本的复合句都无法说出来,简单句语态时态乱七八糟,外国人一听就懵逼,不要用我们中国人中文的思维去和外国人交流,也别总觉得人家外国人对你笑呵呵好像就是认同你英语水平了,其实很多外国人对中国人说的80%的英语都是蒙懵逼的,只能靠前后对话内容和反复的信息确认才能和你沟通,你说的很幸苦,真的,人家听你讲未必就轻松,尤其是正规场合人家还得陪你演,要不然局面不是很尴尬?太难了,如果你不知道这是什么感受,咱们中国人听好些个外国人讲中文就是那种感受。摊手,所以本来教育就很失败了,资源就浪费的很多,这样的英语教育不如砍掉部分资源转去别的学科上。
第二,我虽然不是英语专业,但是早年也在欧洲地区学习,现在常年驻外基本上已经和当地人无障碍交流了,不怕大家嘲笑,自从远离英语母语国家(虽然我在东非这些地方,英语仍然是他们的官方语言,但是平常老百姓这个英语能力嘛,就。。呵呵了,但是还是比绝大多数中国人好太多了,如果是高级知识分子,那么英语能力跟他们爸爸国其实没有区别),我现在的英语,其实已经大幅退化了,无论造句的多样性还是词汇量的衰退都被当地环境所影响了,因为你平常跟很多人交流根本用不上在欧美地区那么多的单词和句式,因此环境确实影响语言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让我觉得很可悲的是,有的家长知道语言环境的重要,于是一定是让自己的孩子去国际学校,贵族学校,ehmm,要一口的伦敦腔是吗?或者要达到真正的美音?哦,以为一个发音就能让你觉得这很贵族,很特么很highborn?摊手,结果很多孩子常年在这些学校读出来,结果中文不行,英语也不行,这些家长误以为就是把自己的孩子放进一个好像都是被“英语”包围的环境,他孩子的语言能力就一定能提高,其实这是错的,或者说很有限,因为包围你孩子的英语环境本来就是低水平的,你孩子也只能被动模仿低水平的英语,摊手。
我及其反感就是说一两句中文,中间就带几个英文单词,比如,“我跟你说吼,这很naive,他这个人啊,很simple”我遇到这种中国人,一般不愿意多说话。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尊重自己祖先留下来的语言是一个本分,一种对自己身份基本的自我尊重和认同,说话说中文,要么,你就干脆全英文,这也是尊重别人,你写字,要么就中文,要么就全英文(当然,公文英文的写作是另一个水平,遣词造句的复杂程度对某些英语学生来说是更高维度的难度)。
绝大多数场合下,英语就是交流的工具罢了,它根本体现不了你什么社会地位,况且我实话实说,我们以为的英语在别人当地眼中一辈子都是你中国人的英语,就好像外国人学习中文,能达到我们中国当地人的水平,除了加拿大友人大山这种,真的太少太少了。
我认为我国的英语水平也应该分层级的教育,第一场合,听和说,那么绝大多数的中国学生有一点基础就可以了,至于读和写这种第二场合的,完全可以看个人爱好去学习,更高层级,比如英语正式公文的写作,同传这些,那就交给专业的语言人才去学习了,反正绝大多数中国学生幼儿园学到大学,也就是基本到满足第一场合交流的能力。
最后以一个非专业的驻外人士给稍微具备一些英语能力的朋友一点建议。
第一,英语一定要大声读,非常重要。
第二,英语一定要先听再读,不要看美剧!要看就看英剧,美剧的台词太过粗暴,太过随意,虽然英语已经是国际化语言,美语尤其如此,混杂了大量族裔的俚语方言,发音习惯,而且当代英语并没有一个真正的标准说,最完美的英语是什么样的(哦,可能英国人还是有点发言权,但是美国人肯定不干,印度人这个宇宙强国肯定也不爽),但是我认为初学者以英式英语为模板学习为佳,不仅学习别人的发音,人家的用语习惯甚至更重要的,学习别人的文化和历史,任何语言脱离文化和历史都是死的,多少学点对于提升语言能力很有帮助。。
第三,听完别人的英语,捂上自己的一只耳朵,听自己的发音,然后纠正。。
第四,不要背单词,没屌用,要背就背句子,背段落,虽然单词加手势肢体在很多场合可以交流的,
有点追求和学习能力的你从来不会用单个单词去跟别人交流吧,都是一定放在句子里交流的。
最后,请先学好自己的中文,自己中文都学不好的,很难说英语还能学的多好。对于英语不是母语的人,学习英语的过程很自然都是一个转译的过程,你中文都是一塌糊涂,基本的前后逻辑表达都做不到,你英语能连贯吗?这是基本的常识。
大部分说的在理.
不太同意2点, "分层级的教育"这块.
个人(86年人, 河北)感觉在自己上学的阶段, 阅读能力还是比听说写这三项更要紧些, 隐隐觉得一来国家更想侧重培养大多数学生的阅读能力, 以便大学/研究生阶段做研究时方便读懂文献? 二来相对容易, 金钱成本和时间成本也比培养听说能力低不少, 师资配套也更容易保障. 说的话有一点基础, 但得像您一样在国外, 有语言环境才真的不难吧? 没那个环境和开口的需求可就真难了.
另外, 和在国外不一样.在国内,单词对大部分人来说该背还是得背, 没辙. 和阅读看剧啥的结合着, 比如某天背到了XXX, 看剧时发现, "咦, 谢耳朵说的不就是那天背的那个XXX吗. 嗯, 原来是在这个场景, 这个用法, 前后的情节是巴拉巴拉...", 建立起场景, 让这个词在记忆中不再孤立. 虽说No context, no meaning, 但毕竟普通学生时间有限, 要完全依赖阅读或者美剧之类的扩大词汇量效率不高,不现实. 而且有些词你一时半会儿也遇不到呢哈哈, 所以感觉需要和背单词结合.
唉, 挺综合的事, 一两句话也概括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