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吃的上海蝴蝶酥到底在哪里?

  每天上午10点开始,上海市中心芮欧百货一层的法国米其林餐厅Joёl Robuchon面包房就会大排长龙,队伍直接排出了商场,延续将近30米。

  排队的人性别不分,年龄不限,拖着箱子的有,带着长枪短炮摄影设备的也有。

500

  ▲ Robuchon门口人潮汹涌

  这支队伍以中线划分,分别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

  排在前半边的人抬头挺胸,仿佛自带滤镜一般自信而有魅力。

  排在后半边的人则显得焦躁不堪,嚼口香糖、不停撸头发、还有一个大哥连续点了7次烟都没点着,彷佛在痛恨昨晚酒喝太多,导致今天起太晚了

  该来的还是会来,大约到了11点出头。一个穿着西装背心的服务员带着歉意和礼貌走到中线位置,对后半边的人们说:“不好意思,因为本店蝴蝶酥限量发售,经过计算,从这边开始的队伍不一定能买到了,大家可以考虑不要排队了。”

  前面的人露出王之蔑视,而后面的人则不乏痛哭流涕、涕泗横流者。

500

  ▲ 蝴蝶酥没货,猛男落泪

  没错,他们因为没有买到一块蝴蝶酥而流泪。

  这种情况,有且只有可能在上海出现,原因有两个:

  第一,全球拿了30多颗米其林星星的Joёl Robuchon,只在上海店的面包房售卖蝴蝶酥

  至于第二点,那就是上海人民,真的很爱蝴蝶酥

500

  ▲ 只在周末Brunch时段售卖的Stone Sal蝴蝶酥

  如果你打开大众点评上海,输入“蝴蝶酥”后,就会发现全上海的搜索结果早已超过了1000条。

  这1000多家大大小小的蝴蝶酥店,与2500万新老上海市民一起度过了漫长岁月。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蝴蝶酥的地方也是。

  从黄河路到淮海路,从老公房社区到精致的外滩,人们讨论着、排队着、品尝着、比较着,江湖中派系林立,串起了一条隐秘而复杂的鄙视链。

500

500

  要说起这两年上海卖的最好的蝴蝶酥,那肯定非Joёl Robuchon莫属了。

  只要你在小红书里搜索“蝴蝶酥”三个字,总能看到Robuchon招牌的黑红配色包装蝴蝶酥和各种美女成双成对出现在照片里。

500

  ▲ 举蝴蝶酥的标志性动作

  ©  小红书

  别看全球那么多Robuchon只有上海在做蝴蝶酥,可他们反而是最理直气壮的。

  因为蝴蝶酥这个带着东方韵味的神奇甜品,最早的发源地其实在欧洲。

  20世纪初,这个不起眼的小甜品被发明出来了,做法特别简单:手工开酥,将裹着黄油的面皮不停擀平折叠,一边均匀撒糖,最后上炉烤制金黄。也许是因为做法太简单了,所以直到现在,大家仍然搞不清楚蝴蝶酥到底是在哪里被发明的——有的人说是法国巴黎,有的人说是奥地利维也纳。

500

  ▲ 现烤蝴蝶酥

  ©  sina.com.cn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上个世纪20年代左右,蝴蝶酥漂洋过海来到了中国。

  一百年后,蝴蝶酥在中国大地上开枝散叶,不止是上海,还有东北沈阳的百香林、南边香港的美心和帝苑、北京的中关村茶点、天津的起士林……

500

  ▲ 我们写过的北京中关村茶点

  凭借着洋气的名字、酥脆的口感、甜蜜的味道,蝴蝶酥成功占领了几代中国小朋友的胃。

  在Joёl Robuchon店里,一共售卖两款蝴蝶酥。一款是经典的大蝴蝶酥,形状相比于蝴蝶来说,更加像爱心的样子,表皮是带着焦糖的浅棕色,口感也是从里到外的脆硬,一口下去,“咔嚓咔嚓”地特别好听。

  另一款则是巧克力蝴蝶酥,在经典蝴蝶酥的外皮上,裹上了半边巧克力涂层,相比较起来味道更为浓郁和丰富。

500

  焦糖和巧克力的浓、口感的脆、黄油的香、糖的甜蜜结合在一起,这样一款蝴蝶酥,想不好吃都难。

  可当我有一次排了一小时队,在交房租时带给我的上海房东献殷勤(以期望她明年不要涨房租)时,阿姨看到之后丝毫不留情面地跟我说:

  “瞎七搭八,蝴蝶酥哪能嘎做?阿姨下次给你带点国际饭店的蝴蝶酥吃。”

500

500

  没错!说到上海蝴蝶酥,“国际饭店”四个字肯定是绕不开的。

  上海从未有过一份官方或者民间的蝴蝶酥排名,可国际饭店蝴蝶酥在江湖的地位,与这座酒店的高度一样,长期是上海人民心目中的无冕之王。

500

  位于黄河路南京路交界口的国际饭店,始建于1934年,建成时是全亚洲最高建筑。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国际饭店也都是上海第一高楼。

500

  ▲ 不过在我们这一代人长大的时候,上海的地标已经变成了东方明珠

  “天气好的时候,站在国际饭店的顶楼,我看到过佘山!”这种与生俱来的霸气,让国际饭店的蝴蝶酥也自带一种王者光环。

  每天上午从8:00开始,国际饭店的帆声西饼屋就开始人头攒动,排队时间不长,3-5分钟即可,但熙熙攘攘的人群要一直持续到傍晚,而且一次还不能多买,每人限购2袋。

500

  ▲ 队伍不长,但一直持续

  前面的上海爷叔买了2袋大蝴蝶酥,后面拖着行李箱的小伙则买了1袋大蝴蝶酥,和最后1袋咸蝴蝶酥;

500

  排在第三个的阿姨对着电话大声讲到:“吾在国际饭店,侬蝴蝶酥要伐?没有小的了、也没有咸的,只有大的蝴蝶酥。”

  在国际饭店里,蝴蝶酥也分不同种类。

500

  ▲ 左边是大的甜蝴蝶酥,右边是小蝴蝶酥

  最招牌的大蝴蝶酥大小超过手掌,呈淡黄色,奶香充足、口感极为酥脆;

  咸口蝴蝶酥是前两年的新品种,加了芝士,相对味道淡一点,还有一丝胡椒的香气;

  小蝴蝶酥则最抢手,每天第一个被卖完,还上了上海高铁商务座的礼盒,吃起来方便,味道平衡,口感相对硬一点。

500

  ▲ 如果你没有在上午9:30之前抢到小蝴蝶酥,那么你可以去国际饭店咖啡馆点一下午茶,标配两块蝴蝶酥

  所以即使是国际饭店的簇拥者,不同派别之间也是互相歧视的

  “小蝴蝶酥多好吃,一口一个,每天都是要抢的!九点半就没有了!”

  “国际饭店肯定大蝴蝶酥最正宗!奶香扎足!”

  “芝士蝴蝶酥也蛮好吃的呀。”

500

  ▲ 国际饭店在上海人心中长期代表着一种洋气的生活方式,如今走进酒店,仍然可见旧时风光

  当然,当这三个派派别看到喜欢吃苔条蝴蝶酥和葱花蝴蝶酥的人,就会团结起来同仇敌忾:

  “吃苔条蝴蝶酥的都是洋泾浜!”

  于是,后来国际饭店把这两种蝴蝶酥都下架了。

500


500

  国际饭店蝴蝶酥纵有万千簇拥,但对另一群上海人而言,却完全不值一提。

  他们坚定地站在另一家80年老店,位于淮海中路的哈尔滨食品厂出品的蝴蝶酥。

500

  哈尔滨食品厂原名“福利面包厂”,1936年刚开业的时候,淮海中路还叫霞飞路,聚居着一大批俄侨,这家俄式面包房便应运而生。俄国人爱吃法国甜品,蝴蝶酥也属于其中,就从此流传下来。

  相比于国际饭店,哈尔滨食品厂的蝴蝶酥个头更小,口感更硬而扎实,有点像饼干,甜度也更高。

  如果跟Robuchon的蝴蝶酥相比的话,国际饭店和哈氏的蝴蝶酥,口感各有不同,但气味与其说是黄油香,不如说是奶粉香,更有一种“古早”的感觉。

500

  在淮海路长大的刘阿姨告诉我,每次有新鲜蝴蝶酥刚出炉的时候,那种飘传到街头巷尾的奶香,热腾腾的酥脆口感,会让人一口回到了童年——

  上海食品厂早上喷香出炉的白脱咸棍、中午天津馆的饺子、江夏点心店的豆皮、得了三好学生才能去吃的红房子、夏天老大昌的冰糕、公泰果品店的堂吃西瓜,大热天要排长长的队,家里有人生病了开到证明才能不排队……

500

  “诶诶诶打住!”

  另一批上海人出来说话了:

  “那只是卢湾人的童年吧,你不知道以前去趟淮海路有多远!”

  “哈尔滨的蝴蝶酥也没什么稀奇的,我就喜欢小时候家楼下牛奶棚的蝴蝶酥!硬香硬香的!”

  “我觉得Stone Sal的蝴蝶酥好吃啊!虽然不便宜,但黄油味最正,每周只卖40个!”

500

  如果说江苏省是散装的十三太保的话,那么上海这座6000平方公里的城市,则基本散成了一副麻将,而且是带8张花的上海麻将。

  在黄浦长大的小孩可能爱吃国际饭店的蝴蝶酥;

  在卢湾长大的小孩有些中意哈氏的蝴蝶酥、有些则选择老大昌的蝴蝶酥;

500

  在静安长大的小孩从小吃的是凯司令还有静安面包房的蝴蝶酥;

  而很多在其他地方的上海小孩,小时候的味道,可能就是小区附近牛奶棚、红房子、苹果花园的蝴蝶酥;

  而新一代的上海人,或许则喜欢上了Stone Sal、Cova、甚至Costco的蝴蝶酥......

500

  ▲ Stone Sal蝴蝶酥到底有多脆?

  对于很多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来说,蝴蝶酥里藏着不仅仅是单纯的口味偏好,还有他们的成长记忆。

  在他们小时候,蝴蝶酥是到外地时给亲友带的伴手礼、是考试考的好了之后的奖励,它跟“雀巢咖啡”、“奶油蛋糕”、“丹麦蓝罐曲奇”一样,是一个洋气的东西。

500

  上海人对蝴蝶酥到底有多爱呢?他们甚至为了蝴蝶酥专门办了一场比赛,叫“年度蝴蝶酥大赛”!

  在这场比赛里,一向矜持的上海人民完全放飞自我,把蝴蝶酥做到了真正的“大俗大雅”。

500

500

500

500

500

  ▲ “珠光宝气”的蝴蝶酥

  ©  ish.xinmin.cn

  无论是国际饭店派,还是哈尔滨派,或者是Robuchon派,甚至是这些“蝴蝶酥大赛”的簇拥者,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大家谁也不能说服对方。

  蝴蝶酥鄙视链好像一段莫比乌斯环,没有终点,没有尽头。

  不过在有一点上他们达成共识,那就是:蝴蝶酥这个东西,还是阿拉上海的最好吃。

  完结彩蛋~~~

500

  上海糖油饼赢了。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