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拜登的意识形态攻势必然受挫——中俄不会让步 新“民主浪潮”并未出现

500

    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日前发表题为《为什么拜登的意识形态攻势会受挫》的文章,作者为该理事会主任安德烈·科尔图诺夫。

    作者认为中国领导人最近关于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的表态,可能会轻而易举地胜过拜登总统全部关于所谓“自由民主价值观”和“人权”的“雄辩”。中俄资讯网全文摘编如下:

    显然,较之前任共和党总统,拜登的民主党政府将在外交政策中更加重视所谓“人权和民主价值观”。同样显而易见的是,华盛顿将在与俄罗斯和中国的关系中强调这些优先事务。最后,毫无疑问,民主党政府会致力于将其意识形态上的“十字军东征”转变为“西方集体”的全面行动,试图实现所谓“自由民主国家”的团结。

    中俄不会作出让步

    在未来几年中,我们无疑将听到美国白宫和国务院发表的许多关于所谓“民主与人权”的强硬声明。从联合国大会到欧安组织议会的诸多相关国际组织将采取许多举措。当然,我们还会看到针对俄罗斯和中国,可能还有许多其他国家的新“人权”制裁。

    但是,美国的新意识形态攻势会取得多大的成功呢?它能否与“第三波”全球“民主化”成就出了不少力的上世纪80年代大规模的西方人权运动相提并论?人们对此存在严重质疑。

    首先,俄罗斯或中国在美国压力下作出任何让步的前景似乎都令人怀疑。相反,它们也许采取与让步相反的做法——两国都将在美国关切的问题上强化自身立场。哪怕只是为了再次证明它们不会容忍美国干涉内政。不难预言,美国意识形态打压的增强将继续巩固俄中伙伴关系,以反击美国的宣传战,等等。

500

    美国自身千疮百孔

    其次,人们对拜登政府是否准备发动新的意识形态攻势表示怀疑。原因一目了然,即美国本身仍未从去年的深刻政治危机中恢复过来。许多美国人仍然对去年11月总统选举的公正程度以及著名社交网站封禁唐纳德·特朗普及其支持者账户的合理性心存疑虑。去年夏天席卷美国的大规模种族骚乱,也使人们怀疑美国领导人是否有充分的理由标榜自己的国家是捍卫“人权”的典范。倘若拜登总统和他的团队在大致上理顺国内局势之前打“国际人权牌”,就算是美国民众,也未必会信服。

    此外,任何具有意识形态色彩的外交政策都有其代价。拜登政府对俄罗斯和中国(以及伊朗、朝鲜、委内瑞拉等)强硬提出关于所谓“人权”原则性问题不算难。毕竟,这些国家不是美国的盟友,在可预见的将来也不会成为美国的盟友。但是,对土耳其或沙特这样的国家呢?一方面,长期以来,安卡拉和利雅得在美国一直被视为恶意侵犯人权者。另一方面,华盛顿急需与两国合作。如果白宫采用双重标准,如果人权问题服从于当前政治局势的考量,那么意识形态上的“十字军东征”在它开始之前就失败了。而且,假如拜登不想放弃原则,那么这种原则性的政治代价可能会过于高昂。

    新“民主浪潮”未出现

    但这还不是重点。如今,尽管“民主和人权”问题仍然很重要,但地平线上暂时没有掀起新的“民主浪潮”。如果说30年或40年前,公众对“自由”的需求是大多数街头抗议、政治起义和革命的主要推动力,那么,今天的公众更可能为他们认为不公正的事情抗议。过去一年发生的诸多事件,从西方声势浩大的“黑人的命也重要”运动到俄罗斯的纳瓦利内事件引起的广泛反响,反映出人们对社会公正的需求比对“民主和人权”的传统需求要强烈得多。

    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公正的渴望同样是人类固有的本性。然而,在历史的各个阶段,这些渴望的重要性是不同的。例如,在20世纪上半叶,对公正的需求压倒了对“自由”的需求,这给很多国家和全世界造成了影响——从苏维埃政权在沙俄取得的胜利到美利坚合众国实施“新政”。在20世纪下半叶,钟摆开始朝相反的方向运动,这催生出“里根主义”和“撒切尔主义”,导致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实验的失败以及拉美多个军事独裁政权的垮台。

    看起来,钟摆似乎在达到“自由运动”的极点之后,再次返回以公正为主要价值观的状态。倘若如此,那么中国领导人最近关于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的表态,可能会轻而易举地胜过拜登总统全部关于“自由民主价值观”和“人权”的“雄辩”。

    来源:中俄资讯网>>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