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摆盘的变迁—从吃演变到摆着看

中餐摆盘的变迁—从吃演变到摆着看

       随着最后一颗汤元落肚,这年算是过完了。

       从除夕夜开局,到元宵节收关,能贯穿一个年的就一个吃字。

       无论宅在家还是走出门,都得吃、都在吃、都在不停地吃。

       古人有道是:吃过万家饭、下笔如有神(O(∩_∩)O哈哈~胡诌、胡诌)。

       平日里的吃,无非是家吃、堂吃(外卖是家吃的收编,同类项合并了)。

       家吃讲究实惠,只要堆得满吃个够就行,摆盘就不那么较真了。

500

       堂吃是在饭馆里吃,客官花了钱,除了色香味之外,就跟这两天聊得如火如荼的相亲似的,客官的第一印象就是菜式的模样好不好看,饭馆就得在摆盘上做足功课了。

       根据笔者吃了多年的经历、遭遇和观察,大体上有三种摆盘风格:

经济受用型

造型实惠受用,满满正能量,厨师的本意就是要让客官看得舒服吃得开心下次再来。只要利润超过老板的预期值,老板自然是乐见其成的。

500500

两面讨好型

       厨师本意是想通过扩大无用空间替代食材位置,给老板省钱,可胆儿不够肥,又怕客官拍案而起,只能浅尝即止,捞个两面讨好。

500500

500

500

 偷梁换柱型

        看完图,心里自有一杆秤,再接着聊

500500500     500

500 一看这些菜式的造型,就明摆着坑客官的。打着弘扬饮食文化的旗号,干着偷梁换柱反客为主的勾当,把那些摆饰物拿掉,能吃的就没有多少了。

       吃不了几口还则罢了,除了虾仁可能是微温的,勉强能吃,其它的菜经过厨师左右比划摆弄折腾,早就凉透了。

      笔者吃过类似的摆盘华丽的菜,没有一个是热的,尽管菜谱显示有的是热菜。

      就算上桌时还有点儿温乎,等客官欣赏完造型,服务员摘去不供食用的摆饰物,再给食客们分餐时,也肯定凉透了。

       很多场合,服务员还会尽快地将将摆饰物撤下来,尤其是加工难度高的,像天女散花、孔雀开屏,对于事先约定只看不拿,钱照算的,是要反复使用的。

       所以,饕餮客从来不屑于吃任何摆饰物:谁知道放了多久、多少手摸过?

       偷梁换柱型摆盘最险恶的用意是在用摆盘替代色香味和必须的菜份。

       看看这些艺术品似的摆盘,你能闻到什么美味、吃到什么佳肴?那些五颜六色的玩意儿你敢吃吗?

500500

       至于下面这一款,你倒是吃哪个:花好像不能吃,至少这种花像是非食用型。吃下面那个底座?黑乎乎地,嘛东西?

500

       据说,烹饪学校学习摆盘和造型优于学习煎炒烹炸,造型不及格的休想拿到高级厨师证。

500

       尽管有人吹嘘这是艺术品,是饮食文化的精华和巅峰。说到底也就是些雕虫小技,随着世风的变化,早就呈现式微颓败的景象了。

       事实上,于公于私,肯为这种既不能吃拿走又嫌累赘的“艺术品”买单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倒是不那么欺人太甚的两面讨好型还很有市场。去饭馆吃饭时,稍微留点儿神,遇到这种摆盘的机会还是蛮多的。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