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记忆”背后的故事

前几年央视拍了系列电视片“军工记忆”,第一集好像就是“巨浪1号”导弹。我弟弟大学一毕业就进入这个设计“巨浪1号”导弹的单位,并且一直工作到现在。

他一进入单位就赶上了“巨浪”上陆,搞“东风21”。他参加的第一次试验就是失败的,导弹在发射台上就爆炸了。但是东风21的结果还是不错的,他也获了一个航天部还是航天总公司的3等奖。

入职以后,他的师傅就是“巨浪1号”关键人物之一,负责导弹的发射系统。这个系统是最有中国特色的设计,在央视的电视片中,这个发射系统也是重点。国外美国和苏联的潜射导弹都是三步走,台,筒,艇。陆上发射台试验,水中发射筒试验和潜艇试验。中国的潜射导弹省去了水下发射筒试验这一步骤,完成陆上试验之后直接进入潜艇发射试验。这个做法能节省大笔的资金,缩短试验时间,利益巨大,但是风险也大。水下发射导弹的试验风险极大,如果试验弹掉下来有可能砸坏潜艇,造成艇毁人亡。所以必须有措施解决模拟发射的安全性问题。老先生就是发射试验系统的总师。这个发射系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老先生是第一获奖人,当然是总师。这个试验系统在电视片中有比较详细的介绍,首先要解决模拟弹落水会砸到潜艇的问题,这个问题是这样解决的。模拟弹是一个水弹,里面充满水,导弹的质量和重心与实弹完全一样。试验弹在发射出水完成测试后,在空中排出水,成为一枚空心弹,这样落水之后就不会沉入水中砸到潜艇。为了测试导弹落水的动力学情况,还利用了南京长江大桥,夜里封桥试验。试验表明,试验弹如果平着着水,弹体会摔裂。为了保护弹体,在弹头部配置了降落伞,在喷水的同时打开降落伞,这样试验弹是垂直着水就不会摔坏了。这一套设计很巧妙地解决了发射试验的所有问题,大大地降低了“巨浪1号”的研发费用,缩短了研发时间。钱学森先生对这个巧妙的设计也是大加赞赏。

前一段时间张小平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实际上航天内部很多事情怎么说呢,不合理。老先生成就这么大,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总师,论职务和成就远超张小平,但是老先生是以副高职称,就是高级工程师,退休的。当时国家规定评正高必须要考外语,老先生一大把年纪还去背外语,考试,真的有点“范进中举”的意思。老先生坚决不干,正高职称不要也不参加考试,最后很遗憾地以副高的职称退休。

老先生跟我弟弟性格很像,两个人很投缘,都有点倔。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