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运动的蓬勃开展,离不开这位伟大的女性!

“患病无救时不采取抢救;未用完的工资,全部交党费;和周恩来共住的房子交公处理……”这是1982年11月5日,邓颖超立下的第二份遗嘱中的部分内容,在此五个月前她立下了第一份遗嘱。

两份遗嘱,就像两块映照个人品行的明镜,从镜中我们窥见一位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

500

或许从她喜爱的一首诗里可以感受到她的人生价值:“春天的后面不是秋,何必为年龄发愁……人民的事业与世长久,谁的生命与它结合,白发就上不了他的头……”

人人知晓邓颖超是周恩来总理的夫人,但鲜有人真正了解她的光辉事迹。

她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更是一位卓越的中国妇女运动的倡导者。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她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毫无保留地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500

从小,邓颖超便受进步思想的影响,立下振兴中华之志。1919年,当“五四”爱国运动风暴来临时,15岁的邓颖超便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这场斗争。她带领天津进步女青年走向街巷,宣传反帝爱国思想。继而又陆续筹建多个爱国组织和妇女运动进步组织,并于1924年参与创办了当时中国第一份专门讨论妇女问题的日报——《妇女日报》。该报被时任中共中央妇女部部长的向警予赞为“中国沉沉女界报晓的第一声”。

500

20世纪初期的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广大妇女在社会的最底层痛苦呻吟挣扎。邓颖超认为要将妇女从旧社会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作为一名妇女,特别是一名女共产党员,对于妇女工作是应该关心的;这个责任,我们应当一直承担到生命的终止。”怀着这样的使命,邓颖超的一生从未停止为妇女解放而奔走呼号。

在这期间,她作出了巨大牺牲。第一次怀孕时,革命运动正处于关键时期,思考再三,她觉得自己还年轻,毅然放弃了做母亲的机会。第二次怀孕时,又遭遇难产孩子不幸夭折。当时国民党正对共产党员进行大肆搜查捕杀,邓颖超拖着产后未愈的身体四处奔波,身体落下病根,从此丧失了做母亲的权力。这也成为了她一生的遗憾,但丝毫没有影响其对革命的热情。

500

抗日战争爆发后,她积极投入到拯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中。作为我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妇女工作的领导者,她利用各种宣传阵地与讲坛,积极组织开展妇女的抗日统一战线工作,使妇女站在了抗战的最前线。没有孩子,她将千千万万个在战争中失去父母的儿童看成是自己的孩子,积极领导推动战时儿童保育活动,将无私的爱毫不保留地给了这些儿童。

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拉开了新的篇章,邓颖超又继续推动妇女运动史的撰写,积极为女性发声:参与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为中国妇女的婚姻自由等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参与制定并积极贯彻党的妇女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重视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积极培养妇女干部,推出优秀先进典型;提出培养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的想法,鼓励“中国妇女同男子一样,什么工作都能做好”……

500

“只有求得社会解放与民族解放,妇女才能得到解放”,邓颖超号召广大妇女奋发图强,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新女性,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伟大力量。

500

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严格自律、洁身自好是她一生的真实写照。虽身为总理夫人,但邓颖超并没有搞特殊化,相反还执意降低标准、回避任职,作出了很多职务和物质上的牺牲。当时,邓颖超无论从能力、资历和声望上,作为一名正部长人选是绰绰有余的,但面对党内外的举荐,她拒绝了,此后二十几年一直停留在全国妇联副主席这个位置上。

500

“当总理的夫人其实很难”,邓颖超曾深有感触地说。

当年,同为妇女运动先驱的何香凝为祝贺周恩来、邓颖超银婚而绘制了一幅名为《腊梅》的画。画中一株粗硕的老枝干上有两朵怒放的梅花,其中一朵正面盛开,另一朵虽盛开但花的大部分被树干遮挡。何老解释说,两朵梅花寓意着周恩来、邓颖超这对革命伴侣,而被树干遮挡着的那朵梅花象征着邓颖超默默的无私奉献和牺牲付出。

半个多世纪来,这对忠贞不渝的革命伴侣,一同对理想与信念孜孜追求,一同为中国革命事业奋斗终生,深受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500

1976年,周总理逝世后,邓颖超将其生前未竟的事业延续下去,为祖国的发展倾尽毕生心血。她参与制定党和国家一系列重大决策,提出许多重要的思想和建议,在党的建设、外交、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等诸多方面,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1992年,这位88岁的老人走完了自己光辉而灿烂的一生,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500

按照生前遗愿,她的骨灰撒向了天津海河,与周总理四分之一的骨灰一同融入浪涛滚滚的大海中。这是他们革命运动的起点,也是他们相识相知的地方。

今天是邓颖超诞辰117周年,让我们向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坚定的共产党员、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致敬!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