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女儿,当代诗人之耻
最近,一位叫贾浅浅的姑娘火了,她是作家贾平凹的女儿,前些年以诗人的身份在文坛出道。
按理说虎父无犬女,很多人都觉得贾浅浅的文学水平应该不错。
但是,你要是看了她的诗就不这么想了,看之前的心理活动为“文学大佬”,看之后就变成了“我上我也行”。
她写的诗多半都跟屎尿屁搭边儿,不仅是通俗,都对下三路了解到了一定境界。
写拉屎,不能是普通的拉屎,得往床上拉,最后还得用手捡起来才能成为王者。
尿尿也不能是单纯的排泄行为,而是要排在人家办公室门口,由于诗里的主角是双胞胎,所以还得尿两次,排泄X2。
要是搞起黄色来,那就更没别人什么事儿,诗人离老远都能闻出来,一对路过的情侣下半身是什么味道。
就这些东西,它能叫诗吗?
人家李白写的是“飞流直下三千尺”,海子写的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阅读时能明显感到一种美感,再往深了研究你还可能发现,作者的思想可能在五六层。
再看贾浅浅的诗,多看一眼都觉得眼睛疼,思想高度可能在零层甚至是负一层。
即使不跟这些文学大家比较,她写的这些要内涵没内涵的诗,也属于被人按在地板上摩擦的程度。
八岁的小学生可以写出:“我把刚写的一首诗,放在太阳底下晒,想把它晒黄,晒成一首古诗。”
其他小朋友哪怕写电线杆子,也十分有生命力:“夜里,车窗外,一片荒原,突然,一根电线杆,把我拉回文明世界。”
无论是哪一首,都比贾女士的屎尿屁之歌有才华多了。
不过贾浅浅的名气仍然响亮,这可能跟她的背景有很大关系,贾浅浅出生于1979年,现年40多岁,现在是西北大学文学院的副教授、在读文学博士。
由于她父亲贾平凹的名气要比她大的多,再加上文学水平有限,知道贾浅浅的人不太多。
她写出的作品,也就只有两年前的一篇文章《写给父亲的一封信》出圈了。
不过尽管这篇文章是“大家美文”,可里头高考作文味儿还是特别浓,跟所谓的大家一点儿都不符。
而且这篇文章也很有意思,透露出贾浅浅小时候崇敬父亲的初衷,没啥别的远大目标,就是因为贾平凹有名气,很多叔叔阿姨都给他拎香烟、水果,求着他办事儿。
后来她在随笔中也写道,她考研究生的时候,就试图通过走后门的方式,让父亲打电话问自己的成绩咋样。
通过依靠父亲的权力,让自己的生活更方便一切,对她来说都成了比喝水还简单的事情。
哪怕年过不惑了,人家仍然这样干,比如贾浅浅近年来的主要学术成果,就是研究自己的亲爹。
她通过研究贾平凹的书法,来探讨生命的意义,从文学视角下看贾平凹的绘画艺术研究,再来研究贾平凹的作品《古璐》。
贾浅浅唯二的两部作品中,其中一部是研究贾平凹的书画文学艺术,另一部则是写一写她那不怎么样的诗歌。
显而易见,贾浅浅就是那种没什么能力,却被父亲的影响力,硬生生抬到现在位置的文二代。
可能因为站在亲爹的肩膀上看得更远,才走了现在,直接结果就造成,读者读她的诗多半是没有共鸣的,要么觉得平淡至极,要么觉得过分通俗。
但是反常的是,在贾浅浅的老家,关于她诗歌的赏读会竟然开起来了。
还有不少圈内人士在期刊上,发表了很多有关贾浅浅诗歌的研究。
在众人的追捧之下,贾浅浅是文学副教授,还有了诗人、作家的名头,这又成就了一个书香文第家族。
诗歌本应是天上的月亮,是引领心境的星尘,总是令人向往,现在却有人以“写诗”的名义来糟蹋它。
跟贾浅浅的情况类似,这几年来很多人靠无下限的诗歌博出位,之前就有过著名的断句成诗“丽华体”,连上标题只是一句毫无意义的废话,“我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一只蚂蚁,另一只蚂蚁,一群蚂蚁,可能还有更多蚂蚁。”
此外还有乌青体,作者写诗词汇贫瘠到,只会一个劲儿夸云彩白,“天上的白云真白啊!真的,很白很白!非常白!极其白!贼白!简直白死了!啊——”
冯唐也不例外,翻译泰戈尔翻到了下三路。
也有马屁精把跟领导尿尿写到诗里的,尬夸:“领导,你尿尿也尿得这么好。”
如果说这些人只是纯粹的没才能,写诗只能写到这个程度,过了火的那段时间也就黯淡了,那贾浅浅比这些人还要严重些。
她有个当作家的父亲,不管能力再怎么平凡,就可以读了研究生就去大学任教,就可以当副教授,然后把一个类似黄色段子的几段话,集结成诗集还被人捧着夸她“有才气”,这种操作真的太过丢人。
其实,一个人靠父辈来成就自己,并不完全是错误的,国内出名的文二代其实不少,远的曹植、苏轼都是文二代,但是人家的才华足够后人忘记他们的家世,甚至于成就了“几代文豪”的佳话。
拿近的来说王安忆也是文二代,当年她刚写作的时候,很多人都指责她在吃作家母亲的老本,但是后来王安忆的作品质量蹭蹭上涨,完美打脸了那些质疑。
但是贾浅浅的写作水平,顶多是一个稍有文字功底的成年人,属于一个会写些漂亮话的文学爱好者罢了,谈不上什么作家诗人,当她以诗人之名,行践踏诗歌之事,还被大肆吹捧时,才是最让人心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