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O — 談談我的英國經歷與英國護照故事

明天開始,中國正式不承認BNO,作為一個香港人(或者是非常另類的香港人)我拍手稱快,其實它在1997年7月1日開始已經失去存在的價值,正確的事情雖然做得稍晚,但肯定勝於缺席,late better than never。

有關BNO,甚至英國的居英權護照,多年來不知跟多少同鄉爭吵過,當然是誰也說服不了誰。他們說我瘋子,有保護罩不用;我說他們傻瓜,甘心被人利用。最後得出一結論,就算是絕頂聰明的人也不可能喚醒一群不想醒來的愚昧群眾。看看蘇格拉底是怎樣死的?

同鄉對前宗主國有痴迷夢幻,因為絕大多數沒有去過英國,一切印象來自傳媒與殖民地的官方文宣。我在英國唸碩士,一年多的時間讓我看透這個虛偽的國家與人民,發誓打死不會在英國生活與發展。我的英國故事跟很多同鄉與好友談過,他們只當笑話,因為我的故事跟他們心中的英國形象是兩碼事。

我是1982-1984年在英國唸碩士,在英國北部利茲市(Leeds),西約克郡的首府。它跟其他約克郡地區曾經非常輝煌過,因為有煤有鐵。上世紀七十年代英國經常發生煤礦工人罷工,基本上都在約克郡。撒切爾當首相之後就大力打壓煤礦工人,所以八十年代初的約克郡與利茲市,都沒有好日子過。

英國人表面紳士,內裏魔鬼的故事,我在英國的時候聽不少,也親歷不少反差極強的遭遇。最讓我與當時香港同學吃驚的是其他英國同學。看他們外表斯斯文文,甚至有點溫文爾雅,但開口的髒話與粗口,比我們在市場上聽到的還厲害。在大學學生會的酒吧裏,我們也經歷過不知多少次無緣無故的挨罵。

在英國肯定要看球賽,去不了現場就看電視直播。學生會的酒吧每逢週六下午都擠滿球迷與學生。我們看球賽,反正看到進球就歡呼,原來是大忌,在不明情況下只能靜靜地看不能表達情感。看到一回一個英國同學在一方進球的時候歡呼,其他人靜靜地看著。當另一方進球的時候,原本“平靜”的觀眾立馬向剛才歡呼的小伙子諸般挑釁,差點打起來。這就是英國與西方的民主精神,你站邊跟我不一樣,等揍吧。

日常的經歷,我與其他亞洲同學經常在馬路上給人臭罵,是隔著馬路往我們這邊罵。開罵又有足夠保險不挨揍,這就是英國人。英國人分不懂亞洲人,反正就臭罵一頓中國人。八十年代初,英國人對中國仍很陌生,但反正看不順眼的事,先罵中國再說。

最讓我反感的事是在英國遭遇到不知多少回的歧視。老師與同學知道我是來自香港,經常在討論的時候要求我重複一遍,意思清楚不過,就是說我講的英語太差,他們聽不明白。但他們對其他亞洲同學卻沒有這要求。同班有一位日本同學,地球人講英語最爛的族群,日本人認第二沒有人敢稱先;同是來自亞洲,跟他溝通接觸比較多,感覺是非常吃力;他講得很吃力,我聽得很吃力。但我的英國老師與同學,表示一點問題都沒有。後來他跟我說,他們經常誤解他的意思。也是這位同學,讓我見識到什麼是開卷考試,他是全班唯一一個可以帶字典進考試場的同學。他講的英語不用再重複一遍。

在英國的日子,經常去酒吧,因為感覺這是英國生活的一部份。有一回,我與香港同學去一家我們曾經去過的酒吧,但新來的門衛跟我們說,裏面沒有我們的朋友。酒吧沒有什麼party之類的特殊活動,正常開放任何人都可以進去,但新來的門衛就是不歡迎香港人。

酒吧被拒一事,讓我看透英國人是多麼討厭與看不起香港人。在酒吧當門衛都是低下階層,他們容不得我們在他們的地頭尋開心,就更不用說在他們的地頭討生活了。

回到BNO的討論。很多同鄉對它趨之若鶩,我卻鄙而視之。BNO算個鳥!我去英國的時候是拿BDTC,那是英國屬土公民,那個時候BNO已經存在。如果按等級分,英國本土護照是一等,BDTC是二等,BNO是第三也是最差等級,當年能拿BDTC的香港人不多。英國佬要降低港人的身份,傻瓜才會高興。但我的“高傲”持續不了幾年,當BDTC到期的時候,殖民地政府只給我BNO。

九十年代初英國在香港給部份港人正式英國護照,就是我們熟識的居英權護照。任何曾經跟英國有過聯繫的人都肯定拿得到,要嘛替英資工作,要嘛像我一樣在英國讀過書。但我不稀罕,情願當英國的三等公民拿BNO,為此我不知受盡多少嘲諷與謾罵。

九十年代初的港人有一個最大的嗜好,就是蒐集全世界不同地區的護照。我聽說有人擁有7本以上,且引以為傲。當時香港最流行的術語叫「太空人」,就是老婆因為要坐移民監等唱國歌,需要在陌生地方住兩三年,老公就留在香港搏殺。「太空人」引起的種種社會問題,罄竹難書。對外國護照興趣最大的原來是香港的姐妹們,逼著老公就範當「太空人」。護照是代表對一個國家的忠誠,擁有第二護照就是代表第二忠誠;香港男人的第二忠誠只可用在護照上(且是被逼)而不能用在家庭上,但他們投訴無門。這一點就算讓蘇格拉底與帕拉圖也沒辦法解釋。

當英國三等公民的日子,終於在1997年7月1日結束,因為從那一天開始我們有特區護照。不用多說,我那本廢柴護照只能扔進垃圾桶了,它原來所屬的位置。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