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攻陷长安到底是怎么回事?
763年,是安史之乱被平定的一年,唐军野战主力(主要是朔方军)由仆固怀恩率领,已经深入河北分驻收复各地,并收编下列四位祸祸(内含薛仁贵的孙子),剩余三万精锐由仆固怀恩的儿子率领追剿史朝义:
而早在756年,河西、陇右已经陷入吐蕃之手,吐蕃大军要杀入长安,那是长驱直入几乎无险可阻。
而在763年,唐朝在长安周围有多少野战机动兵力呢?
只有渭北行营2000人……
而在吐蕃入侵的消息传来后,唐代宗命令赋闲在家的老将郭子仪募兵,大伙知道郭子仪募了多少?
20个骑兵……
郭子仪带着20个骑兵一路来到咸阳,才陆续收拢了早就被遣散归家的部曲数百人。
而吐蕃这次入侵,具体兵力不知道,但据称有二十万之众。所以除非唐代宗是弱智,否则怎么也得放弃长安逃走。
而吐蕃在长安只呆了15天,这15天。郭子仪在蓝田聚拢了关中守军4000人,并虚张声势吓唬吐蕃。鄜延节度使白孝德率大军即将赶到。而吐蕃大军的主力围攻凤翔多日不克,救援凤翔的镇西节度使马璘又在凤翔击败吐蕃大军,杀伤数千人。吐蕃大军留在长安有被唐军聚歼的危险,于是就撤了。
唐代宗李豫
而这次攻克长安,是谁的主意呢?
反正不是吐蕃赞普的主意……
俺多次提过,经略东方与唐朝战事的吐蕃将军,往往在吐蕃赞普眼里都是些董卓,而且出名了的都被吐蕃赞普用计杀害,往往还成为唐蕃会盟时背黑锅的可怜虫。比如论钦陵(他儿子投唐后成了唐朝名将论弓仁)、悉诺逻恭禄等人。他们与吐蕃赞普的关系都是矛盾重重,往往出将入相,威胁吐蕃王权。
而这次入侵唐朝的领导者,就是新的吐蕃董卓——马重英。
马重英,又译作恩兰·达扎路恭。是赤松德赞得以继位吐蕃赞普的最大助力者之一(另一个是外戚贵族玛祥仲巴杰),换句话说,要不是马重英手握雄兵,拳头大脖子粗,赤松德赞能否顺利继位都是问题。
赤松德赞被玛祥仲巴杰和马重英左右朝政,很不爽。于是引入佛教势力,并毒死玛祥仲巴杰。要重用一个和尚,结果马重英跳出来强烈反对。弄得赤松德赞不得不驱逐了这个和尚,若不是兹后一代佛学宗师莲花生入藏,以强大的嘴炮能力辩论赢了马重英支持的各路苯教大师,否则赤松德赞的推广佛教国策就会难以施行。
咱别的不说,马重英攻克长安后,干了啥呢?
立李唐宗室广武王李承宏(金城公主的兄弟,赤松德赞名义上的舅舅)为傀儡皇帝,还署置百官。马重英这一下,从吐蕃名不副实的董卓变成了唐朝名副其实的董卓了……
然而折腾15天之后,因为畏惧被唐军合围歼灭,又因为吐蕃东道军事集团和吐蕃政权矛盾重重,赞普的另一路大军正在四川西部和唐军焦灼,赞普大力支援马重英的希望并不大。所以马重英就丢下这个刚拼凑的唐朝傀儡政权撤军走了……
走了……
话说,如果马重英真的尊重吐蕃赞普的权威,不一定非要弄一个唐朝傀儡政府出来,连皇帝都敢自己做主搞一个。你自己在长安立皇帝,你家赞普同意了吗?
而如果马重英真的为吐蕃帝国的利益着想,干嘛在组建唐朝傀儡政权后,又把傀儡皇帝给丢下?带回吐蕃岂不更是一个重要筹码?
兹后,马重英又再度入侵,被唐军击退。正当马重英还在准备新一轮入侵时,他在朝中的好基友玛祥仲巴杰被赞普毒死。于是马重英就将东道诸军给尚结息统率。然后自己立马返回卫藏,“出将入相”地回去跟赞普撕逼了。赞普对马重英非常忌惮,不但给马重英立碑,还赏赐多种特权。这才哄住了马重英,后来马重英又出兵征讨西域散落的依附回鹘的突厥部落(这些事迹见于《贤者喜宴》,有人把尚纥心儿征讨回鹘夺取北庭之事与此混淆。主要是由于吐蕃用生肖纪年,断代容易混淆时间线所致。如果马重英是夺取北庭的吐蕃将军,那么马重英可能就要超过百岁还为将了,那就是神话了)。
马重英死后,受到佛教诅咒,变成了一个非人的鬼神。后来才被佛教收编成了一个黑教(披着佛教皮的苯教)护法神。
所以说唐代宗如果真的SB了,被马重英俘虏了,那也跟也先太师俘虏明英宗一样,不会吃啥大亏。当然,马重英在吐蕃的威权是不及也先太师在蒙古的威权的。但吐蕃东道军事集团早就形成了一个尾大不掉的军头核心,吐蕃赞普虽然能以制衡手腕影响东道军事集团头目的人选,但真的控制不了这群野男人。
(微信公众号“关毛的野生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