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人以前把摩托叫电单车,后来改叫音译词“摩托”,难道这就是崇洋媚外了吗?
【本文来自《我们这里是广府语言区(粤语区),所以接受香港的文化侵入特别厉害》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大家梧州人,我并没有你所讲的那种感觉。
语言是不断变迁的,约定俗成的事,太倔了只有自己难受。
比如梧州人大多把脑血栓(音‘山’)读作脑血(全),但同时“栓(音‘山’)门”大家又不约而同都读对了。你说这是为什么?
在七八十年代及以前,梧州人把摩托车叫作“电单车”,直到九十年代,叫摩托的人才开始多起来,那到底是电单车好使还是摩托好使?毕竟摩托是音译词(motor),但同时它又有另一个音译:马达。
那叫摩托是不是就崇洋媚外了呢?
我们普罗大众跟做学术的人不一样,有什么叫什么就行了,只要相互之间懂,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