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这个tag下的,可不是什么抖机灵
日前,有网友发现在豆瓣网页上搜索一些书籍的时候,会给书籍标记上奇奇怪怪的标签出现在下载APP的横幅广告中。这位网友还形容称,“豆瓣的产品经理非常的蠢萌可爱”。
具体如下:
担任多届人大代表申纪兰著述的《忠诚》,被定性为“冷笑话好书”,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学者刘鼎新的著作《谁是当今最科学的民主》被下标“脑残好书”,
而《一日一画·水彩》成了“抄袭好书”。
两本关于希腊历史的书籍《虚构的古希腊文明》《希腊伪史考》的标签分别是“恶心好书”和“垃圾好书”。
除此之外,还有“犯罪好书”,来自于“电疗专家”杨永信的《让孩子告别网瘾》。
有不少网友还发现,这个标签并不固定,更像是随机打开模式的,不同时间点进去搜索同一本书会出现不同的标签。
其实除了标签亮眼之外,还有所属频道也很瞩目,像是《忠诚》所属频道是“科幻”、“魔幻”和“纪实”,而《谁是当今最科学的民主》所属频道是“幻想”、“宗教”、“魔幻”和“政治”。
虽然按照书籍类别划分,这两本书的确是纪实文学和政治学书籍,可是划分到“魔幻”、“宗教”就有些莫名其妙了。
有网友认为说,这些标签很有特色,应该给产品经理加鸡腿儿;有网友说,这是“真·大数据标签”;也有网友表示,这很幽默,就是一种抖机灵的表达方式。
可是,作为一个网友比较热衷的影视、书籍分享平台,豆瓣不应该秉持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吗?
虽然说,这些标签只出现在网页搜索中,而不是在手机APP上,又是随机模式,也不一定会引人注意,但是越是细节之处,越能体现一个平台的风气,不是吗?
目前,再次搜索上述书籍时,已经没有了比较独特的标签,均呈现为“更多好书”,而一些所属频道也做出改正了。
大家怎么看豆瓣的这一波骚操作,是幽默抖机灵,还是什么?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