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人学远射》的寓言什么意思?
《淮南子》:“越人学远射,参天而发,适在五步之内,不易仪也。世已变矣,而守其故,譬犹越人之射也。”
上述的寓言将的是什么道理?
寓言故事本身只有四句,但却历来不得确解。汉末学者高诱注:“越人习水便舟而不知射,射远反直仰向天而发,矢势尽而还,故近在五步之内。参犹望也。仪,射法也。言不晓射,故不知易去参天之法也。”清代训诂大师王念孙认为“参字可训为直,《淮南子·说山篇》:‘越人学远射,参天而发,适在五步之内’,谓直天而发也。”虽然对“参”字的解释较高注贴切,但他把寓言前三句连起来读,说明他对这则寓言的理解与高诱基本上是一致. 故“参”之意其一为:“垂直指向天空。”
虽然我们可以理解出了字面意思,但是这个寓言号称“一则历来未得确解的寓言”,故,字面理解的未必就是本来的意思。在百度上倒是确实能找到楼上所言的答案,但却未必就是寓言的本意。
越人学远射,参天而发,适在五步之内,不易仪也。世已变矣,而守其故,譬犹越人之射也。
这是拿越国人开涮来教育群众要知道变通呢。
故事说越国人不知道变通,学习远射技术,人家直接朝天上射,箭落下来的点在五步之内,也不知道改变。
下面的视频,生动地体现了越国人“参天而发”“适在五步之内”的射技,
体现了寓言中越国人的幽默感:
越国人(左)与吴国人(右)对射
所谓“不易仪也”,“仪”就是“仪表”的意思,是射箭时用于校准方位的刻度表。
如“今夫善射者有仪表之度,如工匠有规矩之数”,本身就出自《淮南子》这本书。
又,《梦溪笔谈》曰:“以仪为准,可窥箭矢之高下。”
所以,“不易仪”,是“也不知道换个角度”的意思。
那么,越国人练习射箭,为何朝天开弓呢?
越国人擅长水战,而不太精于射箭。可能是有个傻屌,看人家射箭的时候45°仰望天空,
他就跟着学,结果角度抬太高,抬成了85°,每回箭都落在近处,就有了这样一个笑话。
淮南子》拿越国人开涮,并不证明越国人都这么干过,甚至任何一个越国人都没这么干过。然而……这就跟先秦时候的寓言喜欢拿宋国人开涮一样,宋国人和其他诸侯不同宗,是外人。而越国,则历来被中原视作蛮夷之国。《淮南子》继承了先秦时代的“优良传统”,在它的故事里,需要“有一个笨蛋……”的时候,就拿宋国人和越国人举例子。
图为越人练习远射射得最近的一次,射中了自己。越国人练习远射,朝天发箭,结果落在五步之内,却不知变仪,是很傻毴的行为。世已变矣,而守其故,譬犹越人之射也——世道变了,却守着以前的旧章程不作变更,这就跟越国人射箭一样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