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号开会吗 | 遍地共鸣的背后,是谁纵容了“变质”的学生会?

钱钟书在《人兽鬼》中写道:天下就没有偶然,那不过是化了妆带了面具的必然。对于这句话,我们不妨先按下自己的答案。

中飞院学姐自立规矩、霸凌新生一事尚未尘埃落定,校园中的“作威作福”反而愈演愈烈,国庆期间,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和四川理工学院的学生会就各自上演了一出“官场现形记

500

▲左:成都航空职业学院学生会被曝光的群聊截图

▲右:四川理工学院学生会被曝光的短信截图

10月1日,网友爆料称有同学在航院学生会群聊里问7号要开会吗,并@了名为杨溢的学长,却遭到两名群管理员的爆粗怒斥,刘颖甚至点名全体成员“注意自己的身份和说话方式”;10月3日,四川理工学院学生@宅之随波逐流 因发送祝福短信时写错部长名字而被要求抄写部长姓名50遍。

截图中呼之欲出的官僚做派竟被学生会“表演”得惟妙惟肖,此事激起了大家的共鸣与愤懑,在一片对袁显栋“好大的官威”的声讨中,网友们还献上了学生会同款表情包:

500

500

事件发生后,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和四川理工学院先后发布声明,前者表示“开会”事件属实,后者则表示将着手调查此事。

知著君认为,新闻是在我们不再追问时结束的,一纸声明并不意味着事件的落幕与解决。不久前的中飞院学姐事件正把校园暴力问题推向舆论风口,学生会官派问题又频频出现,网友在评论中或嗤之以鼻、或表达类似遭遇,此时我们再思考一开始的问题:学生会的“变质”究竟是偶然还是必然?遍地共鸣的背后,是谁纵容了变质的“学生会”?

>>> 我们需要学生会吗 ?

大学萌新想要入门社会,学生会可谓是热门之选,然而此事件一出,即有网友表示:“把学生会解散吧”、“难怪现在很多HR不招学生会的人”……从众人羡到众人厌,学生会的存在还有必要吗?

500

▲四川理工学院学生会群聊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学生会虽然也有着组织管理体系,但它不能等同于现实社会中的行政组织。然而,一旦学生会把后者作为参照系,那么两者的界限就已经模糊了,于是在灰色的中间地带,学生会便成了“自导自演式过家家”,而这也会演变为另一种形式的“校园暴力”

其次,学生会与成员之间有着某种相互需要的关系。我们加入学生会是否正是看中了学生会环境的相对特殊性呢?大学新生希望步入社会,于是主动走向了这块“社会试验田”;学生会同样也需要新人来填补管理层,于是主动吸引后来者。一来一往,砝码渐渐被移到了学生会一方,当我们发现时,已经很难凭一己之力回到双方原本的位置了。

500

▲四川理工学院学生会群聊

因此,就职能而言,学生会的存在绝非架空,但它“被需要”的前提是达成责任的共识。学生会就好比是校园和社会之间的一个站点,想要步入社会的学生停靠在这一站,他们的目的应当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学习社会分工协作,而站点的管理者,他们的责任也应与其一一对应,否则只会使自己与众人误入歧途。

“班干部制度,本意是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活动组织能力,这个并没有错。但老师怎么管好用好这只小助手队伍,就很需要花精力花功夫了。自由度很高的惩处权往往会被用坏,公共监督权惩罚权变成私权,随意滥用。如果这个时候老师还未引起注意和重视,学生群体中就会滋生出各种小团体和勾心斗角。”(节选)

——教育博主@我们1班王悦薇

这段话在大学学生会中同样适用,学校将部分权力下放给学生会等组织,却未能完善配套的监督制度,学生会就在一个权力单向流通且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自行运营。此时我们需要关注或谴责的不应是“学生会”这个大概念,而是找到使学生会变质的因素。

>>> 校园为何成为“官场”?

无论是校园暴力还是学生会的大摆官威,它们都是在特殊环境中积累酝酿形成的“畸形规则”,诚然,两条微博、数张截图却使广大网友的情绪在共鸣中爆发了,在情绪宣泄之后,知著君不禁思考,我们在此类事件中的角色又是什么呢?

500

▲充满“官僚气质”的学生会任命公告

早在今年7月,中山大学就因“干部任命公告”事件强调等级,做派官僚而饱受批评,@宅之随波逐流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刚刚来这个学校,本来就低人一等,还有以后说不定评助学贷可能也会有他们的人。” 《戏精宿舍》漫画作者@网易网三三曾在漫画中表现了学长的压迫和后辈的屈服。“等级”为何会成为我们心中过不去的一道坎儿?

阻止我们跨过这道坎儿的第一个障碍来自交往环境。学生会新干事作为新加入群体的成员,不具有身份标签的保护,往往会受到隐性的、既定的规范压力,这种无处不在的压力,造成了学生会普通干事对“上级”的公开服从,实质上受压迫者的服从反而成为了施压者的武器,枪口对准的却恰恰是受压迫者自己

500

                                                                 ▲《戏精宿舍》漫画截图

纵观接连发生的学生会事件,处于事件漩涡中心的一共有三种角色:施压者、受压迫者、旁观者,这三者形成了一个扭曲的、链条崩坏的权力体系闭环,其中人数最多队伍的是“旁观者”,他们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冲突的碰撞,却在一定程度上默许了冲突的发生。知著君认为,我们在事后表态的同时,应先反思自己是否曾是“旁观者”的一员,当局者迷,旁观者也未必清。

第二个障碍来自学校环境。询问开不开会也好、发国庆短信也好,这其中暗涌的“潜规则”皆因网友曝光而浮上水面。此时知著君想问的是:为什么如今问题都要依靠曝光解决?原因有二,其一,部分学校将管理权力盲目下放给学生会,便默认了学生会权力使用的合理性,却忽视了后续监督辅导的职责。并且权力下放不等于权力剥离,正是由于对管理的大意,学生会才会用这学校颁发的这张“隐形通行证”大摆官威。

“中国古代的人,不为良相,都为良医,完全是指向外的,是要把自己的身心献给社会的,良医是治病救人,良相是治国安邦,那是读书人的理想,可是今天所有的年轻人都扪心自问,有几个人不是蝇营狗苟为了一点钱和权力的。”(节选)

——中国政法大学某教授演讲

其二,学校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要“育人”首先是教“做人”。正如上述所言,走进学校的都是读书之人,走出学校的才能算是社会中人。变味儿的学生会,其实是对大学崇尚多元思想,鼓励开放创新的价值观的扭曲,学生会的立足点在于组织内的协作精神和实践价值,而学校要做的是延续“读书人的理想”,而不是承接“社会不正之风”。这不只是大学之道,更是治学之道。“官威”来源于不完善的教育体系,弥补自身的漏洞,才能抵御校园生态的“变质”。

500

▲新华网点评接连发生的学生会事件

第三个障碍来自社会环境。本是学生之间的平级交流,却要把“报告领导”、“各位领导”挂在嘴边,所谓的“主席”、“部长”把学生会当作步入社会的实验场,殊不知现实社会中的行政组织与校园生活是格格不入的,一味的耍官威得到的只是实验的失败品。我们能够直观看到的是试验品的失败,但是开始这个“实验”就没有问题吗?官威官风之所以会被带入学校,是因为社会上本就有这样一股风气。树欲静而风不止,对官本位“崇拜-追逐-利用”的源头不是“崇拜”,而是“存在”。

天下就没有偶然,那不过是化了妆带了面具的必然。

直截了当如此。

参考资料:

张国平,《校园霸凌的社会学分析》,《当代青年研究》2011年第8期

本文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

——END——

500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