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去世了800年,依然是中国最硬的男人

500

500

  杀贼!杀贼!杀贼!

  公元1140年,南宋风雨飘摇之际。

  朱仙镇大捷后,岳飞被皇帝用十二道金牌召回,北伐停止,宋金议和。就在此时,山东济南,辛弃疾呱呱落地。

  或许是命运作弄吧。

   01 

  北宋末年,济南沦陷于金军铁蹄之下。他的爷爷辛赞在当时其实也想举家南迁,奈何家里人口众多,加上资金紧张,还没来得及跑掉,金军便进了城。

  为了一家老小的性命和生计,辛赞只好仕于金,为金国做事。

  但他内心却对金人恨之入骨,一心期望着能打退金人,收复山河。他常常带着小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让他记住,勿忘国耻,要以打倒金人、收复山河为己任。

  他还经常带着小辛弃疾观察社会百态,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的痛苦和屈辱,激起了小辛弃疾的拳拳爱国心。

  于是,小辛弃疾便开始了日日钻研兵法文书,勤练武术本领的生活。就这样,他练就了一身的本事,文武双全不过如是。

  终于,他的机会来了!

  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带兵大肆南侵,汉人实在忍不住金人的严苛压榨,纷纷起义反抗。

  辛弃疾抓住这个绝佳的机会,领着2000多个兄弟投靠了一支由耿京领导的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在军中担任掌书记之职。

  当时,军中有个和尚叫义端,是神通寺的方丈,在辛弃疾再三劝说之下才带着五百多弟子来投奔耿京。

  耿京看他读过兵书,武艺出众,就安排他来操练义军。但他嫌弃在营里没权受气,隔三差五就跟辛弃疾发牢骚。

  后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

  一天夜里,他趁着辛弃疾不在帐中,偷走了“天平节度使”的大印,悄悄溜走,想以此来向金人换取荣华富贵。

  辛弃疾回到帐中,发现大印丢失,又听说义端来过,就赶到义端帐中,果然不见其踪影。立时,便飞奔上马,疾驰而去。

  辛弃疾想:义端这厮偷了大印必是想跟济南府金人换取富贵,但是二者有一天一夜的路程,他怕义军拦截,必不敢直奔目的地。

  此时,绝对潜回神通寺老巢了。

  果不其然,辛弃疾在神通寺揪出了潜逃的义端,一番怒斥。

  谁料,义端不仅不醒悟,竟然还恬不知耻地劝说辛弃疾跟他一起投奔金人,共享富贵。见劝说无用,辛弃疾三两下就擒住了义端,打算活捉归营了事。

  谁成想,义端竟在靴中藏有飞刀,负隅顽抗,趁辛弃疾不察,刺中其左臂,紧跟着飞扑过来。

  辛弃疾只得忍痛出手,挥剑劈去,义端应声倒地。辛弃疾取了他的首级,带着大印,飞马回营。

  从此,辛弃疾的大名广为流传。

500

   02 

  公元1162年,金人内部矛盾爆发,金主完颜亮在前线被部下所杀,23岁的辛弃疾奉命去跟南宋朝廷联络。

  就在他完成使命的返途中,听到带头大哥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并以此投奔金人换取封赏、义军溃散的消息,气愤交加的辛弃疾带着自愿参与的五十勇士便冲回了山东。

  半夜,趁着敌军精神松懈时,辛弃疾只带着三两人便直截了当地走到叛徒张安国帐前,让守卫叫张安国出来,说是故人辛弃疾来访。

  守卫被他的坦然姿态唬住了,果不其然,张安国一听辛弃疾的名字,盘问守卫道他只带了几十人来,便安心走出了营帐。

  辛弃疾先是假意迎合说自己也想跟金人干事,使其放松警惕。

  趁其不备,辛弃疾一把捞起张安国并刺伤其大腿按在了马上,守卫阻拦却被辛弃疾回身一剑带倒,与此同时,他厉声喝到:“还有哪个不要命的,尽管放马过来!”

  敌军迫于他的神勇,不敢上前,再加上三更半夜,没有军令,敌军也不敢离营追击。

  就这样,辛弃疾擒着叛徒带着五十将士在五万兵马的金军大营中全身而退,再不远千里地将叛徒押解回朝进行处决。

  “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毚兔,束马衔枚,间关西奏淮,至通昼夜不粒食: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没错,这不是玄幻剧或者武侠剧,而是真实的历史!就此,二十出头的辛弃疾一战封神。如此人才,朝廷自然不会放过。辛弃疾跌宕坎坷的官宦生涯自此开始。

  据说当时金兵听到辛弃疾的名字都是吓得战战兢兢,落荒而逃。

500

   03 

  据史书记载,辛弃疾“肤硕体胖,目光有稜,红颊青眼,壮健如虎。”他的好友,陈亮说他“眼光有棱,足以映照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高大帅气,眼神深邃凌厉,英勇善战的一名肌肉猛男。

  这样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本该是沙场杀敌、守卫边疆的护国良将,然而现实却是他被迫蜗居田园,怀着满腔报国之志郁郁而终,临死前还在喊着“杀贼,杀贼!”

  那这又为何呢?

  原来,初入官场的辛弃疾便一腔热忱地想收复山河、一雪前耻。他满怀热情地上书了一封又一封的抗金北伐建议,如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

  但对于当时习惯苟且偷安的朝廷来说,这不是存心不让他们过安生日子吗?这能行?

  再加上辛弃疾是个“归正人”(从金国归附而来的宋人),还是不能完全信任,思来想去,还是让他去到地方,治理荒政,整顿治安吧。这样一举两得,岂不乐哉!

  虽然,这与辛弃疾的抱负理想大相径庭,但他却完成得非常出色。

  辛弃疾仅用半年就整活了穷困不堪、饱受战火荼毒的滁州经济;后来又只用了三个月,就完成了好几波人都搞不定的江西剿匪任务;被派湖南平盗,他又建立了“为江上诸军之冠”的飞虎军,连金人听到都退避三舍,遑论盗贼流寇。

  就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的调任中,本该上阵杀敌的英勇将军却在偏僻乡村中蹉跎岁月,丛生白发。

  就算被朝廷排斥,被接连不断调任,做着与杀敌报国毫无关联的事儿,他也从未停止过想要收复失地、报效祖国的渴望。

  可惜朝廷就像是块朽木,任你怎么心急如焚都无动于衷。满腔愤懑之下,他写下了一首又一首“怒其不争”的词句。

  他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呐喊道:“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手中宝刀好想再沾染敌人的鲜血啊,看着远方金人的铁蹄在肆意践踏我的家园,急得我把栏杆狠狠拍遍,还是无人领会!

500

   04 

  这些揭露朝廷偏安一隅、苟且偷生的词句写多了,自然被那些遮羞布都被掀开的人当做肉中刺,恨不能除之而后快。

  公元1180年,辛弃疾亲自设计了带湖庄园,并取名为“稼轩”,自号为“稼轩居士”。他知晓自己的思想作法不为朝廷所容,便为隐居早早做了准备。

  果然,公元1181年,42岁的辛弃疾被弹劾罢官,此后二十年间,除了有几回任命之外,大多都在乡闲居。

  辛弃疾被贬在乡,心中忧愁苦闷无处排解,只好随意写写诗来发泄一下。

  没成想,他不仅写得了爱国战地诗,四时风光、风俗民情、遣兴抒怀等各种题材的诗词也能完美驾驭。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一句清丽婉约到极致;“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寥寥几句,乡村的野趣自在,跃然纸上;

500

  他喝醉了也会有点发憨。夜晚醉倒在松边,松枝突然被风吹动,还以为它想来扶自己,连忙以手推开。“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纵使田园生活再恬静自在,也无法冷却辛弃疾内心想要杀敌报国、收复山河的热血!即便是做梦,都是梦到自己在沙场杀敌,挥洒热血。可惜,梦终究是梦,一觉醒来,多年逝去,自己仍蜗居乡野、丛生华发!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00

   05 

  公元1188年,宋高宗驾崩,北伐似乎有望。陈亮写信邀约辛弃疾共商北伐大业。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二人纵谈国事,激情昂扬,情之所至,拔剑斩坐骑,一同盟誓要为杀敌卫国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与陈亮分别后,辛弃疾在《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中发出“男儿到死心如铁,试看手,补天裂”的呐喊!

  蹉跎了半生的梦,本以为终能实现了。

  可惜,又是一场空。北伐兹事体大,本就要多方筹备协调,一时也急不来。可他们这些老家伙还能再等多久呢?

  不过几年,陈亮去世了;又几年,朱熹也走了。

  史书记载,朱熹病逝时,学说被宣布为“伪学”,在当权一派的强压下,朱熹的诸多门人弟子,都不敢前往吊唁。而辛弃疾,早已无所畏惧,不能上阵杀敌,又被贬谪田园多年,境遇已经不能再坏,他还有什么可以顾忌的?

  拎着一壶酒,辛弃疾抱着朱熹的墓碑放声痛哭,像个孩子一样。只是不知他的哭声里有几分是为朱熹,又有几分是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自己。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为数不多的几个志同道合的好友纷纷离世,朝廷再次变成了主和派的天下。他,又成了不容于人的异端。

500

  06 

  就这样,等着,耗着,终于,他的机会又来了!公元1203年,眼看着求和无济于事,走投无路的朝廷再次起召辛弃疾筹备北伐事宜。

  64岁的辛弃疾听到消息的那一刻,一扫颓容,精神焕发,多年梦终能圆了!

  待上任,辛弃疾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尽数投入到北伐之中。他根据自己多年来对金人的了解,热切上书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然而,南宋还是负了他。

  这次任命,他就是个摆设,朝廷只想用他的名字来吓唬敌人。他的调令,调不动一兵一卒;他的建议,朝廷视若无睹。

  他说:“朝廷多年来都未曾筹备过北伐,军备空虚,建议先缓几年,扩充军备,养精蓄锐。”

  可惜,无人听从。

  就这样,朝廷贸然出兵,结果被金人打得落荒而逃,惨败收场。

  公元1205年,65岁的辛弃疾登临北固亭,感叹着对报国无门的失望以及万千感慨,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千古传唱的词作。“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500

  年纪大了又如何,我照样能冲锋陷阵,英勇杀敌!

  公元1207年秋,辛弃疾身染重病,卧床不起。此时,朝廷面对金人的兵临城下,走投无路,连忙急召辛弃疾赴任领兵。

  但此时67岁的他,身躯早已残败不堪,起身都艰难,更别说上阵杀敌。悲愤交加之下,身子越发破败。

  弥留之际,他用尽最后一丝气力,嘶哑着:“杀贼,杀贼,杀贼!”

  就这样,一代英雄,带着壮志未酬的无限遗憾陨落了。

  随后不久,南宋灭亡。

  终究,他还是没能上阵杀敌,收复山河。报国杀敌,想了一生,亦为之奋斗了一生,却落得个抱憾而终的下场。但我想,重来一次,他还是会选择这条路。

  希望在另一个时空的他,能尽情地驰骋疆场,挥洒这满腔的英雄热血,成全他盼了一生的沙场梦。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