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的前世今生(二十六)上甘岭战役总结

大鹏人文我所写的不一定是真理,但可保证绝非谬误。已关注101 人赞同了该文章

1952年11月7日,中央军委电告第三兵团王近山:

“此次五圣山附近的作战,已发展成为战役的规模,并已取得巨大胜利,望你们鼓励该军,坚决作战,为争取胜利而奋斗。”

当天,第三兵团重新调整了作战指挥系统,以12军副军长李德生为首组成五圣山指挥所,统一指挥上甘岭参战部队,以颜伏为首组成炮兵指挥所,统一指挥所有参战炮兵。此时主要作战部队为15军29师、12军31师、34师和炮兵第7师,总兵力合计约4万人。

因为31师91团在597.9高地的良好表现,15军军长秦基伟计划用31师的92团去反攻537.7高地的表面阵地。

31师代理师长李长林向秦基伟反映,部队刚经过长途行军,没有弹药,不熟悉地形,三天的准备时间太短,反击恐怕难以奏效。

秦基伟拒绝了他的提议,他认为,537.7高地坑道的部队已经断粮断水十余天,情况异常危急,而且再拖延下去,韩军的阵地进一步得到巩固,反击的困难会更大。

而之所以造成这种困局,就是因为他自己的原因,在战役初期没有加强上甘岭的防御兵力,然后再用添油战术一点一点加人,597.9高地局势稳定后也没有抽调兵力去支援537.7高地,更关键的是,此时已经有了上甘岭参战部队的统一指挥机构,他仍然固执地要求12军的31师配合其15军的行动。

接到命令的李长林只能硬着头皮准备进攻。

500

李长林将军

虽然是硬着头皮,李长林还是他一贯的作风,打巧仗。他命令92团派出一个排在进攻前一天的深夜秘密潜伏到高地前方中心位置,在攻击时首先发起进攻吸引敌人火力,在派出一个营的兵力兵分两路,攻击537.7高地两翼。

因为潜伏者不仅要经过漫长的等待,第二天攻击时还要担负起肉盾的任务,所以他将这个任务交给了该师红军连1连1排。同时,李长林又命令在597.9高地的93团派出两个营参与攻击537.7高地。

11月14日,正式开打。

过程就不介绍了,这两个团整整打了3天3夜,与美韩军队反复争夺,在付出惨重代价后攻占了全部9个阵地中的6个阵地,仍有2个表面阵地和1个537.7高地制高点未能攻克。

此时尚在敌手的阵地是7号和8号阵地,这两个阵地与美军占据的537.7高地主峰山势相接,距离只有50米,攻击难度极大。

500

攻击期间,李长林一直在前线指挥所,看到漫山遍野的尸体,身经百战、杀人如麻的他都不能自已,他向12军副军长李德生汇报了情况,请求增援的同时要求停止攻击。

李德生接到电话后,立即将34师106团火速运往前线,接替31师93团。为了保证该团能够完成任务,他还给106团加强了一个营。临走前他嘱咐该团团长武效贤,对这两个阵地不必部署部队,只用炮火控制就行。

战争惨烈到如此程度,这些身经百战的将军们也动了恻隐之心。

11月18日5:00,106团接防还不到3个小时,南朝鲜部队开始发动进攻,企图夺回6号阵地。先是美军远程炮火进行了1个小时的火力准备,打出了20000发大口径榴弹。这种规模的火力使得6号阵地几乎完全被夷为平地,阵地上唯一一个坑道也被炸塌,20余名志愿军牺牲。

在火力准备结束后,志愿军与南朝鲜军队发生了激烈的战斗。此时6号阵地坑道已经毁坏,志愿军已无躲避之处,只能拼命向南朝鲜军队靠近,争取双方接触进行白刃战,让美军远程炮火和空中掩护无法敌我识别,投鼠忌器。

很明显,这并不是一个可持续性很强的打法,到11月19日夜,6号阵地丢失。

之前说过,李德生并没有要求攻下7、8号阵地,但是6号阵地是万万不能丢的。因为6号阵地是537.7高地西侧的突出部,地势高,是西侧防御的要点,如果失守,不仅西面阵地不保,东面的1、2、3号阵地也很难守住,并且还能威胁到后方纵深的448高地。

11月20日4:00,106团组织其所辖1连1排1班向6号阵地发起进攻,在夜幕掩护下,1班攻击时潜伏了很长距离,在5:00攻入阵地,与南朝鲜军队进行了激烈的白刃战。战斗过后,该班只剩下高守余1个人。

天亮后,南朝鲜军队随即开始反攻,试图夺回阵地。由于通讯设备被损坏,高守余无法同大部队联系,所以他只能1个人坚守阵地。他接连打退了南朝鲜军队6次攻击,坚持了8个小时,下午时分,后续部队终于冲破南朝鲜军队层层阻拦,赶到了阵地上,总算守住了。

战后,高守余被志愿军司令部授予“孤胆英雄”的称号。

此后,虽然双方互有攻击,但是规模较小。

1952年11月25日,106团将537.7高地的6个阵地移交给29师。我军战史把25日作为上甘岭战役的结束之日。

500

长久以来,上甘岭战役都被认定为我军的胜仗,很多人提起朝鲜战争首先会想到的就是“上甘岭”。但是我一向是个比较客观的人,这里我试着客观描述一下这场战争。

从战役目的来看,这场战争是我军的一次防御作战,美军的战役目标是拿下597.9高地和537.7高地,最后只是局部占领了1/3个537.7高地,也就是之前讲过的7、8号阵地和537.7高地主峰,也就是整个山头的南边儿。美军计划攻占土地面积3.7平方公里,实际攻占0.6平方公里,也算是部分完成了战役目标。

也就是说,我们确实是失去了部分阵地。

而从双方伤亡来看,我军官方给出的数字是11529人。但是这个数字统计的是有问题的,因为这个数字是根据15军的战损情况统计的,并没有计算12军的。12军参战后,也伤亡了4200人。如果算上12军的伤亡人数,我方共伤亡1.573万人。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同样是统计“伤亡”,但这次战役我军阵亡人数高的可怕。虽然不同资料给出的数据有出入,但大致都在7000-8000人之间。原因很简单,伤员在坑道里一呆就是十几天,没有酒精、没有绷带、没有医生,全靠自己硬挺着,很多伤员就这样牺牲了。还有阵地被反复易手,很多伤员根本没机会后撤,多数战死在了阵地上。

我方给出的联合国军、南朝鲜军的伤亡人数是25498人,联合国军自己认为的数字是1.5万人,其中联合国军9000人,南朝鲜军队6000人。

根据美军每日死亡统计,在战役期间美军阵亡2889人。可以肯定的是,南朝鲜军队不会小于这个数字,因为在中后期担任肉体消耗任务的都是他们。所以南朝鲜军队阵亡人数基本在4000-5000人之间。

跟志愿军类似,这次战役美韩军队的死亡/负伤比肯定要大于之前战役,因为双方不分日夜的反复争夺阵地,美韩军队的医疗保障根本无法跟进,他们跟志愿军差不多,也有大量伤员得不到及时救治。

综上,美韩军队伤亡人数在20000人左右是可信的。

从志愿军任务完成情况来看,丢了一部分阵地,跟对方的伤亡人数相差不大,从这个角度看,算是打平了。

造成这种结果有很多原因。其中指挥层的失误我之前已经说了,这里不再赘述。上甘岭的位置情况我之前也说了,并不是太重要。我要说的是,这是为什么,这究竟是为了什么?让双方在这微不足道的弹丸之地死掐?而为什么,不管中美,都认为上甘岭是我们赢了呢?

答案是:这一仗,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军威。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觉得我在胡扯,还有人会认为仅为此很不值,其实不然。

让西方人认识日本军队的,不是甲午战争,不是对马海战,而是旅顺攻坚战。乃木希典这个愚将指挥日本军队围攻旅顺,耗时5个月,日军伤亡6万人。

由于乃木希典的愚蠢指挥,日军几乎是在以血肉之躯消耗俄军的子弹和炮弹,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乃木希典的两个儿子都在此战中战死。

这是战术指挥的失败,是有生力量的重大牺牲,但却是军事精神方面的巨大胜利,打出了当时日军的军威、国威。

经历过旅顺攻坚战后,乃木希典的第三军几乎全员被换,新加入的都是新兵蛋子。但就是这样一支军队,在后来北上参加辽沈会战时,让所有俄军为之胆寒。他们已经知道了旅顺的事情,知道了这是一支由只会前进不会后退、由血肉机器人组成的军队,凡是一听到“乃木第三军”这五个字时,都如临大敌、一触即溃。

上甘岭战役也是这样的效果。

你要知道,人家美国人是见过大世面的。

要说惨烈,在此之前的硫磺岛、冲绳他们都见识过。而朝鲜战争运动战役阶段打得一系列仗,咱们不是玩命打得,都是能守就守,不能守就退,除非是关键节点,不然都是以保护有生力量为前提的。

所以现在很多影视片描写志愿军的形象都是惨烈、吃苦、抗揍等等,胡说八道!咱们的军队是正规的、高素质、战争后期实现现代化的军队,打仗套路也用的是人家西方近、现代战争的那一套,大迂回、侧翼包抄、纵深防御、围歼有生力量。跟当时的美军战法相比,咱们一点也不落后,只是当时咱没有海军登陆舰罢了。

而这些打法,在美军看起来就像是下棋博弈,是常规战役。虽然他们输了很多盘,但是也赢了不少,所以仍然不甘心,仍然要接着打。

但是上甘岭战役就很不同了,这不是下棋,而是真实的肉搏。这就像两个被关在八角笼里的人进行格斗,唯一的规则就是没有规则,结束的唯一途径就是一方受不了了主动喊停。

很明显,先喊停的,是美国人。

所以,我们确实赢了。

自此之后至整个朝鲜战争结束,联合国军再也没有主动向志愿军发起过营级以上规模的进攻,朝鲜战场的战线终于稳定在了38线附近。

可以说,正是此战,让美国人重新认识了中国军人,见识了什么叫在血与火的淬炼下诞生的钢铁战士。

500

最后,请记住这些名字吧。

以身体堵塞敌人机枪眼、为冲击部队打开道路的特等功臣、特级英雄黄继光。

双腿被打断仍坚持指挥战斗、在生命的最后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滚向敌群的特等功臣、一级英雄孙占元。

一人坚守阵地、击退敌军40余次冲锋、毙伤敌人280余名的一级战斗英雄胡修道。

为接上线路、恢复联络而用自己的身体连接电线的二级战斗英雄牛保才。

等等。

黄继光是幸运的,因为他被写入了教科书,万世流芳。但其实在这43天的战斗中,据不完全统计,单单是拿着爆破筒与敌同归于尽的志愿军战士就有38人之多。

我虽然写东西比较理性,但是我也是个感性的人。写到这里的时候,热泪盈眶,心潮澎湃,想给志愿军战士填个词。可是自己没有岳飞那个水平,填了半天的满江红还是不如意,只好写了个半吊子的东西。非诗非词,谨以此作纪念那些逝去的英雄。

吊英烈

雪原映月,冲锋号奏,问君壮志何酬。

天塌地陷不谓险,独身敢闯千夫守,何言甲衣瘦?

曾记否,当年狼山冠军侯!

锦绣大地,壮丽山河,自此不再沦敌手。

埋骨异乡,惟愿故园,万里娉婷垂杨柳。

时空换、攻守易、再从头。

辽宁入海,威龙在天,当年瘦甲带吴钩。

骑鲸蹈海凭巨浪,东风长剑镇神州。

没结束哈,系列还会继续,敬请期待。

发布于 3 小时前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