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航空工业已经是早晨8、9点钟的太阳

最近中国军迷比较”嗨呸“,互联网上透露了运20装上了WS-20发动机,然后就是WS-15发动机的总设计师程荣辉在2020军工榜获奖候选人名单上。按照中国的惯例,型号代号是保密的,总设计师获奖是型号成功之后的荣誉。所以WS-15型号公开和总设计师在获奖候选人名单上说明WS-15发动机已经跨过型号研发最关键的节点,设计定型。这说明WS-15已经完成科研试飞,进入装备使用阶段。

今年年初,当美国宣布制裁C919,禁止LEAP-1C出口,这是在预料之中的事,但是几天之后美国突然宣布取消这个制裁,这是反常的。我据此判断中国航空发动机已经或者即将走出”黎明前的黑暗“,迎来”黎明的曙光“。对于美国情报机构的能力我还是很有信心的,美国突然取消制裁一定是中国航空发动机已经取得决定性突破,让美国的制裁毫无意义了。

果然到年底,中国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好消息就接连不断,先是WS-20装机,然后就是WS-15完成研制进入装备阶段。根据航空工程的一般原理,WS-15 的进度会显著快于WS-10。所以很快我们就会看到安装了WS-15,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和高机动能力的歼20战斗机,它将完全碾压美国的F35和F22。

航空工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是有规律可循的,过去经常说的中国航空发动机的短板是材料,但是这不是真相,中国航空发动机最大的短板是设计,是没有找到航空发动机设计的规律性。这种问题只有靠增加工程实践来发现规律来解决。这就决定了第一台中国自主研发的发动机是最难的,因为中国过去没有走完航空发动机研发的全流程,不知道在研发中有什么问题?出了问题也不知道内在机理,这只有通过不断地试错,试验去寻找问题的理论和技术原理。这个过程会很长,而且不可避免地要付出代价,这就需要领导和用户有坚强的意志和耐心。要感谢空军装备部长魏钢将军,他咨询过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研究所的所长,一台发动机成熟时间是多长?得到回答是至少20万飞行小时。魏钢决心承受风险加速国产WS-10的成熟,所以极力主张歼-11B全部采用国产WS-10发动机。一架歼11以一年300飞行小时计,一架飞机一年可以提供600飞行小时的发动机飞行时间,100架就可以提供60000小时飞行时间。现在估计WS-10已经有4、50万小时的飞行时间,当WS-10在歼10上使用就说明这台发动机完全成熟了。WS-10的成功极大地推进了国产发动机技术进步,因为发动机工程大部分技术是相通的,一台发动机的全研发流程打通,则所有的喷气式发动机的共同的问题就大体上解决了,需要解决的是特殊性的问题,这就使得发动机的研发过程中的问题极大地减少了,所以WS-15的研发进度会大大地快于WS-10。这也会影响到WS-20,长江1000A,和长江2000发动机。对于大函道比发动机技术上一个难点是风扇,大直径风扇,轴承支撑系统和风扇与高压系统的匹配。WS-20的突破对于大函道比发动机是一个决定性的突破,它标志着长江1000A已经没有决定性的技术难点约束了。另有消息长江2000发动机的进展顺利。将来更先进的发动机不过是用更先进的技术替代现有技术,比如用复合材料的风扇替代钛合金风扇,用铌钛铝合金替代低压涡轮和压气机上的镍基合金等。工程上的技术难题基本上突破了,下一步主要是加速发动机的成熟,提高可靠性,寿命和可维修性。这样,中国航空工业最后一块短板就已经突破了,而且是全面的突破,不仅仅是涡扇发动机,包括涡轴和涡浆发动机也会随之而突破。

任何科学工程有其规律,航空工业也有其规律,在突破发动机技术之后,中国航空工业迎来大发展的新阶段。美国把科技分成4个领域,STEM,分别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这种分类比中国的科技混为一谈要准确。在这4个领域中,美国在科学和数学领域显著领先,但是在工程领域中国显著领先美国,这是大多数人意想不到的。中国在工程领域的领先不仅仅是在基建方面,而且是在复杂工程像航天,航空工程,这是因为中国在组织结构上比美国有显著的优势,这决定了中国的研发效率高于美国。至于中美组织结构的差异导致的效率差距我前面已经论述过了。

对比中美在航空工业此消彼长的趋势,美国的波音和GE的情况说明美国航空工业现在是下午4、5点钟的太阳,而中国好像8、9点钟的太阳。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