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世界五大考古之谜

  从胡夫金字塔到神秘的哥斯达黎加巨型石球,让我们一一盘点令考古学家困惑不已的五大考古谜团!

  古埃及人如何建造胡夫金字塔?

  要说世界上最大的考古谜团,非开罗附近的胡夫金字塔莫属。

500

  作为古代建筑奇迹之一的金字塔蕴藏众多的秘密,而最令世人费解的无疑是它们的建造过程。

  这一宏伟建筑建于4500多年前,是法老胡夫的陵墓。然而至今还没有一位埃及学家发现其中的木乃伊或陪葬品。不过,胡夫金字塔的最大谜团当属它的建造过程:古埃及人是如何将这些重达数吨的石块堆积成近150米高的建筑的?

  别忘了在那个年代,既没有能运输石块的卡车,也没有能吊高石块的起重机,古埃及人却建成了这般宏伟的建筑!近百年来,这一谜团让不少考古学家、建筑师乃至 工程师都困惑不已。

  专家们一致认为,在建造过程中,要让石灰岩石块升到一定高度,只能借助于斜坡,也就是塔前或紧贴着塔的倾斜坡面。古埃及人很有可能是把巨大石块固定在拖板上,再用粗绳沿着斜坡将其往上拉。至于使用什么类型的斜坡,专家们意见不一。

500

  直线斜坡垂直于金字塔的一面,只有一个斜坡,随塔身而抬升。优点:另外三面未被覆盖。这便于在建造过程中把握其对称性。缺点:斜坡必须非常长,至少 1.5 千米,而且需要不断加高,导致建造过程需要大量的石头或砖块。

500

  螺旋斜坡斜坡绕金字塔螺旋上升至塔尖。优点:无需大工程建造斜坡。缺点:这种斜坡绕金字塔数圈,塔身部分会被挡住,以致影响建造过程中的测量把控。此外,螺旋向上拉升石块需耗费更多体力。

500

  内部斜坡金字塔建造过程中,在其内部规划出隧道以拉升石块。优点:隧道属于金字塔的一部分,因此节省了大量石材。缺点:这种隧道建造难度大,且越接近塔尖越难建造。

  一些人认为斜坡应该是环绕着金字塔,而另一些专家则认为,斜坡从金字塔前一直延伸到约2千米处,或是在塔内延伸。然而所有设想都因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而站不住脚。专家指出,当坡度超过10%时,工人就无法拉动如此重的石块。

  退一步说,如果坡度不超过10%,每一百米斜坡只能升高10米,斜坡的直线距离要长1.5千米才能到达金字塔顶。这样一来,仅是建造如此长斜坡所需的材料都足够兴建一座金字塔了。这一猜想经不起推敲。

  如果斜坡是围绕着金字塔呢?这种情况下,斜坡得绕上5圈。建造这样的斜坡同样是一项巨大工程,而且这对拉石块的工人而言实在是一段漫长距离。总之,有了10%坡度的限制,所有关于斜坡的假说都行不通。直到2015年,一个意外发现让人们意识到,10%坡度极限也并非不可打破。

  在胡夫金字塔以南300千米的哈特努布(Hatnub),法国东方考古研究所和英国利物浦大学的考古学家发现了一种坡度极大的斜坡,令人惊讶。他们并非前来研究金字塔,而是为了挖掘一个古老的采石场。法老时代,埃及人都在那开采白玉。“这种珍贵的石材在当时用来建造石棺或雕塑,却从未用于建造金字塔。”此次任务领队之一、埃及学家亚尼斯·古尔登(Yannis Gourdon)解释道。

  哈特努布斜坡是直接用石头切割出来的。人们用这一斜坡将白玉石块从采石场的底部运往地面。初看,它和金字塔并无任何关联。然而这一发现引起了考古学家的极大兴趣。

500

  虽然亚尼斯·古尔登和他的同事尚未公布哈特努布斜坡的操作示意图,也未确定实际操作需要多少人力,我们还是可以试着画出一张草图以展示斜坡的运行原理。工人借助固定在台阶深洞内的木柱作为滑轮1 。上方一群工人用力拉住石块防止其滑落2 。同时,下方一组人拉住石块使其上升至滑轮木柱处3 。如此反复

  “我们很快就测算出,这个斜坡的坡度高达20%。”亚尼斯·古尔登回忆道。这一发现意义重大。因为如果这个坡度的斜坡能够将白玉石从采石场的底部运到地面,那么它也应该能将建造金字塔的石灰岩石块运到相应的高度,毕竟这两种石头重量相当。更何况,现场发现的一处文字记载表明,这一斜坡可追溯至胡夫的时代。

  然而2015年,考古学家只挖掘出一小段斜坡,还不足以弄清楚它的运作机制。直到2018年秋,在刨开2000立方米的土方后,他们终于挖出一段长30米、宽6米的斜坡。

500

  考古学家刨开了 2000 立方米的土方,使两侧有台阶围绕的斜坡重见天日。

  哈特努布斜坡及其运作机制逐渐清晰:中央斜坡用来放置石头,两侧有供工人工作的台阶,部分台阶凿有直径达70厘米的深洞,用来竖立如树桩般粗大的桩子。采石场的工人应该是将绳子拴在桩子上来拉升和固定重达数吨的大石块。

  采石场300千米开外的胡夫金字塔的建造者们极有可能熟知这种斜坡系统——不过目前这一观点还站不住脚,毕竟考古学家尚未在胡夫金字塔周围找到斜坡的蛛丝马迹。“但他们极有可能用生砖建造斜坡,用完后再将其撤掉。”亚尼斯·古尔登猜测道,“古埃及人知晓如何用砖头建造几十米高的建筑物,而且在距胡夫金字塔不远处的尼罗河岸本来就存在大量用来烧砖的黏土。”

  无论如何,这一重大发现再度开启了对各式斜坡假说的探讨:究竟是一个长达数千米、坡度为20%的斜坡,还是一个环绕塔身数圈的螺旋斜坡……

  谜团就此解开?并没有。

  尽管种种参数都吻合,参与哈特努布任务的考古学家们目前对斜坡运行机制仍无定论。接下来的几个月,他们将用计算机绘制斜坡的三维模型,以理解古埃及人如何使用斜坡。工程师和建筑师会据此计算该系统所能承受的最大牵引力,力量如何分配以及需要多少人力来拉动一个大石块……

  研究人员在完成这项复杂计算后,会将此斜坡系统与金字塔的建造相匹配,也只有到那时他们才会进一步发表胡夫金字塔建造之谜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此同时,亚尼斯·古尔登和他的同事们会在今年9月重返哈特努布古石场并继续挖掘斜坡。

  因为总长为100多米的斜坡才挖掘出30多米,谁知道接下来考古学家还会有怎样的发现呢?


  谁发明了安提基特拉机械?

  1901年,在希腊安提基特拉岛附近,一群海绵采集者发现了一艘沉船并从中打捞出一个奇怪的青铜物品。

500

  尽管它已因严重腐蚀而变形,但考古学家依然辨认出其表面的希腊语铭文,甚至还发现上面刻有齿轮。通过沉船里找到的硬币,人们得知该船于大约2100年前沉没!专家对这一发现感到十分惊讶,因为此前公认像这样复杂的精密机械是距今6个世纪左右才出现的!

500

  直到2005年,高清扫描技术终于揭示该机械的运行原理。“只要转动一个手柄使指针指向一个特定日期,齿轮传动系统便会带动其他指针指向太阳、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及土星的位置,并预测日食和月食。”希腊科学史专家亚尼斯·比特萨基斯(Yanis Bitsakis)详细解释道。

  一个如此精密复杂的仪器居然诞生于公元前,简直就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甚至更精彩,”亚尼斯·比特萨基斯感叹道,“通过器械表面的古文,我们可以看到古希腊学者是如此热衷于天文学和机械学并发明了不少装置以识别天体。我们还能知道,同时期的希腊发明家,如亚历山大里亚的希罗,他运用齿轮制造出了极为完善的机器,虽然目前我们尚未找到实物。”

  让它的神秘只增不减的另一疑惑在于,为何这类器械只此一个?它是某位天才灵光一闪的杰作还是某位君主的私人订制?抑或是某位天文学家用来预测日月食的发明?在找到第二个类似装置之前,还无法得出任何定论。

  水上城市南马都尔是如何建造的?

  约在1200年,差不多是巴黎圣母院动工的年代,一群人占领了一座距离巴黎13000千米的太平洋孤岛,即现属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的波纳佩岛。

500

  这些人声称是绍德雷尔(Saudeleurs,当地语言意为岛屿领主)王室成员,“他们征服了当地土著。”考古学家让-克里斯托弗·加利坡(Jean-Christophe Galipaud)回顾道,这些土著随后被强迫建造一座真正的皇城:南马都尔。

  对他们而言,这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因为这座城并非建在陆地而是建在岛附近的潟湖上,也就是水中央。

  要知道,他们建造的可不是木头小屋,而是由重达50吨的巨大玄武岩柱支撑起的建筑群!城墙甚至达7米高,与安葬首批绍德雷尔王朝成员的南多沃斯(Nandauwas)皇家陵园的围墙相仿。建造这座由百余座人工小岛构成的都城,总共需要采集75万吨石头!

500

  密克罗尼西亚居民是如何做到的?目前已完成的考古挖掘可以解答部分疑问。人们先是建造许多人工小岛,类似水城威尼斯,一条条运河将小岛隔开。

  “由珊瑚构成的潟湖底上竖起一根根巨大的玄武岩柱,用来作为各小岛的边界,”美国人类学家马克·麦考伊(Mark McCoy)解释道,“人们随后往里面填充碎珊瑚,直至它们浮出水面,成为小岛的‘土地’。”接下来居民们才开始建造宫殿、陵墓以及祭司的住所。

  这也是最令人感到费解的地方,因为没有任何文字记录能说明人们如何从几千米外的波纳佩岛上运来用于建造房屋的玄武岩石块。

  “他们应该是沿着海岸用独木舟或木筏来运输石块。”让-克里斯托弗·加利坡推测道。然后呢?“此前有数项研究试图模拟人们移动数吨重的石块并将其堆砌至几米高,但都以失败告终。”马克·麦考伊总结道。

  遗憾的是,绍德雷尔人再也无法给出答案,因为该王朝在17世纪被推翻后,他们就彻底抛弃了这座太平洋上的威尼斯城,同时也带走了这座雄伟水上古城的秘密。

  这些巨型石球有何用?

  1930年,一家美国香蕉种植公司的工人们在开垦中美洲哥斯达黎加三角洲热带丛林一隅时,发现了数百个石球:最小的直径仅几厘米,而最大的直径达2米,重约16吨。

500


  这个石球是 1930 年在哥斯达黎加香蕉林发现的几百个石球中的一个。它们的存在令考古学家十分头大。

  它们虽称不上完美的球体,但其精度也足以令人惊叹。可以确定的是,这些石球是人工打造的,并且有些年头了。

  考古学家对它们进行一番研究后证实,最古老的石球可能有2000年的历史,大多数则距今约1000年。这么说来,制作抛光石球至少有着千年传统,然而我们至今还没明白它的起源和象征意义。

  在西班牙殖民前就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阿瓜斯布埃纳斯人打造了这些石球。石球由辉长岩(一种岩浆岩)或石灰岩构成。对于它们的制作方式,美国人类学家约翰·胡普斯(John Hoopes)有一种合理假说:“当地居民会选择那些本身就十分接近球形的石头,然后将它们加热以更好地处理其表层,再对其进行修割,最后用一种研磨工具抛光。”

500

  为何要大费周章制造这些石球?“我们不太清楚。”约翰·胡普斯坦言,“我们在一座小山丘上的一处民居的入口处发现了几个这样的石球。这或许是说明该村庄住着某位大人物。”考古学家还猜测这些石球是用来标示一片领地或是用于宗教仪式。

  这些巨型石球的用途之所以难以确认,是因为它们自1930年起就被随意移动,甚至遭到毁坏,而石球最初的位置并未被记录下来。少了这些信息,想要弄明白石球的意义真是叫人挠破脑袋。

  只能从天空望见的车轮巨画有何含义?

  在阿拉伯半岛(约旦、叙利亚、沙特阿拉伯)广袤沙漠的各个偏远角落,我们都能发现这些呈车轮图案的神秘巨画,它们由上千个石块排列组成,只有从空中俯瞰才能一览其全貌。

500

  阿拉伯沙漠阿尔瓦迪的“吊坠”巨画。

  1927年,一位英国飞行员发现了首批车轮巨画。如今,借助于Google地球的航空影像,考古学家还在不断发现数以千计的全新图案。谁堆砌了巨画?它们的用途是什么?专家们起初认为,这些是葬礼装饰,因为最先发现的车轮附近就有墓穴。

  但这个假设很快就被推翻,因为人们之后在远离墓穴的地方也发现了车轮图案。更令人费解的是,还有其他样式的图案:门、风筝、吊坠……

500

  约旦阿兹拉克发现的“车轮”巨画。

  据测算,巨画距今已有5000至9000年的历史,这令考古学家大感意外!于是他们迫不及待想要从当地居民贝都因人那里探个究竟,这些游牧民将巨画视为“祖先的杰作”。这听起来像是美国作家霍华德·洛夫克拉夫特(Howard Lovecraft)笔下的故事,但小说并不能为考古提供严谨的思路。

  问题在于:1万年前,阿拉伯沙漠地区的气候更为宜居,当时这里还是一片绿洲,然而我们对那时居民的生活知之甚少。想要解开巨画之谜,就需要“找到当时的石具、陶瓷器皿、动物或人类的骸骨”,美国人类学家加里·罗夫森(Gary Rollefson)总结道。但要在大片沙漠里进行考古发掘不仅需要充足的补给和充分的装备,还要承受炎热气候并获得当地政府部门的许可,可谓困难重重。看来车轮之谜还会困扰我们良久。

  忘记外星人吧!

  若是上网搜索本文提到的这些旷世谜题,你肯定会看到以下内容:胡夫金字塔是外星人的杰作;安提基特拉机械来自火星;如此完美的哥斯达黎加巨型石球根本不可能属于地球!这些五花八门的想法多源自1960年代盛极一时的“古代宇航员”(Ancient astronauts)假说。

  根据这一假说,外星人在数万年前曾光临地球,并给人类祖先带来了先进技术。没有这些先进技术,我们的祖先无法实现这些或宏伟或复杂的作品。但问题在于,这种推测既无科学道理,也无有力的证据支撑。

  事实上,这些考古之谜仍在过去人类文明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我们只是缺少相关信息来了解祖先们是如何做到的。总之,“古代宇航员”尽管流传甚广,但除了能为科幻小说提供素材之外,并无其他意义

500

  撰文 Emmanuel Deslouis

  编译 邹伶俐

500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